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思路
全市環保系統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積極探索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環保新道路,加快推進環境管理戰略轉型,勇擔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推動者實踐者。緊緊圍繞贛南蘇區振興發展規劃,以建設生態贛州為目標,以保護環境、優化發展、維護權益為原則,以減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環境安全、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加強監管,提升能力,努力將贛州建設成為江西綠色崛起的重要一翼和生態經濟、生態文明示范區,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為建設創業、宜居、平安、生態、幸福贛州作出新貢獻。
二、主要目標任務
認真開展“十二五”減排工作,加大污染物削減力度,確保完成2013年省政府下達我市的主要污染物指標減排任務。加強流域水污染治理,確保全市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達到90%以上,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100%,保護區內監測斷面90%保持在Ⅱ類水質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達到100%。
三、主要工作措施
1、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共中央關于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要求和《環境保護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安排》,創新活動載體,著力提高效果。開展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學以致用、用以促學,把黨的十八大精神的學習成果轉化為指導環保工作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把黨中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轉化為推動環保工作的力量源泉,把學到的理論和方法轉化為做好環保工作的智慧和能力!
2、促進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繼續加強與環保部、省環保廳的聯系溝通,了解掌握工作動態。進一步貫徹落實《環保部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要求,推進環境保護重大政策項目落地,爭取在重金屬污染防治、陡水湖泊保護治理、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危險廢物處置、生態工業園區創建和環保能力建設等方面取得突破。細化分解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環境保護工作任務,編制《中央蘇區振興發展政策解讀和項目規劃編制申報指南》。加強指導與培訓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環境保護項目申報工作。
3、提升服務經濟建設能力。緊緊圍繞全市“十二五”投資和重點項目建設,以促進贛南蘇區加快發展振興為契機,積極主動提供環保優質服務,提前介入,認真細化和完善先行先試環保工作機制,在建設項目環評審批權限、實施差別化總量控制政策等方面積極向上級爭取,為做大做強稀土、氟材料、鎢稀有金屬、建材、冶煉等特色優勢產業,建設瑞(金)興(國)于(都)經濟、贛南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贛粵產業合作區開辟綠色通道。加強承接產業轉移項目環評審批管理,嚴禁高污染行業和落后生產能力轉入,在產業有序轉移過程中推動實現轉型升級。
4、全力完成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嚴格考核各地年度總量減排目標完成情況。落實建設項目主要污染物總量指標確認制度,嚴控污染物新增量。全力督促重點減排項目的建設進度,確保今年以來重點減排項目的完成。著力抓好減排措施落實,完善部門協同推進減排機制。推進開發區、工業園、產業園污水處理等環;A設施建設,嚴格園區環境監管。加強城鎮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督促有關縣市加快城鎮的污水處理廠二期建設,加強污水處理運行的監管。將重點減排工程項目和保障措施落到實處,加強對環境保護和污染減排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監督檢查。全面完成年度減排任務。
5、深化重點流域污染綜合防治。全面貫徹落實《贛州市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切實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對重點防控的重金屬污染地區、行業和企業進行集中治理,合理調整涉重金屬企業布局,嚴格落實衛生防護距離,堅決禁止在重點防控區域新改擴建增加重金屬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項目。開展重金屬污染專項整治行動,采取過硬措施,加強重點防控對象、行業、區域及涉重企業的監管,加大重金屬污染歷史遺留問題治理力度。采取關停并轉、升級改造、深度治理等措施,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治,推進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治,推進涉重金屬企業的入園管理和統一治污。
6、嚴格環境執法監管。繼續開展重金屬污染專項整治行動、危險廢物和化學品污染等專項整治行動,開展機動車污染專項整治行動,中心城區實施黃標車限行,全面落實機動車環保標志核發工作;開展畜禽養殖污染專項整治行動,加強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清潔生產和標準化建設,全面削減規;笄蒺B殖場污染排放量。改善水環境質量,消除環境安全隱患,確保我市中心城區飲用水源安全,開展章江流域污染企業集中排查整治工作,重點整治章江及支流1公里范圍內所有污水排放企業。
7、穩步推進生態贛州建設。持續推進生態市、生態縣、生態鄉鎮和生態村創建,鼓勵具備條件的縣(市、區)開展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全面貫徹落實農村環境“以獎促治”、“以獎代補”政策,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爭取列入國家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試點,集中資金,整村推進,切實解決我市重點流域和區域最為突出的農村環境問題;積極研究促進國家建立和完善東江源、贛江源生態補償機制;研究落實全國生態紅線劃定試點工作,加強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贛江、東江源頭保護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監管和建設,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
8、提高全社會環保意識。積極組織主流媒體,宣傳報道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區域典型、完成污染減排任務的企業典型、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創建典型。結合2013年世界環境日主題,認真制定宣傳活動方案,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系列宣傳活動,大力推進環境教育。深入開展綠色創建。以“綠色創建”為抓手,以各級各類學校、社區為主要對象,不斷深化環境教育,大力推進環保進學校、進社區,逐步形成創建工作機制、工作規劃和激勵機制,不斷提高綠色創建質量。開展農村環境教育。將農村環境教育納入環境優美鄉鎮、環保生態村等創建活動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鼓勵農民樹立綠色消費觀念。
9、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認真貫徹執行中央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以及環境保護部黨組制定的相關實施細則,嚴格執行《贛州市環境保護局貫徹落實中央、市委以及省環保廳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有關規定的具體措施》。加強調查研究,精簡會議活動、精簡文件簡報,提高機關效能,提高辦事效率,簡化接待工作,規范公務用車,遵守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強化制度落實和督促檢查。把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作為環保系統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機關政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切實抓出成效。(贛州市環保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