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分離器工作負荷過高艙底水中的含油量通常為7000~10000mg/L,有時更高達50000mg/L;油艙的壓載水含油量一般為3000mg/L,洗艙水的含油量一般為10000~15000pmg/L,可見船舶艙底水、壓載水、洗艙水中的污油含量相當可觀,并且含油污水總量也非常多。據統計,普通船舶每年產生的含油污水相當于其船舶總噸位的30%左右。按照MARPOL73/78公約,含油污水都必須要經過油水分離器來處理,造成油水分離器工作負荷過高,導致油水分離器容易出現故障及維護保養工作量過多。
油水分離器的維護保養工作量過多
在操作油水分離器前,輪機員應仔細閱讀其使用說明書,了解其工作原理、運行及維護保養要求。正常的維護保養工作包括如下:
1)起動前的管理首次使用或清洗后投入使用時應先注滿清水,以利于洗掉可能粘附的油污和雜質,避免含油污水對分離器的污染。注水時,應打開頂部的放空氣閥、上排污閥和高位檢驗旋塞,以驅逐分離器中的空氣,直至水從這些閥中流出時將其關閉并停止注水。起動污水泵前應先打開舷外排出閥,檢查自動排油裝置和應急操縱手輪是否處于正常位置。如有氣動裝置,應接通氣源。
2)運行中的管理運行中要注意及時排油、加熱溫度和定期清洗等問題,特別注意避免油水分離器超負荷。如果供水量過大,或排油裝置失控,積油過多,都會降低分離效果,造成污油污染分離器內壁。
為保證分離效果,根據氣候條件和污水中油種的不同,采用加熱的方法提高分離效果,加熱的壓力和溫度都有一定要求,以加速油滴上浮和粘附內壁上的污油脫落。設有電加熱器,應該注意其溫度,防止過熱造成故障。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運行中要定期排放集油室中的空氣,防止自動排油裝置因存氣太多而失靈,并注意調整出水管路上閥的開度,保持分離器內具有一定壓力,以利于集油室內污油的排出。
長期使用或內壁嚴重污染后,應進行沖洗。沖洗時先排出積油,灌入洗滌劑,打開加熱器的蒸汽進出口閥,用蒸汽加熱分離器內的污水,以便去除油污,并在加熱溫度達到60~70℃時停止加熱。待油污脫落后,開泵排污,然后重新投入工作。如清洗效果不好,停止工作后可用蒸汽直接吹洗。一般蒸汽清洗每月1次。分離器的過濾元件或吸附材料容易堵塞,工作一段時間后要進行反向沖洗。失效時要予以更換或補充。
分離器的供水泵一般為螺桿泵或柱塞泵,不能空轉,也不允許關閉排出閥運行泵。當油水分離器工作負荷過大或船員操作不規范等原因,造成油水分離器的故障更頻繁,維護保養工作將更多。
含油污水違規排放現象嚴重
由于油水分離器工作負荷過高及其維護保養工作量過大等原因,部分船舶則把產生的含油污水不經過油水分離器分離,而直接排向舷外,造成海洋環境污染。違規排放的規律是:白天不排夜間排,停泊不排航行排,港內不排港外排。
部分船員認為油水分離器的使用很麻煩或者不會操作油水分離器,因此從不使用油水分離器。設備保持完好以備檢查,水質化驗達標以備簽關。按規定,使用油水分離器和油類操作均要記錄在《油類記錄簿》中。由于無法監控具體操作,部分船舶均按規定的格式,虛假填寫船舶的含油污水量和設備的相關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