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09.05
申請日:2023.08.08
分類號:B01F33/83(2022.01)I;B01F27/92(2022.01)I;B01F27/21(2022.01)I;C02F1/52(2023.01)I
摘要
本發明涉及水、污水處理技術領域,更具體的說,尤其涉及一種水處理解絮機工作部的結構,包括:工作部,及焊接在工作部一側的進水口,以及焊接在工作部另一側的出水口;所述工作部的內側設有分散刀;所述分散刀的中心位置貫穿有攪拌軸;所述分散刀的外圍設有凸起;所述凸起焊接在工作部的內側;所述攪拌軸的下端焊接有螺旋葉片;所述螺旋葉片間隙配合在工作部的內側,且螺旋葉片的下端和工作部下端滑動配合,本發明解決了現有解絮機工作部底部容易積存污泥,不方便后期保養,且工作部內的分散結構較為傳統,分散效率較低,而且其攪拌軸的下端懸空,高速旋轉時的穩定性較差的問題。
權利要求書
1.一種水處理解絮機工作部的結構,包括:工作部(1)、攪拌軸(7)、氣密室(4),及焊接在工作部(1)一側的進水口(2),以及焊接在工作部(1)另一側的出水口(3);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1)的內側設有分散刀(8);所述分散刀(8)的中心位置貫穿有攪拌軸(7);所述分散刀(8)的外圍設有凸起(101);所述凸起(101)焊接在工作部(1)的內側;所述凸起(101)為弧形凸起,所述凸起(101)沿工作部(1)的周向等距排列設置有多個,且多個所述凸起(101)均設在螺旋葉片(9)的上方;所述攪拌軸(7)的下端焊接有螺旋葉片(9);所述螺旋葉片(9)間隙配合在工作部(1)的內側,且螺旋葉片(9)的下端和工作部(1)下端滑動配合;所述工作部(1)內部的底端開設有錐形狀的沉孔(102),所述攪拌軸(7)的下端設為錐形狀,所述攪拌軸(7)的下端轉動配合在所述沉孔(102)的內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處理解絮機工作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部(1)的頂部通過螺栓固定有氣密室(4),所述氣密室(4)的側部焊接有進氣管(40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處理解絮機工作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氣密室(4)的頂部通過螺栓固定有電機支架(5),所述電機支架(5)的頂部通過螺栓固定有電機(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處理解絮機工作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攪拌軸(7)的上端活動貫穿氣密室(4)的中心位置,且攪拌軸(7)的上端和電機(6)的輸出軸在電機支架(5)的內側通過聯軸器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水處理解絮機工作部的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刀(8)至少設置兩個,且分散刀(8)和攪拌軸(7)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水處理解絮機工作部的結構,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和不足。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一種水處理解絮機工作部的結構,包括:工作部,及焊接在工作部一側的進水口,以及焊接在工作部另一側的出水口;所述工作部的內側設有分散刀;所述分散刀的中心位置貫穿有攪拌軸;所述分散刀的外圍設有凸起;所述凸起焊接在工作部的內側;所述攪拌軸的下端焊接有螺旋葉片;所述螺旋葉片間隙配合在工作部的內側,且螺旋葉片的下端和工作部下端滑動配合。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工作部內部的底端開設有錐形狀的沉孔,所述攪拌軸的下端設為錐形狀,所述攪拌軸的下端轉動配合在所述沉孔的內側。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凸起為弧形凸起,所述凸起沿工作部的周向等距排列設置有多個,且多個所述凸起均設在螺旋葉片的上方。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工作部的頂部通過螺栓固定有氣密室,所述氣密室的側部焊接有進氣管。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氣密室的頂部通過螺栓固定有電機支架,所述電機支架的頂部通過螺栓固定有電機。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攪拌軸的上端活動貫穿氣密室的中心位置,且攪拌軸的上端和電機的輸出軸在電機支架的內側通過聯軸器固定連接。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優化,所述分散刀至少設置兩個,且分散刀和攪拌軸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運用,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下列優點:1、本發明通過設置螺旋葉片,便于通過螺旋葉片將工作部底部的污物刮離并向上輸送,使污物不易在工作部的底部沉降,方便后期維護,且在輸送過程中,由于螺旋葉片焊接在攪拌軸上,因此隨著攪拌軸的高速轉動,螺旋葉片也處在高速旋轉的狀態,因此螺旋葉片可以將這些污物上推,使污物較快的和分散刀接觸,進而提高分散刀分散污物的效率。
2、本發明通過設置凸起,提高污物的撞擊破碎的效果,進而提高污物的分散效率。
3、本發明通過設置工作部內部的底端開設有錐形狀的沉孔,攪拌軸的下端設為錐形狀,所述攪拌軸的下端轉動配合在所述沉孔的內側,提高攪拌軸高速旋轉時的穩定性。
(發明人: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