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貫徹鎮委、鎮政府關于加強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的決策部署,確保東江水質安全,重拳整治違法排污行為,保護東江等重要飲用水源水質,讓優質的水資源成為紫城經濟社會發展最大優勢和財富,促進我鎮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特制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彭建文市長指出的“保護水資源,就是保護河源發展”的要求,以“屬地管理、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突出重點、強力推進”為原則,以治理東江流域水環境污染工作為重點,全面排查和整治違法排污行為,遏制水土流失,加快環保基地設施建設,有效減少污染物排放。
二、工作目標
按照鎮政府的統一部署,堅持疏導與清理相結合,全面動員,精心組織,周密安排,狠抓落實,進一步加強東江水源水質保護,確保全鎮水域水質達到水功能區劃要求。
三、調查整治重點
(一)東江流域農業面源(包括畜禽養殖、化肥農藥使用)污染情況。
(二)東江流域各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產生量和處理情況。
(三)東江流域礦山采選項目情況。
(四)東江流域沿岸餐飲場所情況。
(五)東江流域桉樹種植情況。
四、組織機構及工作職責
(一)組織機構
鎮政府成立紫城鎮東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其組成人員名單如下:
組 長:黃廣根
副組長:黃熾和
成 員:龔惠粦、朱迅輝、廖吉通、陳錦勝、鐘簡光、鄧榮梅、宋錫琴、鄺福光、廖劍鋒、蔡雄輝、朱耀祥
鎮東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鎮領導小組”)負責統一組織、部署、指揮和協調東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督查各村整治任務的落實情況。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村鎮辦,由龔惠粦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負責組織協調日常工作。各村要成立相應工作機構。
(二)工作分工與職責
各村(社區)作為整治工作實施主體,按照“屬地管理”原則,要嚴格按照整治要求,開展調查和清理工作。鎮各有部門主要負責對各村清理整治工作落實情況進行指導、督查。具體工作職責如下:
1、各村(社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具體組織實施本轄區內東江流域范圍的水浮蓮過度繁殖生長問題、農業面源污染、礦山采選、生活污水處理、生活垃圾處理、餐飲場所污染、桉樹種植情況的調查摸底和規范管理工作;結合本地實際,制訂相應的整治工作方案,全面推進整治工作;多找并舉,籌措資金積極推進鄉村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進程。
2、環保部門:依法查處沒有環保審批手續和沒有配套建設環保治理設施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和餐飲場所;責令禁養區外的畜禽規模養殖場建設污染治理設施,加強畜禽養殖場污染物排放管理,對超標排放的依法進行處罰;負責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礦山采選項目和餐飲場所執行“環評”和“三同時”制度的監督管理力度;對東江沿岸的礦山采選項目及其他工業污染源進行徹底檢查、整治。
3、農業部門:負責制訂畜禽養殖殖量,合理布局畜禽養殖場;規范畜禽養殖行為,對畜禽養殖環節進行技術指導,督促養殖場建立完善的養殖檔案和進行畜禽養殖備案登記,推廣沼氣技術,發展現代生態畜牧業,實現畜禽養殖糞污的綜合利用,推廣清潔生產,提高生態、經濟效益;開展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指導農居科學施肥,減少化肥使用量;引導農民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和易降降解的農用薄膜。
4、林業部門:負責對飲用水源涵養林、生態公益林的保護和管理,依法查處亂砍濫伐、亂占林地的行為,加大對盜伐濫伐木材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大畜禽養殖場使用林地的審批監管力度,對未批先建的依法采取有效措施責令整改,對違法占用林地且不符合規劃要求、治理無望或經治下仍達不到要求的畜禽養殖場,要會同有關部門強制拆;摸清并解決桉樹人工林種植遺留問題,逐漸補植套種其他樹種,進行林分改造。
5、國土資源部門:負責組織礦山東開發的環境綜合整治、生態恢復和保護;打擊非法采礦違法行為;加大畜禽養殖場用地的審批監管力度,對未批先建、違法占地的依法及時作出處罰,對不符合規劃要求、治理無望或治理仍達不到要求的畜禽養殖場,要會同有關部門強制拆除。
6、工商部門:取締無證照經營的畜禽養殖場和餐飲場所,查封、扣押專門用于從事無照經營活動的工具、設備、原材料、產品(商品)等財物,沒收違法所得,并依法作出行政處為罰;吊銷被責令關閉企業的營業執照,會同相關行政許可部門責成成停止生產經營活動。
7、水務部門:負責水土流失防治和河道整治工作。
8、公安部門:負責支持專項整治工作,維護社會穩定,對妨礙執行分務的人員依法進行查處。
9、監察部門:負責協調調查促各鎮政府及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整治行動,加強對整治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
五、時間安排
(一)動員部署階段(2013年3月下旬)
鎮政府按照縣政府的工作要求進行統一動員部署。各村(社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訂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目標進度,細化工作措施,落實工作職責,并通過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媒體進行廣泛宣傳發動。
(二)調查摸底階段(2013年4月1日至2013年4月30日)
各村(社區)要迅速對東江沿岸村的畜禽養殖業、網箱養殖、礦產品采選加工企業、工業污源、餐飲場所等一切可能造成水質污染的項目進行細致排查,摸清底數,全面評估分析污染隱患。各村(社區)于2013年4月25日前情況調查表(附件2—7)報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三)全面整治階段(2013年5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
各村(社區)及鎮有關部門要加強組織、協調工作,解決專項整治過程中出現以矛盾和問題,確保整治行動順利開展。在整治過程中要嚴格執行有關法律法規,堅決依法辦事,敢于碰硬,確保在規定時間內保質保量完成各項整治行動工作任務。
(四)督查總結階段(2013年10月1日至2013年10月31日)
各村(社區)要通過此次專項整治工作,建立轄區污染監管檔案,完善基本信息數據庫,積極探索有效的監管模式,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積極推進東江沿岸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全力保障東江水質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總結報告于2013年10月5日前報送領導小組辦公室。
工作領導小組將派出人員對專項整治行動各個階段工作進行督查,督查情況予以通報。鎮政府將對行動遲緩、措施不力、效果較差的村(社區)和有關單位實行問責。
六、整治工作要求
(一)各村(社區)作為工作實施主體,要建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和工作班子,建立健全工作責任機制,明確工作職責,切實做好具體工作,并將工作情況納入目標管理考核范圍,制定明確的獎懲措施。
(二)對畜禽養殖污染實行分類整治。一是對禁養區和一、二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的畜禽養殖(特別是養豬場,不論規模大小)實行限期關停搬遷;二是對相關審核手續和污染防治設施完善的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進行嚴格監督管理,確保規范經營,達標排放;三是對適養區內有審批手續和污染治理設施的要做到更加規范,提高排放標準;對無相關審批手續和污染治理設施的畜禽養殖場實施限期整改,要求其完善相關審批手續和建設污染防治設施,實現達標排放。四是對適養區內生豬存欄量100頭以下的小型散養戶,通過大力開展宣傳、培訓和深入指導等方式鼓勵散養戶種養結合,采用“豬—沼—果”、“豬—沼—林”、“豬—沼—菜”和“豬—沼—草”等生態立體養殖模式以及經濟適用的綜合治理技術,鼓勵糞便污水經處理后上山、下田、入塘,自行消納,變廢為寶,做到零排放。
(三)取締關閉流域內非法開采礦山,對已關閉的非法開采礦山實行生態復綠,防止水土流失,防范因水土流失造成重金屬污染;規范管理合法開采礦山,督促企業加大環保投入,完善尾礦庫、礦區公路等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和落實生態環境治理措施。
(四)對東江干流和一級支流沿岸餐飲場所進行全面檢查,依法整治相關審批手續不齊全和治理設施不完善的餐飲場所,通過限期整改,督促餐飲場所完善相關審批手續,建設油煙廢氣等污染防治設施。
(五)加強宣傳,做好農業及生活面源污染整治,引導廣大群眾形成良好的生產生活習慣,減少生活農業污染物的排放;指導農戶科學施肥,提高化肥農藥利用率,防止造成污染;大力發展農村沼氣,提高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
(六)各村(社區)要因地制宜,積極開展鳳眼蓮(水浮蓮)防治和化害為利的工作,科學制定具體整治方案,切實加強轄區內鳳眼蓮(水浮蓮)的整治工作力度;成立專業打撈隊,加強河道打撈工作,確保河道保潔通暢;堅持集中與分散、短期與長期、突出整治與常規保潔相結合,推進防治水浮蓮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規范化。(紫城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