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標指標
。ㄒ唬┗瘜W需氧量和氨氮排放總量(含工業、生活、農業)分別控制在4120噸、350噸以內。(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水務局、縣農業局、縣漁業局)
。ǘ┒趸蚝偷趸锱欧趴偭糠謩e控制在200噸和500噸以內。(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交通運輸局、縣公安局、縣商務局)
。ㄈ┏擎偵钗鬯幚砺蔬_到60%。(牽頭單位:縣水務局)
(四)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ㄎ澹┏鞘校ㄦ偅┘惺斤嬘盟吹厮|達標率達到95%。(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85%的河流和95%的大中型湖庫水質達到或優于國家地表水III類標準。(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水務局)
(七)跨界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85%。(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ò耍┤h(鎮)全年95%天數的空氣質量達到一級標準。(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二、主要任務
。ㄒ唬┐罅ν七M鄉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鄉鎮生活污染防治。
1.建設完善鄉鎮生活污染治理設施。
(1)編制和實施新一輪鄉鎮污水處理控制性規劃。推進全縣旅游景區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鄉鎮污水處理設施。(牽頭單位:縣水務局,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配合單位:縣財政局)
。2)編制和實施新一輪鄉鎮垃圾處理控制性規劃,推進全縣旅游景區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鄉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牽頭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配合單位:縣財政局)
(3)加強對污水處理設施和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運營的環境監管。(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水務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改善鄉鎮空氣質量
(1)完善全縣公共交通系統,大力推廣液化天然氣(LNG)燃氣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發展使用清潔能源的公共交通工具。(牽頭單位:縣交通運輸局;配合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縣工業和信息化局)
。2)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路檢和抽檢工作,落實機動車年檢尾氣檢測制度,確保上路行駛的汽車尾氣達標排放。(牽頭單位:縣公安局;配合單位:縣商務局、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3)嚴格對建筑工地和市政施工工地的管理,減少揚塵污染。(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4)積極推進和修訂鄉鎮聲環境功能區劃,根據鄉鎮功能分區實行噪聲分類管理。到2015年鄉鎮區域和道路交通噪聲等效聲級分別控制在國家標準1類和4類聲環境功能區噪聲限值內,營造舒適和諧的鄉鎮聲環境。(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3.推進危險廢棄物防治。加大危險廢物、醫療廢物的現場執法力度,實現從產生、收集、貯存、利用和處置的全過程監管。加快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場建設,建設集中電子廢物綜合利用處置場,提高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及電子廢物處置水平,促進我縣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及電子廢物收集、利用和處置過程的規范化、產業化。到2015年,全縣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5%。(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商務局、縣衛生局)
(二)加強工業污染防治,控制工業污染物排放。
1.加強產業環境調控。
。1)強化項目審批的環境監管。(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集約發展,集中布局新型工業,將工業項目嚴格限定在邦溪農林產品加工交易基地,提高入園企業的環境準入標準。(牽頭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3)按照環境功能區劃和生態功能分區,制定不同區域、不同產業的環境準入制度。依據國家、省的鼓勵產業和禁止產業目錄,促使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牽頭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配合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4)發展規劃環評的指導作用,將環境保護目標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及資源規劃有機結合起來,將環保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決策的前端。從決策源頭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發展生態工業
。1)建立清潔生產審核制度。制定清潔生產鼓勵政策,實施重點企業清潔生產審核,推進清潔生產。(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縣財政局)
。2)以生態工業園和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為重點推進生態工業發展,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粉煤灰、尾礦等工業廢渣綜合利用力度,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牽頭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配合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3.加快工業污染防治
。1)嚴格控制新污染源,加快治理現有工業污染源,完善邦溪農林產品加工交易基地污水處理設施,推進重點企業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減排工程建設。(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縣工業和信息化局)
。2)強化污染減排的倒逼傳導機制。以污染物總量控制促進糖、膠、淀粉、水泥等傳統工業的升級及污染治理技術的生態化改造。實現全縣重點工業的污染物排放達標。(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
。3)到2015年,全縣國控及省控企業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率達到95%,其他工業企業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率達到85%。(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
(三)推進農村與農業污染防治,提高農村環境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1.大力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1)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責任制,加強對農村環境整治的監督管理,責任落實到位。繼續實施《海南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統籌城鄉污水、垃圾處理等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鄉環境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水務局、縣農業局)
。2)落實國家“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政策,建設低成本、高效率、生態化的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分散式畜禽養殖污染處理設施,實現旅游環境和流域、區域農村環境質量的整體改善。(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財政局、縣農業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加強農業污染防治
合理使用農藥、化肥,降低重要和敏感生態區的肥料和農藥施用強度。開展畜禽養殖區劃,調整優化養殖場布局,合理確定養殖規模。加大規;B殖業污染治理力度,加快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對規;菪箴B殖廢棄物進行綜合利用.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引導種養結合。實現禽畜養殖廢棄物的資源利用。減少畜禽養殖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到2015年,規模化養殖場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5%。(牽頭單位:縣農業局;配合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3.強化土壤環境監管
建立全縣土壤環境監控體系,掌握土壤環境質量變化動態。編制土壤環境功能區劃和土壤環境保護規劃,對主要基本農田和重要農產品產地開展土壤環境質量監測評估和安全性劃分,引導產業合理布局。強化對污泥和禽畜養殖廢棄物農用及農膜使用的環境監管。防止造成環境污染。(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農業局)
。ㄋ模└纳扑h境質量,保障水環境安全
1.加強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環境管理
。1)全面完成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立樁定界,以及鄉鎮和農村主要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和立樁定界工作。(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水務局)
。2)堅決取締水源保護區內的直接排污口,嚴防養殖業污染水源,推行水源保護區內的退耕還林和保護性耕作,綜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禁止有毒有害物質進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林業局、縣水務局、縣農業局、縣漁業局)
(3)建設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系統,建立全縣飲用水水源保護區信息管理系統。(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水務局)
。4)建立完善城鄉飲用水水源污染應急預警體系,形成飲用水水源污染預警、水質安全應急處理和水廠應急處理三位一體的飲用水水源應急保障體系。(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水務局)
。5)到2015年,全縣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到70%,確保群眾飲水安全。(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水務局)
2.推進流域環境綜合整治
(1)按照流域—控制區—控制單元體系,加強省控斷面和跨界斷面的監測,實行流域總量控制。完善流域綜合污染防治體制。(牽頭單位:縣水務局)
(2)建設人工濕地系統,對松濤水庫流域重點鄉鎮和農場的生活污水進行治理,并探索集中委托運營模式。(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3.強化地下水環境保護
開展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與評估,建立我縣地下水基礎環境狀況調查評估數據庫及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信息系統,完善地下水環境監管體系,開展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重點加強地下水水源地保護,完善地下水污染防治監管體系。(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ㄎ澹┘訌娚鷳B保護與建設,維護生態安全
1.實施生態敏感區和脆弱區生態修復
。1)加強對水土流失區域的生態環境恢復和治理。對水土流失土地實施造林綠化。(牽頭單位:縣水務局)
。2)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和礦區土地復墾力度,到2015年,歷史遺留礦山的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率和損毀土地復墾率達到65%和80%,退化土地治理率達到70%。(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2.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
制定我縣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加強對熱帶雨林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在土地利用、城鄉建設等規劃中納入生物多樣性保護內容。建立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和監測網絡,開展生物多樣性調查與編目,進行少數民族地區生物知識的收集整理。加強對物種資源的監管,防止物種流失和生物入侵。加強國家重點保護動植物及其生境的保育與恢復,建設珍稀瀕危物種和種質資源遷地保護和繁衍基地,加強珍稀瀕危物種和種質資源保護。(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林業局、縣農業局、縣漁業局)
3.開展生態建設示范區創建
加強對生態建設示范區創建的技術指導和資金扶持。結合鄉村旅游的發展和特色旅游小鎮的建設,創建一批生態文明鄉鎮(生態鄉鎮)、小康環保示范村(生態村、文明生態村)和綠色社區(低碳社區),推進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創建,改善城鄉人居生態環境,提高公眾環保意識。(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岣吆伺c輻射監管水平,確保核與輻射環境安全
1.建立先進的輻射環境監管體系和核應急體系。
建立縣級輻射監管機制,加強輻射監管能力建設。(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縣財政局、縣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
2.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
完成核技術利用單位輻射安全許可證的審查和發放,實現廢棄放射源的安全收貯,廢棄放射源返回和交貯率達到100%。加強電磁輻射污染防治和監督管理,規范電磁輻射裝置的布局和建設。(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ㄆ撸┘訌姯h境監管能力建設,建立適應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環境監管體系。
1.強化特色環境監測能力建設。(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財政局)
2.加強環境監察能力建設。
(1)繼續加強環境監察機構標準化建設,2015年我縣環境監察機構達到三級標準,全面提高我縣環境監察執法水平和能力。加強環境監察隊伍建設和管理,圍繞增強責任制和提高執行力,不斷完善環境監察制度建設,推進執法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以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加強崗位培訓,提升環境監察人員執法水平和隊伍整體素質,規范執法行為,提高執法效能。加強重點污染源在線自動監控能力建設,自動監控設備數據傳輸由無線傳輸向有線傳輸轉化,并逐步實現視頻監控。加強對安裝在線自動監控設備排污企業的監管,由政府出資委托有資質的機構對自動監控設備進行統一運營管理,確保監控設備正常運行和污染治理設施正常運轉,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財政局)
(2)建立建全固體廢物監管體系。加快推進縣級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加強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申報登記管理,推進危險廢物全過程管理,加強危險廢物經營單位及重點危險廢物產生單位的監督管理。(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縣財政局)
3.推進環境應急能力建設。
。1)按照“配精省級、配強市級、配齊縣級”的原則,我縣應急能力建設達到國家三級標準,全面提高突發環境應急管理能力。(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按照《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和《全國環保部門環境應急能力的建設標準》要求,完善環境應急設備配置和應急物資儲備,適時組織開展突發環境事故應急演練,確保可以隨時應對各類突發環境事件。(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縣財政局,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公安局、縣衛生局、縣商務局、縣交通運輸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教育局、縣民政局、縣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局,縣氣象局)
4.完善環境信息和環境宣教系統。整合現有的各類環境信息系統,建立簡潔、靈活、方便的環境管理信息系統和環境應急綜合指揮系統,構建和完善我縣的環境監管信息系統。保證我縣國土環境資源數據的安全。(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按照全國環保系統環境宣傳教育機構規范化建設標準。完善我縣環境宣傳教育設備。(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5.加強環保隊伍建設。按照標準化建設要求,配齊環境監測、監察、信息、宣教等環境保護專業隊伍,加強人員培訓,提升業務水平,逐步建立一支懂技術、會管理的環保專業隊伍。從健全激勵機制入手,加快培養、引進一批技術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環保專業技術人才,提高環境保護技術支持能力。(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三、重點工程
。ㄒ唬┧廴疚锟偭繙p排工程
1.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工程。(牽頭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縣水務局)
2.鄉鎮生活污水處理人工濕地建設工程。(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3.傳統產業生態化改造工程。(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4.清潔生產工程。(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
5.禽畜養殖廢棄物污染治理及綜合利用工程。(牽頭單位:縣農業局;配合單位:縣畜牧獸醫局)
。ǘ┐髿馕廴疚锟偭繙p排工程
1.工業大氣污染防治工程。(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2.機動車排氣檢測線建設工程。(牽頭單位:縣公安局)
。ㄈ┏擎偔h境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
1.鄉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工程。(牽頭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危險廢物處置工程。(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四)環境質量改善重點工程
1.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水務局)
2.土壤環境保護工程。(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農業局)
3.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財政局)
。ㄎ澹┥鷳B保護與建設重點工程
1.自然保護區體系建設工程。(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林業局、縣漁業局)
2.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林業局、縣漁業局)
3.退化土地恢復工程。(牽頭單位:縣水務局;配合單位:縣林業局)
4.國家生態鄉鎮創建工程。(牽頭單位:縣文明辦;配合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六)環境監管能力建設重點工程
1.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工程。(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2.環境監察能力建設工程。(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3.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工程。(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縣財政局)
4.環境宣教能力建設工程。(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環境管理制度,落實環境目標責任制。
1.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建立重點河流跨界斷面水質控制和考核機制,健全重大環境事件和污染事件責任追究制度。建立產污強度準入制度,環境監理制度和環境成效評估制度,逐步完善從事前環境準入到事中全過程環境監管到事后環境成效評估的一整套環境管理體系。(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2.建立生態文明建設指標體系,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體系。(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3.根據國家和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針對不同的主體功能定位,制定出臺差別化、有側重、有特色的主體功能區環境績效綜合評價體系和考核辦法。(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二)完善創新環境管理體制。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環保部門統一監管、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環境管理機制和統一監督管理下的責任分工考核體制。發揮國土環境資源一體化管理優勢,按照大環境、大資源的理念創新環境管理體制,增強環境保護參與綜合決策能力。在土地利用分類體系中,引入生態保護用地地類,提高生態保護能力和生態安全保障。將國土綜合整治和環境綜合整治有機結合。推動農村環境保護和農村環境污染治理。(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水務局、縣農業局、縣林業局)
。ㄈ﹦撔颅h境經濟政策。
1.完善污水、垃圾處理費征收政策,逐步提高排污費征收標準。(牽頭單位:縣物價局;配合單位:縣水務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2.建立健全治污設施正常運營保障機制,探索中小企業污染治理專業化模式。(牽頭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配合單位:縣工業和信息化局、縣水務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四)全方位多渠道增加環保投入。強化政府環保投入的主體地位,構建環保支出與財政收入增長的聯動機制,統籌全縣各
項財政收入,保障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資金需求。打破國土環境資源資金壁壘,試點建立國土環境資源資金統籌機制。充分利用西部大開發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加大對海南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和減排“以獎代補”專項轉移支付、生態補償,農村環保專項資金和環境監管能力建設等環保投入的力度。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制定有利于環境保護投資的稅費政策,吸引和鼓勵社會資本及外資參與環;A設施建設。(牽頭單位:縣財政局;配合單位:縣國土環境資源局)
。ㄎ澹⿵娀h?萍贾。充分發揮環境科技對環保工作的引領、支撐和保障作用,加強我縣環境科研機構能力建設,提高重大基礎環境問題、實用環保技術及環境經濟政策的研究能力。服務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與國內外相關機構合作在生態文明建設、南海與全球氣候變化、熱帶海島生態保護、環境監測技術等方面開展深入研究,大力推廣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養殖廢棄物和農業廢棄物的生態化治理和資源化綜合利用技術。引進開發農業面源綜合防治技術和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治理技術。(白沙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