2013 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縣創建國家級生態縣,深化各類生態創建活動的重要一年。全縣自然生態和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總體思路是:認真貫徹落實全國、省市縣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以創建國級家生態縣為目標,以生態創建為抓手,以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加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著力解決農村突出環境問題,突出抓好生態創建、連片整治、生態保護等重點工作,不斷提升城鄉環境質量,推動全縣環保工作再上新臺階。
一、以生態創建為抓手,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一是繼續加強國家級生態縣創建工作力度。國家級生態縣是國家授予一個地區的綠色品牌,是衡量地方綜合條件的重要標志,是踐行科學發展觀的品牌象征,是綜合實力提升的榮譽獎章,是正確政績觀的綠色獎杯。縣委、縣政府要求,要加快生態縣創建進程,力爭今年通過省級生態縣考核驗收,2015年通過國家級生態縣考核驗收。我縣委托長安大學編制的《岐山縣生態縣建設規劃》已提交縣人大審議并頒布實施。各鎮、各部門要緊緊圍繞《創建國家級生態縣工作方案》和《規劃》要求,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調整充實力量,明確任務,分解任務,狠抓落實,在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上加大力度,高標準、高質量完成生態縣創建的各項任務。
二是各鎮要抓好生態鎮、生態村創建工作。生態鎮村是創建生態縣的基礎。創建省市級生態鎮、生態村,要重點提高垃圾、污水處理水平,加強排水、供水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綠化、美化工作及植樹造林工作,提高綠化覆蓋率;提高糞便、秸桿等綜合利用率,改善環境質量。各鎮要充分挖掘、鼓勵基礎條件好、積極性高的鎮村開展創建活動,并將創建計劃報送我局。
二、以農村環保為重點,持續提升環境吸引力
一是扎實抓好農村環境連片示范項目建設。嚴格按照《2012 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實施方案批復》(陜環批復〔2012〕 823號)要求以及省、市示范項目、資金、驗收管理辦法,加強建設資金、工程質量的監督管理,確保 5月底前完成建設任務,并做好自查、市級初驗以及迎接省、部的考核驗收。并且做好迎接 2011 年度中省農村環保項目省級考核驗收準備工作。
二是積極做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要高度重視農村環保工作,大力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全力改善城鄉環境,做靚岐山對外形象。要實施好生態村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能源等工程,推進“三清四改”(清理糞堆、垃圾堆和柴草堆,改水、改廁、改灶、改圈)工作,深化“五項治理”(村容村貌集中整治、生活垃圾整治、生活污水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村莊綠化建設),適時組織聯合檢查,各鎮要按照承擔的工作任務,與農村環保項目建設、生態創建活動相結合,深入推動農村環境保護順利開展。
三是積極抓好夏秋季秸稈禁燒工作。認真總結以往好的經驗和做法,深刻吸取去年前緊后松的教訓。按照形成的“政府統一領導、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工作機制和實行縣區領導包鄉鎮、鄉鎮領導包村組、村組干部包地塊的包抓機制,逐級簽訂目標責任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局面,全力以赴確保禁燒目標實現。
四是加大農村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各鎮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農村環境保護宣傳教育納入農村環境整治工作之中,動員基層群眾積極投身到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中來,宣傳推廣相關政策、典型經驗和模式,形成人人關心、人人參與的良好氛圍。
三、以生態保護為基礎,切實保障生態環境安全
認真執行《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辦法》和《陜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陜西省渭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辦法》,積極開展執法檢查活動,提升全縣生態保護水平。
一是加強秦嶺北麓、千山南麓等礦區的環境監管,年內組織開展1—2次礦區環境監察,重點查處項目建設、礦山開采等環境違法行為,規范礦區管理秩序。
二是加大生態保護工作力度,配合省、市環保專項行動,開展秦嶺、渭河流域等生態保護專項執法檢查,打擊環境違法行為,確保生態環境安全。
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是建設美麗中國的主干線、大舞臺和著力點的認識,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推動生態創建和農村環保順利開展。各鄉鎮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狠抓落實,推動我縣自然生態和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更上新臺階。(岐山縣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