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綜合改善我縣水環境質量,防治水環境污染,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縣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省、市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以水環境污染專項治理為重點,規劃范圍包括全縣17個鄉鎮。重點規劃期限為2013—2017年。
一、指導思想
以改善水環境質量、保護人民群眾健康為目標,樹立科學發展觀,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強水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突出重點區域和重點河流治理,保障飲用水源地水質安全,提高全縣人民的環境意識,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二、總體目標
到2017年,水污染防治水平進一步提高,水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綿河-冶河綜合整治效果明顯,轄區內綿河-冶河水質穩定達到III類標準。
三、階段目標
(一)2013年底,工業水污染治理成果得到鞏固,沿綿河-冶河兩岸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工作基本完成;完成沿綿河-冶河2-4個重點鄉鎮的集中式飲用水保護區的劃分;河道垃圾清理工作基本完成;畜禽養殖場禁養區的劃定基本完成。
(二)2015年底,排放廢水的工業污染企業實現全面達標,污染治理設施正常穩定運行;完成沿綿河-冶河2-4個重點鄉鎮的集中式飲用水保護區的劃分;沿綿河-冶河的重點鄉鎮垃圾處置體系建設工作基本展開;禁養區內劃定前已建養殖場的治理任務基本完成。
(三)2016年底,完成沿綿河-冶河2-4個重點鄉鎮的集中式飲用水保護區的劃分;人口達1萬以上沿河重點鄉鎮所在地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基本展開;畜禽養殖場禁養區內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成果得到鞏固,禁建區外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綜合治理工作全面展開。
(四)2017年底,完成所有鄉鎮的集中式飲用水保護區的劃分;沿綿河-冶河的重點鄉鎮的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置基本建成并投入運行;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任務全面完成,實現糞便資源綜合利用;綿河-冶河水質穩定達到III類標準,生產生活供水安全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四、治理任務
水污染治理是一項社會性、綜合性、系統性工作,必須堅持統籌規劃、分類指導,明確保護目標和近期工作重點,整體推進四項工程。
(一)實施重點水源保護工程
1、嚴格執行各環保法律、法規中對水源保護區的各項規定。飲用水地表水源保護區內禁止向水域傾倒工業廢渣、城市垃圾、糞便及其它廢棄物,二級保護區內不準新建、擴建向水體排放污染物的建設項目。
2、進一步加強工業水污染源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加強污染治理技術改造和治理設施運行維護,確保污染治理設施穩定運行、污染物達標排放。2013年底前,徹底取締沿綿河-冶河直接排入水體的所有排污口。
3、按年度按比例的繼續開展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的劃定,到2016年底前完成所有鄉鎮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方案的編制和報批工作。
4、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區內油類和危險化學品運載、裝卸和儲存設施的監管,督促完善防溢流、防滲漏、防污染措施。
(二)實施畜禽養殖污染整治工程
推進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加快畜禽養殖場廢棄物綜合利用,使畜禽糞便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
1、嚴格源頭把關,合理布局畜禽養殖場(點)。新建、改建、擴建畜禽養殖場,必須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保“三同時”制度。已建養殖場未經環保審批的要限期補辦,未建污染物治理和綜合利用設施的要限期建設,全面整治規模化畜禽養殖場,不符合規定的要由當地政府依法予以關停。
2、嚴格執行按照相關規定對綿河-冶河兩岸劃定畜禽養殖場禁養區,禁養區內禁止建設畜禽養殖場。組織散養戶按照村鎮建設規劃,因地制宜,完成畜禽散養戶污染治理;禁養區劃定前已建的畜禽養殖場必須于2015年底前治理達標,未按期達標的一律搬遷或關閉。
(三)實施生態功能保障工程
1、以保障流域生態功能為目標,針對當前生態破壞的突出問題,重點推進河道暢通、水土流失治理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從水資源綜合規劃、取水許可、水土保持方案審批等方面加強管理,防止水資源過度開發對環境造成影響。
2、開展河道清理工作,加強監督管理,嚴肅查處在河岸堆棄和直接往河道傾倒垃圾的行為,定期組織河流兩岸垃圾清理和河道疏浚。
3、加強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要加大農村“臟、亂、差”治理力度,推廣使用無害化衛生戶廁和公廁,每個村要有垃圾集中收集設施,每個鄉鎮要建立1—2個垃圾集中存放點,實行生活垃圾集中堆放、生活污水定點排放,逐步完善村鎮污水、垃圾處理系統。
4、加大礦山環境綜合整治,加強生態恢復,防止水土流失。已整合完畢的礦山企業要嚴格按照生態恢復治理方案中要求的措施進行生態恢復,采取邊開采邊恢復、閉礦一處恢復一處的原則,逐年完成2-5家礦山生態恢復工程,到2016年底,全縣礦山開采做到有序開采,生態破壞得到有效遏制和修復。
(四)實施環境管理能力建設工程
1、以增強環境管理能力,提高預警與快速反應能力為目的,建立并完善環境監測監管網絡,制定并完善突發性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事故應急監測和處置預案,建立應急處置隊伍,切實增強環境保護現場執法監督和技術監督能力,保障綿河-冶河水環境安全。
2、加強綿河-冶河的水質監測,及時掌握縣域內主要河流進、出境斷面和主要入河排污口、污水處理廠進出口的水質狀況,查找對水質產生影響的工業源或生活源,依法取締違法排污源。
3、加強農村飲用水水質安全工程建設,定期對綿河-冶河兩岸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重點村莊進行飲用水質監測。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縣政府成立井陘縣水污染專項治理領導小組,成員包括環保局、農牧局、水務局、衛生局、住建局、國土局、財政局等相關縣直部門及各鄉鎮人民政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環保局,領導小組的主要職責是審定水污染專項治理規劃、年度規劃目標,研究水污染專項治理工作中的重大、突出問題,對重大事項進行統一部署、綜合決策,協調各部門、各地區間的行動。
(二)明確職責分工
各成員單位要在水污染專項治理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下,履行各自職責,監督相關項目的實施,及時上報工作進展情況、提供相關技術資料和數據,同時要加強溝通和協作,共同推進各項整治工作。
縣環保局負責水污染專項治理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會同成員單位制定年度目標,及時通報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匯總并上報縣政府。
縣財政廳負責水污染專項治理項目資金的管理,將重點項目納入專項資金預算。
縣住建局負責指導環保基礎設施的建設,推進縣城污水、垃圾處理工作,努力改善城鎮人居環境。
縣農牧局負責制定畜禽養殖業發展和污染治理規劃,牽頭組織開展畜禽養殖業污染整治。
縣水務局負責制定流域水資源的合理配置方案,加強水資源、水土保持、河道監督、飲用水安全等管理工作。
縣國土局負責監管礦山環境生態恢復治理工程和礦山企業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加大水土流失治理。
縣衛生局負責農村飲用水質安全的監測工作。
其他部門也要根據各自的職責,積極做好水污染專項治理規劃中的相關工作。(井陘縣人民政府)
井陘縣水污染專項治理規劃
發布時間:2014-2-26 10:56:32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