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省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省委十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2014年全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精神,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統領,以環保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以生態省創建為載體,著力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切實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確保全省環境安全,促進湖北“競進提質,升級增效”,為“建成支點、走在前列”提供堅實的環境支撐。
重點工作目標是:
——有計劃、分步驟推進全省環保系統改革。深入實施《省環保廳關于深化全省環保改革的實施意見》,在重點工作領域和工作環節上有新舉措、新成效。
——全面推進生態省創建工作。制定出臺《湖北省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建立健全各級生態創建指標體系、工作制度和考核機制。
——確保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的2013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任務。
——地表水水質達到III類以上的比例高于83%,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95%以上。
——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推進以PM2.5為重點的大氣污染治理,全面完成重點城市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年度目標。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氣預警預報應急機制。
——加強環境監管,保障環境安全。確保不發生重特大環境污染事故。
(一)著力推進環保領域改革
1.推動省環境保護委員會職責調整。報請省政府對省環境保護委員會職責和組成人員進行調整,明確省環境保護委員會和生態省建設領導小組的職責。落實省環境保護委員會會議制度、成員單位述職制度、工作考核獎懲制度。
2.啟動生態省創建工作。編發《湖北省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建立健全各級生態創建管理制度、指標體系和考核機制。組織開展試點地區生態文明建設情況評估。指導神農架林區創建國家公園。
3.劃定生態紅線。發布生態紅線劃定技術規范,報請省政府發布《湖北省生態紅線劃定方案》。啟動劃線工作。研究生態紅線管理辦法。開展水庫型流域生態健康評估試點工作。
4.推進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改革。按照“依法合規、能放則放、責權統一、規范管理”的原則,進一步下放環評審批權限。啟動環保系統事業單位環評機構脫鉤改制工作,用一年半的時間完成各項任務。繼續推進產業園區規劃環評,開展全省化肥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政策環評試點。探索移動通信基站項目環評核準備案公告制度。
5.完善環保網上行政審批制度。深化全省環保網上行政審批改革,大力推行網上并聯審批和集中審批。將除涉密事項外的全部審批事項納入環保行政審批系統。將各級環保部門網上行政審批系統使用情況納入目標管理考核。擴展環保網上行政審批系統應用范圍與功能。
6.完善環境政策法規體系。制定生態文明(生態。┙ㄔO目標指標體系和考核辦法。貫徹《湖北省水污染防治條例》,重點落實斷面考核、生態補償、按日計罰、責任追究等制度,推進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健全與公安、檢察等部門的環境執法聯席制度和聯動機制,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重罰快處。完善環境監察執法與紀檢監察執法的聯動機制。建立完善重大環保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制訂環境污染損害評估辦法。選擇武漢城市圈等重點區域及火電、鋼鐵等重點行業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試點,推進初始排污權有償分配工作。適時提高排污費征收標準,將揮發性有機物納入排污費征收范圍。嚴格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管理。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深化排污權抵押貸款、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等工作,綜合運用環境經濟政策推進減排工作。擴大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試點范圍。
7.加強對全省環保系統改革的領導。成立省環保廳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全省環保改革的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和督辦落實。
(二)著力推進總量減排
8.全力推進重點減排工程建設。積極開展造紙、印染、化工等行業廢水深度治理。加快火電脫硝、水泥脫硝、鋼鐵球團燒結脫硫設施建設進度,2014年底前全面完成3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4000噸/日以上水泥窯脫硝工程建設。突出減排政策引導,落實“以獎代補”減排專項資金支持等激勵政策。
9.加強減排項目運行監管。加強火電脫硫脫硝、鋼鐵燒結機及球團脫硫,水泥窯脫硝等設施運行管理,全面實行大氣減排項目電子檔案制度。加大對減排項目建而不用、運行不正常的企業的處罰和曝光力度。進一步加強污染源在線監控,落實國控源企業直報和國控、省控重點排污企業排污狀況監測信息公開工作。加強基層減排核算人員培訓,提高整體素質。
(三)著力加強污染防治
10.深入實施《湖北省貫徹落實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意見》。以武漢城市圈為主體,探索建立統一協調、聯合執法、信息共享、區域預警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逐步構建全省大氣污染防治的立體網絡。制訂《湖北省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管理辦法》,推進省市兩級機動車排污監控機構建設。
11.深化重點流域區域水污染防治。繼續深入開展“三江、五湖、六庫”等重點區域以及四湖流域、府河、灄水等跨界流域水污染防治。啟動鄉鎮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工作,開展部分縣級城市水源地環境狀況評估試點。推進地下水基礎調查和污染防治。切實加強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環境治理。
12.扎實推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繼續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完善縣鄉村三級監管長效機制。深化農村“以獎促治”政策,擴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范圍。圍繞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進國家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創建。抓好《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宣傳貫徹工作。編制湖北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啟動全省土壤污染狀況詳細調查,開展土壤污染修復試點工作。
13.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實施《湖北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推進秦巴山、武陵山、大別山、幕阜山等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和建設,嚴格控制影響生態功能的礦產資源開發、水資源開發、開山造地等建設活動。推進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規范化。
(四)著力強化環境監管
14.強化規劃環評與項目環評的聯動機制。落實重大項目領導集體決策機制。完成磷化工、蓄電池等專項行業規劃環評工作。嚴格依照準入條件和產業規劃把好鋼鐵、水泥、多晶硅等“兩高一資”和產能過剩行業項目準入關,嚴格控制污染增量。對未開展規劃環評的園區、流域不受理單個項目。進一步完善“綠色通道”、“大企業直通車服務”等審批機制。完善環評市場服務競爭機制,鼓勵社會投資進入環評領域。
15.強化建設項目環境監管。強化環評事中、事后監管。進一步完善環保驗收管理程序和管理制度,嚴把“三同時”驗收審批關。加大對違反法定程序、超越法定權限作出環評審批行為的懲處力度。
16.繼續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充分運用環保綜合手段,積極發揮與工商、安監、金融、電力、運輸等部門的聯動優勢,進一步規范和強化區域限批、行業限批、掛牌督辦、行政處罰、環境問題約談、媒體曝光、責任追究等措施。落實企業環境監督員制度。
17.加強環境執法。健全各級“公、檢、法、環!彼牟块T聯席會議制度,力爭2014年底建成四部門信息共享平臺。積極推進環境刑事案件網上移送、網上受理、網上監督,提高“兩法”銜接工作的效率。進一步完善環保執法自由裁量權實施細則。全面推行移動執法工作。加強環保專業人民調解工作。
18.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嚴格落實《湖北省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分級分類管理辦法》規定,實現審批與監管權責統一。加強對核技術利用單位的監督執法。開展好輻射安全許可證延續和備案工作。制定出臺輸變電項目環境監理、年度監測試行辦法。
19.推進政務信息公開。加強環保政府網站建設和管理,推進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環境監測、環境核查審批等信息的主動公開。執行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公示制度。加大重點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結果公開力度。按照應急預案信息發布有關規定,準確及時公布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信息。
(五)著力化解環境風險
20.加強環境應急管理。高度重視涉及飲用水、重金屬、危險化學品的突發環境事件,嚴防由環境問題引發群體性事件。開展重點化工園區環境應急管理試點,推動化工園區風險防控體系、預警監測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繼續做好環境信訪工作,抓好重點信訪案件和突出信訪問題的辦理和督導。實行重大環境矛盾糾紛領導包案、掛牌督辦制度。
21.加強重金屬、危險廢物、化學品污染防治。加快實施《湖北省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進一步推進《“十二五”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規劃》實施。加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企業日常監管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基金補貼核查。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整治工作。推進全省危險廢物監管物聯網建設。
(六)著力夯實工作基礎
23.加強環保宣傳教育。積極推進全民參與環保行動體系的構建。做好第二屆湖北省環境保護政府獎評選表彰工作。組織策劃“六?五”世界環境日宣傳活動。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完善全省環保系統新聞發言人制度,不斷提高輿情收集、分析與正確輿論引導水平。
24.強化環保科技支撐。加強省級環?蒲许椖窟M度跟蹤與驗收評估。積極申報和實施國家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制定和修訂漢江中下游流域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等地方環保標準,修訂湖北省表面涂裝(汽車制造業)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排放標準等。制定并發布《湖北省地方環境標準體系發展規劃(2014-2018年)》。
25.推進環保能力建設。全面推進監測、監察、核與輻射、宣教、信息、固廢等環境監管能力標準化建設。繼續實施縣級環保監測、監察機構標準化建設“以獎代補”政策。加強漢江、清江、梁子湖、洪湖、漳河水庫等重點流域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初步建成湖北省水質自動監測管理聯網平臺。推進湖北省城市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網絡建設。開展“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年”活動。推進危險廢物監管物聯網系統建設。
26.強化環保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推進環保系統干部能力素養提升工程,認真組織實施《湖北省環保系統人才發展規劃(2013—2020年)》。推進鄉鎮環保機構設置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27.進一步加強機關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一崗雙責,加強正風肅紀和權力監控,深化“八項規定”等制度落實。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思想引領、凝心聚力、橋梁紐帶作用。
28.高標準做好精神文明創建、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計劃生育、機要保密、目標責任制管理、檔案管理、服務離退休老干部、機關后勤、愛國衛生、全民健身、國土綠化、工青婦等各項工作。(湖北省環境保護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