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環保產業是指為節約能源資源、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物質基礎和技術保障的產業,主要包括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和服務等。節能環保產業是跨行業、涵蓋面寬的綜合性產業,其產業關聯度大、帶動力強,是國家確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根據國家《“十二五”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產業現狀與面臨形勢
(一)產業現狀
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工作,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規模不斷擴大,部分領域優勢明顯,產業呈現出集聚發展態勢。
產業規模擴張較快。我省作為資源大省、農業大省和新興工業大省,被國家確定為循環經濟試點省,節能環保產業得到了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已初步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據初步統計,2010年我省節能環保產業實現總產值約920億元,相當于全省生產總值的4%,其中節能產業約230億元、環保產業約200億元、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約490億元;全省擁有節能環保企事業單位3000多家,其中產值達1億元以上的企業約30家;節能環保產業從業人數超過100萬人。
部分領域優勢明顯。洛陽中信重工公司余熱余壓利用技術與裝備、鄭州宇通重工公司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系列裝備、河南中材環保公司高效除塵設備、河南開源環保公司水處理設備等已形成產業優勢,在全國具有一定的市場占有率。豫光金鉛公司、豫北金鉛公司等企業在有色金屬再生技術工藝領域處于國內領先地位.河南煤化集團、中平能化集團煤炭綜合開發利用技術,中鋁河南分公司、洛陽鉬業公司、河南金源礦業等企業低品(尾)礦綜合利用技術,以及食品發酵、造紙、合成氨、醫藥等行業工業廢水治理技術均處于國內先進水平。
產業呈集聚發展態勢。鄭州市節能環保服務業優勢明顯,洛陽、許昌市節能環保裝備制造能力較強,焦作、平頂山、南陽、新鄉、鶴壁等市在資源循環利用領域具有良好的發展基礎。洛陽市已成為國家節能環保裝備制造基地,鶴壁市、許昌市大周鎮再生金屬回收加工區被確定為國家循環經濟試點,鄭州、漯河、商丘市是國家再生資源回收試點城市。
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我省節能環保產業雖然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但從總體上看,與經濟社會整體發展水平還不相適應,與國內先進地區相比也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產業總體規模偏小,缺乏大型龍頭企業帶動,產品品種不多,高端產品少。二是產業內部結構不夠合理,資源循環利用水平低,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成套能力弱,節能環保服務業發展滯后。三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科研、開發、設計力量薄弱,研發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弱。四是產業發展外部環境不夠完善,市場體系、標準體系不夠完善,缺乏強有力的扶持和促進政策。
(二)面臨形勢
近年來,全球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勢頭強勁,產業領域不斷擴展。以美國、日本和歐盟為主體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已成為全球節能環保市場的主要力量。一些發達國家利用自身在節能環保方面的優勢,制造綠色貿易壁壘,并通過技術服務和技術合作等方式加快占領市場,使發展中國家節能環保產業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
為應對氣候變化、緩解資源環境約束,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強化節能減排,把節能環保產業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為產業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長三角、珠三角等經濟發達地區已形成節能環保產業先發優勢,成為區域經濟新的增長點,占有國內較大市場份額。
當前,我省全力推進中原經濟區建設,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處于加快發展時期。隨著經濟發展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建筑和生活用能大幅度上升,汽車和家用電器等耗能設備用量增長迅速,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水泥等高載能產品需求大,未來一個時期能源需求總量仍將呈現剛性上升的趨勢。化工、醫藥、造紙、釀造、發酵、制革等重點行業水污染物排放量大,減排和提高標準處理任務重;煤炭、電力、冶金、建材等重點行業廢氣污染物排放強度高,固廢處理處置和資源化利用任務重;城鎮污水、垃圾和農村面源污染治理任務繁重。我省節能減排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迫切需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壯大,與其他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共同促進發展。
二、基本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產業競爭力為核心,大力發展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加快發展服務業,培育龍頭企業,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創新機制,完善政策,努力打造市場競爭力強、特色明顯的產業體系,把我省建設成為中西部重要的節能環保裝備制造基地和服務業基地,為推動“三化”協調科學發展、加快建設中原經濟區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原則
堅持協調發展,適應經濟轉型需要。緊密結合中原經濟區建設、我省“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使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與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升級互相促進。
堅持重點推進,突出示范帶動。緊密結合節能減排工作迫切需求,立足現有資源基礎,發揮市場和領域優勢,率先突破、重點推進,突出示范帶動。
堅持技術為本,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重點加強對先進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引進和消化吸收,提高創新能力。加強重大技術裝備的示范和推廣工作,增強產業競爭力。
堅持集聚發展,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加強產業集聚,形成一批優勢和特色明顯的產業基地,培育一批具有系統成套制造能力、綜合服務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
(三)發展目標
立足全省,面向全國,著力發展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和服務業,將節能環保產業打造成為促進我省經濟轉型升級和推進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科學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到“十二五”末,我省節能環保產業規模明顯擴大,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形成一批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和骨干企業,躋身全國節能環保產業大省行列。
1.產業規模快速增長。到2015年,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總產值達到約2000億元,年均增長17%以上,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左右。其中:節能產業約500億元,環保產業約430億元,資源循環利用產業約1070億元。
2.研發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到2015年,節能環保骨干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業總收入的比重達到5%以上,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技術創新能力全面提升。
3.企業競爭力大幅提升。到2015年,在技術研發、裝備制造、工程總承包、產業運營服務、合同能源管理等領域,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節能環保優勢企業。年營業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達到30家以上。
4.產業集聚效應明顯。到2015年,鄭州節能環保綜合產業基地、洛陽節能環保裝備產業基地、許昌—平頂山節能電氣裝備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南陽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等我省主要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形成顯著的集聚效應,年營業收入達到1200億元以上。
三、重點發展領域
(一)節能產業
1.節能裝備。
———節能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與示范。加快新型陰極結構鋁電解、中低濃度瓦斯(煤層氣)富集、低溫余熱能量轉換器、低熱值褐煤提質、新型節能換熱器、節能電機、節能型工業窯爐、節能型煤粉磨機、汽車用電池和電控系統等技術和裝備的研發與產業化示范。
———高效節能技術和裝備推廣應用。推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溫低壓余熱發電、高壓特高壓節能環保型輸變電、大型鋁電解系列不停電(全電流)、富氧底吹—氧化還原直接煉鉛等技術和裝備。鼓勵推廣應用高溫高壓干熄焦、高爐余能余熱利用、燒結余熱利用、節能低碳水泥生產、高效干燥及速凍、節能多晶硅制備、低能耗鎂冶煉、水源地源空氣源熱泵高效應用、太陽能熱水熱泵、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等節能技術和成套裝備。
2.節能產品。
———節能產品產業化。支持憎水性珍珠巖保溫板、陶粒混凝土板、改性石膏板、輕質復合墻板、高強粉煤灰磚、內熱煤矸石燒結磚、高強承重砌塊等新型節能墻材,太陽能熱水器、節能型冰箱和冷柜等新型節能家電產品以及電動汽車產業化發展。
———推廣高效節能產品。推廣高效節能家用電器、辦公及商業節能產品、半導體照明等高效節能照明產品和新型節能建材。3.節能服務。大力培育節能咨詢、設計、評估、檢測、診斷、培訓等專業服務機構,為企事業單位提供合同能源管理等專業節能服務。
(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
1.資源循環利用裝備。
———資源循環利用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與示范。加快氧化鋁赤泥、鉛鋅鎂等有色金屬冶煉廢渣、尾礦等大宗難處理固廢資源化利用,秸稈纖維乙醇,廢舊機電產品高效、清潔、無損拆解技術和裝備的研發與示范。
———資源循環利用技術和裝備推廣應用。推廣應用建筑垃圾和路面材料、電石渣、脫硫石膏、造紙黑液堿回收白泥利用,廢舊輪胎再生、特種輪胎翻新、有色冶煉廢渣、共伴生礦有價元素回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利用,秸稈綜合利用、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廢舊金屬和塑料回收、城市再生水利用等技術和裝備。
2.資源循環利用產品。
———資源化產品。鼓勵利用粉煤灰、煤矸石、冶煉廢渣等固廢生產新型建材,食用廢油生產生物柴油,畜禽糞便、餐廚垃圾生產高效有機肥,二氧化碳生產可降解塑料等產品。
———再生產品。支持發展再生金屬、再生橡膠、再生塑料、再生催化劑等循環利用產品,支持發展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鉆采設備等再制造產品。3.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以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和集散市場為載體,整合、改造、規范和提升現有回收網絡,形成再生資源回收網點、集散地和加工利用“三位一體”的回收利用體系。
(三)環保產業
1.環保技術裝備。
———環保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與示范。加快膜分離、新型過濾,污泥處理處置、高溫高濾速袋式除塵器,專用泵和風機,高效低耗氧化與消毒藥劑制備、電袋復合除塵等技術和裝備的自主研發與示范。支持土壤污染修復,鉻渣等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利用技術和裝備的自主研發與應用。
———環保重點技術和裝備推廣應用。推廣應用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廢水處理,高效節能生物脫氮除磷、改良序批式活性污泥、移動床生物膜及膜生物反應器、高效厭氧反應器,高效除塵、煙氣脫硫脫硝、有機廢氣凈化、餐飲業油煙治理,生活垃圾集散、無害化處理處置,居民小區和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處理,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利用技術和成套設備。
2.環保產品。
———環境監測儀器。支持研發環境在線監測儀器儀表,應急監測設備和自動化監控系統,監測數據處理、傳輸技術及設備,信息采集、分析和處理技術及裝備。
———環保材料與藥劑。發展膜材料、防滲材料、濾材、樹脂、填料等新型環保材料,高分子、微生物絮凝劑,催化劑、氧化劑和水處理藥劑等產品。
3.環保服務。鼓勵實行污染防治設施第三方運營,在城鎮污水和垃圾處理、煙氣脫硫脫硝、污泥無害化處置、危險廢物處理處置、重金屬污染防治等領域,扶持發展環境工程總承包服務。推進環境監測服務社會化,在社會化環境監測領域內,引導社會監測機構提供面向社會、企業及個人的環境監測服務。鼓勵環境監理、環境保險、環境審計、清潔生產審核、環境管理認證、環境風險損害評估等新興環境咨詢服務業發展。
四、重點任務
(一)著力發展裝備制造業,推動產業快速發展
以壯大規模、培育高端為目標,著力發展基礎條件好、市場潛力大、帶動作用強的節能環保裝備和產品,推動我省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
1.發揮裝備制造企業優勢,壯大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規模。積極引導我省大型裝備制造企業發揮優勢,積極開發產業關聯度高、市場潛力大的節能環保裝備和產品。鼓勵節能環保裝備制造骨干企業圍繞全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需求,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完善技術創新平臺,加強關鍵技術引進吸收和自主創新,壯大優勢裝備產品規模,著力發展高端節能環保裝備、產品。支持洛陽中信重工公司余熱余壓利用裝備,許繼電氣公司智能電網、風電設備,南陽防爆集團高效安全節能電機,宇通客車公司、鄭州日產公司電動汽車,宇通集團、一拖集團城鄉生活垃圾處理系列裝備,河南開源公司水處理系列成套設備,河南中材環保公司高效除塵設備等加快產業化步伐,搶占市場高地,打造我省節能環保裝備優勢。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圍繞新型節能換熱器、新型陰極結構鋁電解、新型節能墻材、赤泥及大宗工業廢渣利用、再生水回用、脫硫脫硝等重點領域,積極開展相關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和制造。
2.發揮市場優勢,促進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實施八大節能重點工程,加強重點流域、重點行業治理和提高標準深度治理,深入推進循環經濟試點省建設,有效拉動節能環保產業市場需求。制定發布我省當前急需發展的節能環保裝備、產品目錄和我省優勢裝備產品目錄,加大對列入目錄的裝備、產品在財稅、投融資等方面的支持。引導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企業加強與咨詢、服務和設計單位的聯系交流,促進我省優勢節能環保裝備、產品的推廣應用。
3.培育龍頭骨干企業,發展高端產品。以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為目標,引導和鼓勵基礎條件好、市場潛力大、整體帶動性強的骨干企業整合資源,通過兼并、聯合、重組、上市等形式,加快規模擴張,形成產業帶動效應大、輻射作用強的大型企業集團。發揮企業技術、資金、人才優勢,積極參與制定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大力開發生產技術先進、效益顯著的節能環保裝備、產品,不斷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
(二)加快發展服務業,拓展產業發展空間
加強政策扶持和引導,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完善激勵機制,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提高我省節能環保服務業社會化、專業化、規模化水平。
1.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業發展。公共機構、大型公共建筑應率先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進行節能改造,工業、建筑、交通等領域重點用能單位要積極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進行節能改造。加快培育節能服務業市場,到“十二五”末,使合同能源管理成為我省實施節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支持具有一定規模和實力的節能服務公司拓展服務領域,增強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綜合實力和服務水平,實行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使其發展成為龍頭企業。到2015年,全省形成20家左右年營業收入超1億元的專業節能服務公司、5家年營業收入超5億元的綜合性節能服務公司。
2.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加強資源循環利用。以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和集散市場為載體,完善回收體系。推進我省餐廚垃圾分類回收體系建設,各省轄市要加快建立示范性餐廚垃圾處理企業和城市餐廚垃圾收運體系,重點推進鄭州、漯河、商丘等3個國家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試點城市建設。支持國家級“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加快建立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研發、信息咨詢、推廣應用服務平臺。
3.推行環保設施市場化運營,做大做強環保服務業。制定環保設施運營政策措施,發展合同環境服務,推廣特許經營模式,完善投融資機制,支持開展城市污水垃圾、工業廢水、脫硫脫硝等環保設施第三方運營服務。加快發展環境工程設計、環境影響評價、清潔生產審核、環境監測、環境監理投資及風險評估等咨詢服務。“十二五”期間,我省縣級以上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處置設施全部實行專業化運營,電力、鋼鐵、鉛鋅等行業脫硫脫硝工程推行特許經營模式。
(三)加強產業基地建設,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依托產業基礎良好的區域,強化優勢資源配置,加快培育產業關聯度大、帶動作用強的龍頭骨干企業,引領全省節能環保產業壯大規模、集聚發展,打造產業特色鮮明、集聚效應明顯的節能環保產業基地。
1.鄭州節能環保綜合產業基地。加快國家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試點城市的建設。加快建立技術、投融資、市場交易等服務平臺,促進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以節能環保技術設備研發、生產及服務為主導,集節能環保技術開發、孵化、推廣、服務為一體的省級節能環保科技產業園。依托宇通集團、鄭煤機公司、鄭紡機公司、中航電動(鄭州)公司、生茂光電公司等裝備制造企業優勢,大力提升垃圾、污水處理設備和煤礦(采掘)機械、紡織機械、電動汽車、半導體照明等節能環保裝備、產品的系列化、成套化、規模化水平,形成一批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節能環保裝備制造龍頭骨干企業。發揮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術、信息優勢,大力培育一批節能環保服務骨干企業,完善設計、審計、評價、咨詢、監測、運營等第三方服務體系。
2.洛陽節能環保裝備產業基地。積極推進國家級節能環保裝備產業示范基地建設。依托洛陽中信重工公司、洛陽中冶重工公司、中色科技公司、黎明化工公司、洛陽石化工程公司等裝備制造和技術服務龍頭企業,重點發展余熱余壓發電設備、節能低碳型建(耐)材成套生產設備、環保藥劑材料、工程專用裝備、高效發動機等節能環保裝備、產品,培育一批節能環保裝備制造骨干企業,形成節能環保裝備產業集群。
3.許昌—平頂山節能電氣裝備和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加快推進許昌大周鎮再生金屬回收加工區“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促進再生金屬回收加工產業集聚,延伸產業鏈,提升加工技術水平。依托許繼電氣公司、平高電氣公司等龍頭企業,加快中原電氣谷、平高電氣城建設,重點發展智能電網設備、直流輸電及電力自動化設備、高壓變壓器、風力發電成套設備、節能電機、變頻設備等節能環保電氣裝備。依托中平能化集團等優勢企業,開展煤矸石、煤層氣、煤焦油、粉煤灰、脫硫石膏、電石渣等廢棄資源綜合循環利用。
4.南陽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基地。加快國家級生物質能示范區建設。依托天冠集團等企業的生物技術優勢,推進農產品、秸稈等農業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大力發展纖維乙醇、生物丁醇、二氧化碳可降解塑料和生物柴油等產品。建立一批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應用示范區。建設集中供氣型農村沼氣工程、規模化養殖場沼氣工程、大型秸稈沼氣工程和輕工業廢水沼氣工程。同時,依托南陽防爆集團大力研發推廣節能電機。
支持新鄉市重點發展制冷節能設備、新型電池、起重機械等節能環保裝備、產品,鶴壁市在煤炭、電力、建材、養殖加工等重點行業積極開展資源循環利用,商丘市重點發展有機固廢裂解設備和固體垃圾裂解設備等節能環保裝備制造產業,漯河市積極加快國家級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試點城市建設,安陽、濟源市著力培育再生有色金屬及其冶煉廢渣集散、回收、加工綜合利用產業基地。其他省轄市要結合自身優勢,積極發展各具特色的節能環保產業。
(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業技術升級
加快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進創新成果產業化,提升核心競爭力。
1.支持節能環保產業自主創新。充分發揮省重大科技專項、省高新技術產業化專項等專項資金的作用,擴大資金規模,增加資金額度,重點圍繞提升節能環保產業核心競爭力,在節能環保裝備制造、污染治理和資源循環利用領域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加強前沿技術研發,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
2.建立技術開發平臺。瞄準國內外節能環保前沿技術,圍繞我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需求,采取以市場換技術、嫁接、合作等形式,大力引進國內外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加強技術消化、吸收與再創新。支持具備條件的企業建設國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鼓勵產學研合作,建立多方參與的產業創新聯盟。
3.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加強創新型人才培養,加快省內高校節能環保產業相關學科專業建設,鼓勵企業、科研院所、高校聯合建立人才培養基地。建立良好的用人機制,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完善期權、技術入股等多種形式的激勵機制,著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從事節能環保產業研發和創業。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省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形成合力,確保本規劃順利實施。省發展改革委、環保廳要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及時開展評估,針對規劃實施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要適時提出解決辦法,重大問題及時向省政府報告。各地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切實加強對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協調服務機制。各行業協會要為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提供咨詢和技術服務。
(二)完善政策標準
嚴格執行節能環保法律、法規和標準,加快出臺節能環保相關地方標準。抓緊完善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加快淘汰高耗能、重污染設備、產品。研究制定重點行業和區域污染治理、廢舊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處置、重金屬污染防治、持久性有機物污染防治等規劃。抓緊研究出臺《關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等。
(三)加大扶持力度
嚴格執行國家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認真執行節能產品、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政策,加大政府節能環保產品采購力度。利用節能減排財政資金,支持節能環保重點技術專項和重點產業化工程。各省轄市、縣(市、區)要根據實際情況,加大對節能環保項目的支持力度。
(四)拓寬融資渠道
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節能環保產業的信貸支持。加大資本市場運作力度,廣泛吸引民間資本投入節能環保產業。拓寬銀行貸款、證券市場融資等多種投融資渠道,積極支持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上市。發揮信用擔保等機構的作用,為節能環保企業提供更多融資服務。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項目納入各地重點招商引資計劃,積極吸引國內外資金進入我省節能環保市場。
(五)優化發展環境
加強政策引導和扶持,探索建立節能減排市場交易機制。盡快制定我省節能環保技術與裝備、產品名錄,建立完善環保設施運營、危險廢物處理處置、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場準入(備案)制度,進一步加強行業監督和市場管理,形成公平公正、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河南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