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完成我州“十二五”期間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任務,推動我州經濟社會的快速持續發展,根據省環保廳《關于切實做好 2013 年度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編制工作的函》(黔環函 〔 2013 〕 14 號)及我州與省政府簽訂的《黔南自治州“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結合《黔南州“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規劃》,特制定本計劃。
一、總則
(一)指導思想。 2013 年,我州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控制增量、削減存量”的總體原則,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全社會參與,提高認識、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實責任、強化監督、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協調配合、綜合推進,以實現治理項目為主線,以調整產業結構 , 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為依托,以政績考核、信息公開為保障 , 嚴格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同時,把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與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相結合,與推進節能降耗、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相結合,確保實現污染減排約束性指標,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編制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國務院關于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國家環保總局《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計劃編制指南(試行)》、《“十一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辦法(試行)》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算細則(試行)》, 2010 年污染源動態更新調查、 《黔南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黔南畜牧業發展規劃》。
(三)編制原則。
1 .全過程系統控制原則。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從資源消耗、技術進步、產業調整、工程治理、監督管理等全過程角度提出綜合工作方案,系統推進污染減排工作。
2 .強化動態變化原則。污染物減排計劃編制重點在于規劃各項工程、落實減排措施,以能形成穩定削減能力的硬件建設為主,注重實效,強化新增量預測。
3 .責任分解落實原則。以實現約束性指標為基本要求,通過編制計劃,將污染減排目標責任分解落實到各縣(市)和減排項目。
4. 可達性原則。減排計劃的編制充分考慮我州實際,企業污染減排責任和任務落實兼顧需求和實際可能。各項對策措施具有可操作性。在綜合考核新增量的基礎上,做好新增量、存量、減排量之間的系統分析,強化可達性分析。
二、現狀分析及預算總量
(一)現狀。 根據 2010 年污普數據, 2010 年我州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 28721 噸,氨氮 3555 噸;二氧化硫排放量 42909 噸,氮氧化物 21436 噸。根據 2012 年國家核查核算, 2012 年我州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 27890 噸,氨氮 3471 噸;二氧化硫排放量 41205 噸,氮氧化物 26544 噸。
(二) 2013 年目標任務。 根據《黔南州 2013 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 我州 2013 年主要污染物各項指標為: COD 排放量控制在 2.79 萬噸,同比零削減;氨氮排放量控制在 3500 噸,同比零削減;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 4.12 萬噸,同比零削減;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 2.35 萬噸,同比下降 11.3% 。
三、 2013 年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預測
(一)水污染物 COD 和氨氮總量預算。
2013 年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年度預算總表
市(州):黔南州 |
COD |
氨氮 | |
上年核算數據 |
工業和生活排放量(噸) |
22676.30 |
2543.70 |
其中:工業排放量(噸) |
5450.86 |
270.65 | |
生活排放量(噸) |
17225.44 |
2273.05 | |
農業源排放量(噸) |
5023.47 |
896.53 | |
集中式排放量(噸) |
190.53 |
31.63 | |
總排放量(噸) |
27890.30 |
3471.86 | |
計劃數據 |
工業和生活排放量(噸) |
23030.53 |
2625.41 |
其中:工業排放量(噸) |
5475.05 |
301.34 | |
生活排放量(噸) |
17555.48 |
2324.07 | |
農業源排放量(噸) |
4645.45 |
574.93 | |
集中式排放量(噸) |
190.53 |
31.63 | |
總排放量(噸) |
27866.51 |
3231.97 |
1. 生活源排放量預算。新增生活水污染物排放量 = 新增城鎮常住人口(萬人)×各地人均 COD/ 氨氮產生系數× 365 × 10 -6 。新增城鎮常住人口 = 上年城鎮常住人口數×城鎮人口增長率。城鎮人口增長率按 2.6% 計算 , 我州 COD 增加 662.02 噸,氨氮增長 82.75 噸。
生活水污染物削減量為貴定縣污水處理廠、甕安縣污水處理廠、平塘縣污水處理廠、龍里縣污水處理廠、荔波縣污水處理廠、三都縣污水處理廠和惠水縣高鎮鎮污水處理廠 COD 共削減 331.98 噸,氨氮共削減 31.73 噸。
2013 年生活 COD 排放量 =2012 年生活 COD 排放量 + 新增量 - 削減量 =17225.44+662.02-331.98=17555.48 噸。
2013 年生活氨氮排放量 =2012 年生活氨氮排放量 + 新增量 - 削減量 =2273.05+82.75-31.73=2324.07 噸。
2. 工業源排放量預算。工業源按照造紙業、紡織業和其他工業核算。 2013 年造紙業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別 434.82 噸和 9.50 噸;紡織業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別 2.2 噸和 0.26 噸;其他工業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別 5038.03 噸和 291.58 噸。
新增削減量為 7 個減排項目,其中 工程減排項目 6 個。分別是:華潤雪花啤酒(黔南)有限公司、貴州省都勻市福泰化工有限公司、貴州開磷劍江化肥有限責任公司、都勻市恒豐紙業有限公司、貴定縣德鑫紙業有限公司、貴定縣寶達紙業有限責任公司; 1 家關停企業即貴定縣恒贏紙業有限公司。
2013 年工業 COD 排放量 = 造紙業排放量 + 紡織業排放量 + 其他工業排放量 =434.82+2.2+5038.03=5475.05 噸。
2013 年工業氨氮排放量 = 造紙業排放量 + 紡織業排放量 + 其他工業排放量 =9.50+0.26+291.58=301.34 噸。
3. 農業源排放量預測。農業源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別為 4645.448 噸和 574.925 噸。
4. 集中式排放量預算。我州垃圾填埋場共 2 個,分別是都勻市生活垃圾處置有限公司、羅甸縣市政公用事業管理中心 ( 所也垃圾填埋場 ) 。集中式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別為 190.53 噸和 31.63 噸。
因此, 2013 年我州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 =17555.48+5475.05
+4645.45+190.53=27886.51 噸。
2013 年我州氨氮排放總量 =2324.07+301.34+574.93+31.63
=3231.97 噸。
(二)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總量預算。
大氣污染物行業年度總量預算表
項目 |
2010 年 |
上年度 |
本年度預計 | ||
匯總 |
SO2 |
SO2 排放量(噸) |
42908.880 |
41205.580 |
40826.225 |
其中: 電力行業排放量(噸) |
5895.550 |
3272.500 |
2220.5349 | ||
鋼鐵行業排放量(噸) |
0.000 |
0.000 |
0.000 | ||
其他行業排放量(噸) |
37013.330 |
37933.080 |
38605.690 | ||
NOX |
NOX 放量(噸) |
21497.28 |
26544.540 |
23481.805 | |
其中: 電力行業排放量(噸) |
286.29 |
378.09 |
1208.129 | ||
水泥行業排放量(噸) |
3649.68 |
12175.02 |
8721.535517 | ||
交通運輸行業排放量(噸) |
10553.13 |
11236.39 |
11269.39 | ||
其他工業排放量(噸) |
7008.18 |
2755.04 |
2282.750 |
大氣污染物各行業新增量及減排量預算匯總表
類別 |
指標 |
單位 |
2010 年 |
上年度 |
本年度預計 |
預計變化比例( % ) |
備注 |
SO2 排放量 |
全市(州) SO2 排放量 |
萬噸 |
42908.88 |
41205.58 |
40826.22 |
-0.92 |
|
電力行業 SO2 排放量 |
萬噸 |
5895.55 |
3272.5 |
2220.535 |
-32.15 |
||
鋼鐵行業 SO2 排放量 |
萬噸 |
0 |
0 |
0 |
|||
鋼鐵行業 SO2 新增量 |
萬噸 |
||||||
鋼鐵行業 SO2 削減量 |
萬噸 |
||||||
其他行業 SO2 排放量 |
萬噸 |
37013.33 |
37933.08 |
38605.69 |
1.77 |
||
其他行業 SO2 新增量 |
萬噸 |
||||||
其他行業 SO2 削減量 |
萬噸 |
||||||
NOx 排放量 |
全市(州) NOx 排放量 |
萬噸 |
21497.28 |
26544.54 |
23481.8 |
-11.54 |
|
電力行業 NOx 排放量 |
萬噸 |
286.29 |
378.09 |
1208.129 |
219.53 |
||
水泥行業 NOx 排放量 |
萬噸 |
3649.68 |
12175.02 |
8721.536 |
-28.37 |
||
水泥行業 NOx 新增量 |
萬噸 |
||||||
水泥行業 NOx 削減量 |
萬噸 |
-3453.48 |
|||||
機動車 NOx 排放量 |
萬噸 |
10553.13 |
11236.39 |
11269.39 |
0.29 |
||
機動車 NOx 新增量 |
萬噸 |
||||||
機動車 NOx 削減量 |
萬噸 |
||||||
其他行業 NOx 排放量 |
萬噸 |
7008.18 |
2755.04 |
2282.75 |
-17.14 |
||
其他行業 NOx 新增量 |
萬噸 |
||||||
其他行業 NOx 削減量 |
萬噸 |
1 .二氧化硫排放量預算。我州目前電力行業有甕福磷肥廠自備電廠的一個機組和新建的福泉電廠,全口徑預算 2013 年 SO 2 排放量為 2220.535 噸;我州無鋼鐵行業。
2013 年其他行業新增量為 811 噸;削減量為淘汰落后產能項目 5 個,共削減 SO 2 138.39 噸;根據宏觀測算法預算 ,2013 年 SO 2 排放量 =2012 年其他行業 SO 2 排放量 + 新增量 - 新增削減量 =37933.08+811-138.39=38605.69 噸。
2013 年 SO 2 總排放量 =2013 年電力行業 + 其他行業 =2220.535+38605.69=40826.225 噸。
2 .氮氧化物排放量預算。我州電力行業甕福磷肥廠自備電廠的一個機組和新建的福泉電廠,根據全口徑預算 2013 年 NO X 排放量為 1208.129 噸;無鋼鐵行業。
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新增削減量為新建脫硝設施共削減 NO X 3453 噸, 2013 年水泥行業 NO X 排放量為 8722 噸。
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預計為 11269 噸。
其他行業氮氧化物新增量為 -452 噸;新增削減量為淘汰落后產能項目 5 個,共削減 NO X 20 噸;根據宏觀測算法預算 ,2013 年其他行業 NO X 排放量 =2012 年其他行業 NO X 排放量 + 新增量 - 新增削減量 =2755-452-20=2283 噸。
2013 年氮氧化物總排放量 =2013 年電力行業 NO X 排放量 + 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量 + 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量 + 其他行業 NO X 排放量 =1208+8722+11269+2283=23482 噸。
3 .大氣污染物淘汰落后產能項目。通過關停長順縣廣順萬安水泥廠、貴定縣強輝鉬業有限責任公司、貴定縣天育鉬業有限責任公司、羅甸縣清陽水泥廠、羅甸縣畜禽屠宰管理站(原貴州省羅甸縣食品公司)等 5 家企業,共可實現二氧化硫減排 138 噸,氮氧化物減排 20 噸。
四、減排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協調 。 各縣(市)政府要充分認識減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加強工作協調,認真研究部署污染減排工作,抓緊制定相關配套實施方案和落實意見。
(二)做好統計、監測和考核工作。 按照貴州省《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統計辦法》、《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監測辦法》和《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辦法》的要求,扎實做好減排統計、監測和考核工作,切實做到減排統計科學、監測準確、考核嚴格。
(三)推進重點行業、重點企業污染治理。 加大對煤炭行業生產廢水治理力度,進一步削減工業 COD 排放量,積極推廣使用廢水循環利用技術,努力實現廢水少排放或零排放。繼續對排污不達標或不能穩定達標的企業下達限期治理任務,并加強督促檢查。
(四)加大淘汰落后產能力度。 嚴格按照《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淘汰落后技術、工藝和裝備,加快經濟結構調整。
(五)把好建設項目審批關。 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行業環境準入條件 , 加強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的管理,從嚴控制四項主要污染物放量大的項目建設,嚴把環境保護準入和竣工驗收關。把主要污染物指標占用量作為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新建項目占用量須從 2010 年納入環境統計的企業通過削減置換,新增項目占用總量不得突破削減總量。
(六)著手畜禽養殖管理減排。 農業排放量以養殖專業戶按養殖量計算產生,如通過引導向規模化發展進行養殖廢水集中治理可有效減少 COD 及氨氮的排放。
(七)加大環境監管。 圍繞減排工作繼續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加強環境監察、監測頻次,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各類違法排污行為, 確保污染防治設施及污水處理設施穩定運行。
(八)合理分配污染物排放指標。 根據各縣(市)政府與州政府簽訂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將各項污染物合理分配,與具體企業簽訂責任書并加強監管實施。
(九) 加大宣傳力度。 利用電視等新聞媒體對主要污染物減排工作進行宣傳報道,廣泛宣傳節能減排的重要性、緊迫性以及采取的政策措施,提高公眾對減排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企業主落實減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在全社會形成政府推動、企業主動、公眾參與、依法管理的污染減排新局面,形成全縣人民積極參與總量減排的良好氛圍。(黔南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