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貫徹落實“十八大”會議精神、全省第七次環保大會的關鍵之年,是“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環保工作以省政府和市政府考核指標為牽引,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社會發展為中心,以實施污染減排項目、改善環境質量為抓手,以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大力推進各項工作落實。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推動環境保護的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節能減排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建設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錦州為目標,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更加牢固的環境基礎。
二、總體要求
凡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工作全部完成。凡是省政府和上級部門考核指標全面超過去年。有一項或多項工作要在部、廳或全市受到表彰。
三、工作目標
河流斷面水質考核達標率100%;確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檢測率100%,飲用水水源一、二級保護區排污口取締率100%;重點流域海域水污染防治專項規劃項目完成率達60%以上;廢水國控重點污染源污染物綜合達標排放率100%;新建5座污水處理廠全部投入運行;城鎮污水處理率達80%以上,運行負荷率達75以上,中控系統符合污染減排要求,在線監控系統完備;空氣環境質量優良率達95%以上,三種污染物年均濃度達到標準a,重點責任書項目完成率100%,PM2.5達標規劃制定完成并上報省廳,推進區域一體化高效供熱,國控廢氣重點污染源綜合達標排放率100%;完成“環保綠標區”創建工作,機動車環保定期檢驗率達到90%以上;完成生態縣創建工作,創建生態鄉鎮3個、生態村19個;重點區域重金屬污染物無新增排放量,所有納入《規劃》的重點企業重金屬污染物全部檢測達標、并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完成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建設,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100%,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置率100%,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安全處置率100%、并做到資源化利用。
四、主要措施
1、加強遼河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鞏固治理成果
全面完成遼河治理工程收尾工作,確保新建的污水處理廠及污水處理設施按時運行,并實現穩定達標排放。加快濕地治理建設步伐,實現調蓄功能。對凌河流域71家企業進行嚴格監管,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對沿河小洗煤、小選礦等重污染企業,徹底關停。對4條跨境河流斷面開展預警監測,及時發現并解決水質超標問題。編制流域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規劃,并按時上報省廳。
2、開展“藍天工程”攻堅戰,保障“兩會”空氣質量
狠抓“藍天工程”責任書項目的落實。以鋼鐵、水泥、電力和石化行業為重點,實施工業提標改造工程。以小鋼鐵和小水泥為重點,淘汰落后產能項目,推動產業升級。實現高效供熱,控制燃煤污染。創建綠標區,推動綠色交通。建立預警機制,有效應對霧霾。采取強力措施,確保世園會、城運會環境空氣質量。
3、推進總量減排,完成“十二五”中期考核目標
加強減排責任書項目考核,確保列入國家減排責任書的39個重點項目按期完成。加大氮氧化物減排力度,按計劃完成華潤電力等4臺發電機組脫硫、脫硝工程;淘汰小鍋爐等落后產能8項;加油站油氣回收改造項目8個。加大農業源化學需氧量、氨氮的減排力度。做好機動車尾氣監理工作,不斷提高“黃標車”淘汰率和機動車檢測率。
4、采取有力措施,確保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
在全市環保系統開展“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攻堅年”活動,對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效果、處理成本、管理制度、自動監控系統運行情況等進行綜合考核評估,并采取積極應對措施。嚴格落實中水回用制度,嚴把環評審批關,強制火電等高耗水行業使用中水。凡是具備使用中水條件的項目,不使用中水不予審批。
5、啟動農村環保工程,解決農村污水和垃圾處理難點問題
完成《錦州市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錦州市畜禽養殖連片治理試點項目實施方案》、《錦州市2013-2017年連片治理規劃》、《錦州市2013年農村環境連片治理方案》。要涵蓋全市所有村鎮,分步組織實施、最終連片實現全覆蓋。大力開展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逐步實現全市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
6、積極應對各類環境問題,確保環境安全與社會穩定
積極妥善處置環境應急事件,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從組織上、人員上、物質上做好充分準備,加強應急演練,做到防患于未然。
進一步強化飲用水水源地的保護與監管,確保飲水安全。加強核與輻射環境管理,以核設施和放射源監管為重點,履行好監督監測職責,不斷完善更新放射源動態數據庫的管理。
7、實施“凈土工程”,消除土壤環境隱患
開展污染場地調查和土壤環境污染狀況調查,建立污染土地數據庫,編制全市“凈土工程”土地修復規劃,制定實施方案。做好鉻渣污染場地的修復工程。在農村開展土壤修復試點,實施土壤修復。完成重金屬污染治理規劃項目。積極配合省廳制定“凈土工程”實施方案。
8、完善生態市建設推進機制, 推動“青山工程”實施
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深入開展生態市、生態縣和生態鄉(鎮)、村的創建工作,完成3個鄉(鎮)、19個行政村進入省級生態鄉(鎮)、村的指標任務,力爭1~2個村爭創國家級生態村。推進生態環境修復工程,使河流、土壤得到休養生息。開展大、小凌河生態治理工程,優先開展小凌河城區段的景觀生態建設。
9、以環境優化推動重點項目建設,促進經濟發展
要從規劃環評和項目環評兩個方面入手,嚴把環境準入關,進一步優化區域和產業布局,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突出產業特色特點,高起點,高標準做好以工業園區為主要載體的規劃環評。提高項目準入門檻,嚴格遵守國家產業政策。加強項目的監管,落實建設項目環境跟蹤管理制度,強化“試生產”報批制度,做到大中型項目“環評”、“三同時”執行率100%。
10、以“五大工程”實施為契機,加快發展環保產業
促進環保產業發展,帶動相關產業技術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培育一批環保骨干企業,爭取更多企業入駐我市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實現再生資源的產業化。充分發揮環保產業協會的導向引領作用,加大對環保企業的幫扶力度,培育環保名牌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大力開展環境科學研究,為環保產業的發展提供服務保障和技術支撐。(錦州市環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