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我市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及供水設施建設,推動減排工作,根據《湖南省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及供水設施建設專項行動實施方案》(湘政辦發〔2012〕114號)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圍繞把郴州建設成國際化、現代化開放城市的戰略目標,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及供水設施建設,提高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運行效率,提升供水質量、保障應急供水能力,實現城鎮污水全收集、垃圾全處理、水質全達標,努力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和幸福指數。
二、工作目標
(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新建污水管網629.09公里,新改擴建污水處理廠17個,新增污水處理規模12.52萬噸/日,新建污泥處理處置規模30噸/日。到2015年,市中心城區污水處理率和各縣市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85%以上;市中心城區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50%。
(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新增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700噸/日,新增城鎮生活垃圾轉運能力1720噸/日,新增城鎮生活垃圾運輸能力2352噸/日,治理舊場存量垃圾401萬噸,新增垃圾分類設施能力300噸/日。到2015年,全市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資興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達到30%。
(三)供水設施建設。新增公共供水能力71.7萬噸/日,改造供水規模53.7萬噸/日;新建供水管網735公里,改造供水管網408公里。到2015年,全市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達到95%,縣城達到85%,城鎮供水水質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S749一2006)106項指標要求,市本級具備106項指標檢測能力,各縣市具備42項常規指標檢測能力,各縣市區供水管網漏損率達到國家相關標準要求。
三、工作任務
(一)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
1.完善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加大市本級及縣城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加快現有處理設施處理能力不足的縣市區和重點流域重點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推動重點鎮根據實際條件采用分散式、低成本、易管理的污水處理工藝,提高鎮區污水集中處理率。
2.加快污水管網配套,推進管網雨污分流建設。大力推進污水管網建設,新城區一律實行雨污分流,舊城區實施雨污分流改造,城鎮污水逐步實現全收集、全截污。
(二)城鎮垃圾處理設施建設
1.加快垃圾收集、轉運體系建設。按照城鄉統籌的原則,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分類收集和城鄉一體化轉運體系建設,完善收運網絡,提高收集率和轉運效率。推廣壓縮式、封閉式收運方式,減少和避免收運過程中的二次污染。重點建設郴資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鎮群城鄉一體化垃圾收運體系。其他各縣也要加大城鄉垃圾收運體系建設,擴大收集覆蓋面,逐步覆蓋縣城30公里范圍內具備條件的鄉鎮,實現“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垃圾收運體系。
2.舊場存量垃圾治理。對由于歷史原因形成的非正規垃圾堆放點和不達標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進行升級改造、轉場或封場處理。對垃圾滲濾液處理不達標的,新建或改造滲濾液處理設施。
3.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重點推廣生物技術綜合處理方法,利用泔水生產生物柴油或者餐廚垃圾轉化成生活燃氣、電能和有機肥,新建一批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設施,逐步實現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
(三)城鎮供水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
1.供水設施提標改造。對出廠水水質不能穩定達標的水廠進行升級改造。對水源污染導致出廠水耗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指標超標的,增加預處理、深度處理;對現有工藝不完善導致出廠水渾濁度等指標超標的,強化和完善常規處理;對現有工藝不完善導致出廠水鐵、錳、氟化物、砷等指標超標的地下水廠,增加除鐵、錳、氟、砷工藝。
2.供水水質監測建設。強化從進水到出水、從水源水到出廠水檢測。“十二五”期間,市本級建設1座具備106項指標檢測能力的水質監測中心,各縣市均要建設1座具備42項日常檢測指標檢測能力的水質化驗室。
3.供水管網改造建設。對使用年限超過50年及灰口鑄鐵管、石棉水泥管等落后管材的供水管網進行更新改造。
4.建制鎮供水設施建設。重點建制鎮供水水質得到一定的改善,提高建制鎮供水安全可靠性和管網覆蓋率。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郴州市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及供水設施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指導全市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及供水設施建設的實施工作,協調解決項目實施中的重大事項,由市委常委、副市長張愛國任組長,市政府副廳級干部張成城任常務副組長,市政府副秘書長盧少林,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城管和行政執法局局長朱付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胡國新任副組長,市監察局、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保局、市物價局、市規劃局、市城管和行政執法局、市衛生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等單位相關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綜合協調及日常管理工作。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規劃局、市城管和行政執法局、市環保局要明確對口聯絡科室負責協調本部門的相關工作。各縣市區政府也要成立相應組織機構,明確目標責任,安排工作經費,落實專職工作人員,制定專項實施方案,并報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聯系人:張彥明,聯系電話:2373213)。
(二)強化責任落實。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及供水設施建設實行市指導、縣市區負責的責任制度。市政府與各縣市區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并將項目實施情況納入全市“民生100”工程目標考核,對未完成考核任務的,依據相關規定予以處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作為專項行動牽頭實施部門,要強化設施建設、管理和監督工作,并會同發改、財政等部門積極爭取中央支持;發改部門要加強綜合性政策協調,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做好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申報;財政部門要研究落實財政投入政策,并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對污水管網建設情況、資金使用進行監督;監察部門要加強監督檢查,對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及供水設施建設工作不力,影響社會發展穩定的,依紀依規追究相關責任單位和責任人員的責任;城管部門負責污水、垃圾處理和供水設施的運營監管,特許經營的監督管理等工作;國土資源部門負責落實項目建設用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負責會同有關部門進行督促考核檢查;環保部門負責加強對設施污染物削減、排放情況的監督檢查;衛生部門負責供水水質衛生防疫監督;物價部門負責城鎮污水、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費及供水水價調整、相關價格政策落實。各污水垃圾處理及供水企業負責做好設施改造、建設與運行管理方面工作。
(三)強化監督管理。一是加強項目建設管理。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和責任追究制度,從選址、設計、招投標、施工、驗收等環節進行全過程監管,加大資金使用監管力度,確保建設項目設計合理、選址適宜、施工嚴密。對設施建設嚴重滯后、收費政策不落實、運營效率低下的地區,市政府將約談有關縣市區主要負責人。二是加強特許經營監督。按照《湖南省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條例》有關規定,明確市場準入、成本監審、招投標等方面的要求。建立和完善市場退出機制。三是強化設施運營管理。實行污水垃圾處理及供水設施運營關鍵崗位持證上崗制度、供水水質督察制度。
(四)加大資金投入。建立“政府引導、財政支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及中央財政污水管網專項資金支持。加大財政資金投入,落實政府責任,穩定資金來源,建立科學合理、持續有效的財政投入機制。創造條件,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及供水設施建設和運營。積極利用銀行貸款、外國政府或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爭取國家委托發放地方政府債券融資。
(五)加強政策支持。一是完善價格機制,進一步研究完善城鎮污水、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及供水價格政策。按照保本微利原則,研究將污泥處理成本逐步納入污水處理成本并納入繳費范圍。加強對自備水用戶污水處理費征收管理,提高征繳率。探索改進生活垃圾收費方式,降低收費成本,提高征收率。到2015年,各縣市區都要開征垃圾處理費,污水處理費(含污泥處理費)不低于1元/噸,城市供水征收的垃圾處理費標準提高至不低于0.3元/噸。污水處理費和垃圾處理費要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二是保障設施建設用地。市、縣兩級城市總體規劃要在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基礎上,確保污水、垃圾處理及供水設施建設用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污水、垃圾處理及供水設施用地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三是保障運營經費。污水處理收費不足以補償運行成本時,各縣市區政府要積極采取補償措施,確保設施正常運行。
(六)加強宣傳引導。加強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及供水設施建設專項行動的宣傳和輿論引導。加強引導,提高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的意識,引導全民樹立“垃圾處理、人人有責”的觀念。完善公眾參與和政府決策機制,加強公眾監督。廣泛宣傳開展城鎮供水設施提質改造的目的和意義,使公眾切實感受到供水設施提質改造在水質、水壓、供水服務等多方面帶來的好處,取得社會理解支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郴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