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迅猛發展,石油開采力度不斷增大,在石油開采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生產出其副產品———含油廢水,另外在為原油脫水加工時需要加入大量的無機鹽,如Cl-、SO42-、Na+、Ca2+等離子,當總鹽度大于3.5%時,高鹽度含油污水便應運而生。這些高鹽含油污水會導致較嚴重的結垢,會對設備產生腐蝕,同時,若未經相關的處理直接排放,勢必會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并產生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針對高含鹽污水處理的工藝亟待開發。目前,國內外針對含油含鹽污水的處理工藝大致劃分成三大類:化學法、生化法和生物物理、物化組合法等。
常用的電化學法有電絮凝法,它是使用可溶性陽極金屬鐵或鋁作為犧牲電極,通過電化學反應,陽極產生絮凝劑,同時陰極產生氣泡,從而通過沉降或氣浮去除絮凝體的方法,該方法具有處理效果好、占地面積小、浮渣量相對較小等優點,故基于其優點更多的學者對其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電絮凝法便被應用到含油污水的處理中,其中Qgutveren等就利用該方法處理含油污水,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同時期的Rubach等將電絮凝方法應用到北海油田的實際工程中。研究發現含鹽量提升8倍時,意味著電導率隨之提升相同的倍數,也就是電導率可由60ms/m提升到4800ms/m時,耗電量大幅度下降,COD去除率均在98%以上。上世紀末,針對含鹽的染料廢水,王慧等人將電化學法應用到該含鹽廢水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表明,在理想環境下,COD的去除率高達99.18%,并且在電解反應過程中沒有難以分解的產物生成。但電解法能耗較高,而且其尚停留在實驗室階段,并沒有特別成功的工程案例。可見,化學法處理高鹽含油廢水,雖然處理效率高,穩定性強,但其能耗高、投資大,限制了其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應用前景。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