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是約束性指標,為全面完成我縣“十二五”期間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環境保護與經濟增長并重,堅持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行政手段解決環境問題,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為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奠定堅實的環境基礎,確保“十二五”期間我縣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任務的完成。
二、主要目標
到2015年,全縣化學需氧量(COD)排放總量(含工業、生活、農業)控制在6889.7噸、同比2010年減少6.42%(工業和生活排放量減少0.08%),氨氮(NH3-N)排放總量(含工業、生活、農業)控制在751.58噸、同比2010年減少7.79%(工業和生活排放量減少0.26%),二氧化硫(SO2)排放總量控制在2552.36噸、同比2010年減少7.54%,氮氧化物(NOX)排放總量控制在471.35噸(不包括機動車氮氧化物)、同比2010年不增長。
三、重點工作
(一)加快重點減排項目實施進度,大力推進工程減排
1.城市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要完成縣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改造,建設脫氮除磷系統,外排廢水達到《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要加快城市雨污管網建設和改造,不斷提高城市污水處理廠管網收集率,形成新的減排能力。(責任單位:縣住建局)
2.按照“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算要求,建設回馬鎮、隆盛鎮、河邊鎮、象山鎮、天保鎮、玉峰鎮、卓筒井鎮等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對城鎮生活污染源外排廢水進行處理,確保轄區內環境質量穩定達標。(責任單位:各有關鄉鎮,縣住建局)
3.對污染物濃度不能穩定達標或污染物排放量超過總量指標的企業實行限期治理,對未按時完成限期治理的企業依法按程序實施停產治理或關閉;對污染物總量負荷較高及存在嚴重污染隱患的企業,鼓勵其開展清潔生產。(責任單位:縣環保局、縣經信局)
(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結構減排
根據國家產業政策,依法按期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不符合產業政策的污染嚴重企業和落后的生產工藝、設備與產品,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盡快形成一個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產業體系。(責任單位:縣經信局)
(三)強化重點污染源和新建項目管理,大力推進管理減排
1.全面實行排污許可證制度,對符合條件的重點排污企業及其它主要污染物排放企業實行嚴格的總量審核,依法頒發排污許可證。(責任單位:縣環保局)
2.嚴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產業政策,嚴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節能評估制度和項目核準程序。不得批準高污染、高能耗項目,原則上不新審批列入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目錄的限制類項目。建立項目審批問責制,對違規審批的單位和個人,嚴格追究其行政責任。新、改、擴建項目的排污總量指標必須從轄區內削減的排污總量中取得。(責任單位:縣經信局、縣發改局、縣環保局)
(四)加強農業源治理力度,深化治理畜禽養殖污染
適當控制畜禽養殖規模,對全縣所有畜禽養殖污染源進行深層治理,實行干清糞方法收集糞便,建設沼氣池,糞渣和沼液通過堆肥發酵抽取顆粒有機肥,以及綜合利用土地消納的辦法,增加農業源的削減量。新建養殖項目必須嚴格執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環保處理設施和措施與主體工程同時開工,確保增產不增污,對外排污染物全部進行處理。(責任單位:縣畜牧局)
(五)統籌數據上報,兼顧各項目標任務
縣統計、農業、畜牧、環保、發改、經信等部門上報數據時要加強溝通,在完成各自目標任務前提下,兼顧總量減排工作;并按國家總量減排相關要求,完善資料檔案,切實做好重點項目的全口徑減排核算。(責任單位:縣經信局、縣發改局、縣畜牧局、縣統計局、縣環保局、縣農業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建立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機制
要加強對總量減排工作的領導,建立和完善目標責任制和問責制。各責任部門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專人、明確責任,形成一級抓一級工作機制,并定期進行督導和考核驗收,確保全面完成減排目標任務。要定期不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及時通報各責任部門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和減排工程進展情況。縣政府督查室要定期對各部門的減排進度進行專項督查。
(二)強化目標,建立污染物總量削減考評體系
要進一步完善對各鎮鄉、縣級有關部門主要領導干部考核體系,完善績效考核制度,把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作為任期內實績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對未完成總量控制指標的鎮鄉,實行“區域限批”,暫停審批新增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對污染物排放總量不達標的企業,評先創優活動要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實行“企業限批”,暫停審核該企業新、改、擴建項目。
(三)嚴格準入,認真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各鎮鄉、縣級各相關部門在區域開發和招商引資過程中,應根據環境容量有序開發,要嚴格入區項目環保標準,依照環境影響評價結論對區域產業進行調整,建設相配套的環保基礎設施。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環保標準的企業,不得審批用地,停止信貸或者依法取締;從嚴控制大能耗、大水耗、大污染項目,要從總量減排角度加以審核,限制高污染行業落戶大英。
(四)加強管理機制,建立健全污染源總量減排統計、監測體系
建立科學的環境統計體系,認真執行國家統一的減排指標體系和統計方法,及時掌握污染源增減動態變化情況,提高環境統計數據儲存、傳輸和共享等信息化水平。
建立準確的減排監測體系。提高環境監測裝備水平,提升環保部門監督性監測和自動在線監測數據傳輸能力,保證環境監測數據準確、可靠、有效,保障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穩定運行。
建立先進的環境監測預警和信息網絡體系。全面反映環境質量狀況和總量發展趨勢,準確預警各類環境突發事件,提高應對重大環境突發事件的能力。(大英縣人民政府)
大英縣“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14-2-18 10:42:52 中國污水處理工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