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化學法是通過電極反應來產生活性很強的新生態自由基,廢水中的發色有機物在這些自由基的作用下發生氧化還原反應,降解為無色的小分子物質或者形成絮凝體沉淀下來,處理后水的色度和COD都有所下降。在電化學反應器中使用金屬鋁或鐵作為陽極,電解時產生的Al3+(Fez)水解生成鋁(鐵)的氫氧化物等具有混凝劑作用的物質,其與混凝法投人的鋁(鐵)無機鹽相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強的絮凝作用,使中段廢水中的有機懸浮物及膠體粒子凝聚,形成絮體。陰極上生成的氫氣以微細氣泡的形式排出,與絮體黏附一起,上浮到水面而被分離。另外通過電解作用,廢水中的氯化物部分轉化為氯酸鹽、次氯酸鹽和氯氣等。氯氣和次氯酸鹽能氧化廢水中有機化合物,對廢水有色物質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試驗表明,電絮凝法對于脫色比去除COD更有效。利用這個工藝,漂白硫酸鹽漿廠廢水的色度可降低80%,而堿抽提廢水色度可降低90%舊。但電化學法處理,能耗及成本偏高。隨著電化學和電力工業的發展,各種高效反應器的出現使得處理成本大幅度下降,電化學法又重新被人們所重視。
華中科技大學的趙金輝等用鐵板做電極處理化纖漿黑液進行了研究,發現采用電子脈沖電解法能有效地降低能耗,處理后廢水COD降低45%左右,脫色率60%~70%,并指出電解法是廢水脫色較好的方法。美國邁阿密大學的AⅡ獅M.Springert51等用金屬電極(鐵板)對硫酸鹽木漿漂白廢水進行處理,發現處理后廢水脫色率85%以上,毒性降低90%,每噸廢水處理成本為0.13~0.61美元(其中鐵板耗用費占63%),比其他處理方法價廉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