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法是曝氣池內利用流動狀態的絮凝體活性污泥作為凈化微生物的載體,通過吸附、濃縮在絮凝體表面上微生物來分解有機物。一般來說,活性污泥法的處理工藝包括曝氣池、沉淀池、污泥回流系統以及剩余污泥的排除系統。傳統的活性污泥法是經曝氣池將活性污泥分散到反應器中,與污水充分接觸進行反應從而將污水中的有機物分解外排,而鹽度對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影響較大,所以需要在活性污泥中馴化出耐鹽的微生物。同時存在抗負荷能力弱,容易發生污泥膨脹、中毒等問題,國內學者就上述缺點進行了改進。
改進的活性污泥法最為典型的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簡稱SBR,它以結構簡單、操作靈活、抗擊能力強等優點成為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針對高鹽污水的處理,基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汪善全等人在序批式搖床反應器(SSBR)中接種不同類型的活性污泥,從而培養出的好氧顆粒,當進水總鹽度為35g/L,基質為難降解的制藥廢水時,利用該好氧顆粒處理制藥的廢水時,與淡水中TOC去除率的70%相似。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研究表明,經SSBR反應器接種的好氧顆粒污泥達到了處理高鹽污水的效果,并且具有一定的抗鹽沖擊能力。宋晶等人基于改善鹽度對活性污泥中微生物影響的理念,到大連旅順鹽場底的污泥中篩選出適合高鹽度廢水處理的嗜鹽菌,經其在SBR反應器中接種馴化,在鹽度為3.5%時,活性污泥不但具有較高的生物活性,而且COD的去除率也超過95%。研究結果表明,該系統抗有機負荷能力強并且鹽度的高低對COD去除率的影響不大。根據大量文獻,活性污泥法優點為出水水質好,基建費用低,但它對進水的要求和處理費用較高,同樣也限制了活性污泥法在環境污染治理中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