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后的關鍵一年,也是平羅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全縣環保工作將圍繞縣委、政府建設和諧、富裕、文明、幸福新平羅的發展思路,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努力開創環保工作新局面。
一、總體要求
2013年,我縣環保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和自治區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意見》,緊緊圍繞縣委十三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關于加快建設和諧富裕文明幸福新平羅的發展思路,以“服務經濟發展,改善環境質量,確保環境安全”為主線,以“促減排、重生態、抓整治、強監管、提能力”為重點,突出抓好大氣環境改善、水環境整治、農村生態環境整治,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優化發展環境,嚴格執法監管,為平羅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保障。
二、主要目標
全面完成區市下達的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年度年度污染減排任務;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農村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超過80%;第三排水溝和第五排水溝水質達到達《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Ⅴ類標準;建成縣城區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實現縣城區空氣質量自動連續監測;縣城區內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控制在60分貝以內,區域噪聲達到功能區劃標準;創建自治區級生態鄉鎮1個、生態村1個,爭創國家生態鄉鎮或生態村1個;重點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執行率達到100%;各類環境違法行為得到及時查處;環境投訴案件辦結率達到98%以上;全年無重大環境污染事件發生。
三、重點工作
(一)強化總量減排,優化經濟發展環境
緊緊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方向,按照“落實責任、增量嚴控、存量削減、政策引導、結構調整、工程支撐、監管保障”的思路,嚴格執行節能減排十大鐵律,持續工程減排,強化結構減排,深化管理減排。一是持續工程減排。實施天瑞電廠脫硫脫硝減排項目,繼續實施工業爐窯除塵設施改造和工業廢水深度治理。二是強化結構減排。積極配合發展改革、工業和商務部門,淘汰污染嚴重的落后生產工藝裝置、生產能力和產品。對電石、多種合金等行業新建項目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從行業內等量或減量替代解決,促進重污染行業落后產能淘汰。三是深化管理減排。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實行高頻次、多點位不定時監察監測,強化國控、區控企業自動監控系統的運行管理,全面提升監控數據分析研判能力,充分發揮環境監測監控數據在污染減排中的基礎支撐作用;推動重點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從生產全過程減少污染物排放。
(二)狠抓污染防治,改善區域環境質量
持續加大水、大氣、固廢、噪聲的污染綜合防治力度,不斷創新管理手段,采取網格化監管,將單元格內的企業監管落實到崗位和人員,嚴格落實違法企業限期治理和掛牌督辦制,進一步提高環境監管成效,切實改善全縣環境質量。一是深化水污染防治。以三排、五排流域水污染防治為重點,切實加強重點廢水排放企業污染治理和水環境綜合整治;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環境監管,保障飲用水水質安全。二是推動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加大平羅工業園區、寧夏精細化工基地、崇崗煤炭集中區、縣城區燃煤鍋爐、工業爐窯煙(粉)塵、煤炭加工煤粉塵以及建筑工地揚塵污染防治,進一步改善區域大氣環境質量。三是深入開展工業固廢、危險和醫療廢物污染防治。積極引導企業進行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對暫不能綜合利用的固體廢物加強監管;加強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收集、轉移、無害化處置等全過程環境監管,建立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重點監管源清單,提高規范化管理水平。四是堅持環保為民理念,暢通信訪渠道,積極化解矛盾和糾紛隱患,徹底解決一批涉及民生、影響群眾健康和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維護社會穩定和環境安全。加大縣城區環境噪聲監管。對縣城餐飲、娛樂、建筑施工環境噪聲的監管,解決城區環境污染,提高人居環境質量。
(三)推進農村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以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為抓手,以點帶面,進一步擴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范圍,著力改善農村環境質量。一是加快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實施,積極爭取項目資金,擴大項目覆蓋范圍。嚴格落實項目管理制度,確保項目工程質量,確實把廟廟湖等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建設成為惠及民生的好項目。二是進一步加強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保護管理工作。嚴格按照水源地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對農村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實施統一監督管理,爭取項目投入,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嚴肅查處在水源地保護區內一切威脅水質安全的違法行為。三是各鄉鎮積極開展國家級、自治區級生態鄉鎮、生態村的創建工作,采取集中整治、長期保潔等切實可行的措施,充分發動群眾,要管好用好保潔人員,抓好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整治,以點帶面推動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深入開展。四是逐步完善農村環保工作長效機制,在姚伏鎮、黃渠橋鎮開展市場化衛生試點工作,各鄉鎮農村環境管理辦公室切實發揮作用,強化宣傳、培訓和農村環境保護的監管工作,確保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四)強化項目審批,推進產業結構調整
充分發揮環境保護優化經濟增長的綜合作用,把好新建項目的環境準入關口,加快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一是強化環保服務意識,做好重點項目審批服務。圍繞“大招商、大引資”,對重大項目和重點工程,建立環評審批“綠色通道”,加快審批速度,尤其對民生和不涉及環境敏感點的建設項目,減少審批環節,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審批效率。二是嚴格環境準入,提高準入門檻。充分發揮環境影響評價在宏觀調控和促進發展方式轉變中的重要作用,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按照“保底線、優布局、調結構、控規模、嚴標準”的總體思路,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發展轉型,堅持將生態環境承載力作為準入的前提,污染物排放總量不突破、環境準入不降低,從而提升環評審批對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優化調整的作用。三是加強建設項目管理,嚴肅查處違反“三同時”的行為,確保建設項目主體工程按照環評審批要求與環保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行使用。
(五) 強化監測分析,提升環境監控水平
進一步加強環境監測,抓好監測站計量認證復審工作,做好環境監測數據的研究分析,著力提升環境監測服務環境監管和行政決策的能力。一是切實加強環境質量監測。組織開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地表水體調查監測、縣城區環境噪聲監測,實現說清環境質量狀況及其變化,為全縣創建園林縣城、衛生縣城、文明縣城提供數據支撐;完成上級部門下達的水源地水質監測,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專項監測,為全縣環境管理提供決策依據。二是做好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加強減排項目監督性監測,加強國、區控企業與在線監控比對監測,及時掌握減排項目情況,確保減排項目效果。三是開展污染源監督性監測和應急監測等各項監測工作,掌握重點污染源排放狀況,嚴格按照規范標準,做到準確無誤、迅速及時;四是開展委托性監測。進一步發揮監測服務職能,對各排污企業及時監測并準確快速地出具監測數據和比對分析報告,為服務企業提供技術保障。
(六)抓好組織協調,打贏規范發展煤炭市場攻堅戰
繼續深入貫徹執行區市關于規范發展煤炭市場的政策精神和賀蘭山東麓葡萄種植基地及周邊環境整治要求,充分發揮煤炭市場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及成員單位的作用,搶時間、促進度、定措施、抓落實,進一步打贏煤炭市場攻堅戰。一是繼續做好指揮部辦公室工作,督促完成5個封閉大門建設,崇耀公司運營以及兼并重組工作,實現封閉運行;督促完成中耀路、銀汝路等主干道路翻建工作、園區綠化、垃圾處置場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繼續推進企業儲煤倉建設,督促儲煤倉建設企業實現原煤入倉,發揮環境效益;加大煤炭經營企業的環境監管,防治煤粉塵污染。三是加大聯合執法力度,配合成員單位,堅決清理取締水源地保護區非法煤炭經營戶,真正實現規范發展煤炭市場“環境明顯改善”,“稅收明顯增加”,“市場明顯規范”三大目標,把賀蘭山東麓建成世界知名葡萄酒產區創造良好環境條件。
(七)突出協調服務,狠抓招商引資
充分發揮環保工作在縣域經濟綜合部門杠桿作用,把招商引資作為調整和優化我縣產業結構,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的最為重要工作抓緊抓實。一是密切聯系尋商機。積極加強與上級環保部門、縣發改、工業和商務、招商等部門,以及各企業之間的溝通聯系,獲取有價值的招商信息,為招商取得實質性進展奠定基礎。二是主動介入做服務。對符合環保準入條件的基礎設施、生態保護等改善民生的服務項目和推動全縣工業結構調整的重大項目,開辟環評審批“綠色通道”,推動項目盡快開工。三是全力以赴抓落地。全力以赴抓好已落地項目的推進工作,主動介入,及時跟進,積極協調,用心服務,確保了科行環保、三通源機械加工、大生生物柴油項目順利完工并投產,大地輪胎項目順利開工建設。四是統籌兼顧抓引資。緊盯國家西部大開發有關環保政策和投資方向,搶抓機遇,以農村環境保護項目、環保基礎設施建設、環保民生工程、區域流域污染治理、“三廢”綜合利用、水源地保護、新技術、新工藝應用項目和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等方面為重點,進一步加大環保專項資金項目爭跑力度,認真做好環保方面的政策、項目和資金對接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長效機制。著眼于探索代價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續的環境保護新道路,不斷完善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目標責任制、監督考核機制、環保投入機制、公眾參與機制、農村環境保護長效管理機制等制度建設,進一步鞏固齊抓共管的環保工作格局,積極溝通,爭取主動,促使各有關單位、企業把環境保護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確保領導認識、責任、措施、投入到位,推動我縣環保工作邁上新臺階。
(二)加大資金投入。按照“誰污染、誰治理”和“誰受益,誰保護”原則,加大環境保護資金投入。各企業要加大污染治理投入,確保污染治理效果;有關部門要拓展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投融資渠道,積極爭取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資金和環保專項資金,加快推動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重點污染減排項目的實施。
(三)加強隊伍建設。以“環保為民、環保便民、環保利民”為重點,大力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創先爭優”活動,全面推進思想、組織、作風、業務和制度“五大建設”,落實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促進環保隊伍服務意識明顯增強、服務作風明顯改進、服務效能明顯提高、服務能力明顯提升。
(四)強化環境宣傳。組織開展內容新穎、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全民環境教育活動和環保法律知識宣傳活動。繼續舉辦環保知識培訓班,積極開展“6·5”世界環境日、“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等重大節日活動,充分利用各類新聞載體,加大環境保護宣傳,不斷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參與環境保護事業,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環境保護工作的濃厚氛圍。(平羅縣環境保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