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扎實做好自治州2014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確!笆濉笨偭繙p排目標任務順利完成,根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規劃》和自治區環保廳《關于做好2014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的通知》(新環辦便函〔2013〕217號)精神,結合實際,制定本計劃。
一、2013年總量控制工作情況
根據自治區環保廳核定,2013年我州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小于12.3千克/萬元,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強度分別為:0.68千克/萬元、9.22千克/萬元、12.63千克/萬元。其中,化學需氧量減排任務超額完成;廢水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因精河縣污水處理廠未建成、博樂市和溫泉縣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未正常運行,致使氨氮減排量未完成;廢氣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因新疆騰博熱力公司脫硫除塵一體化設施不符合減排核算要求,中博水泥有限公司和精河縣昆侖水泥有限公司脫硝工程正在建設中,且精河縣新始源鑄造有限責任公司淘汰落后產能關停工作正在進行中,影響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量的完成。
二、2014年總量控制目標
㈠ 化學需氧量:績效考核控制目標為7.64公斤/萬元。其中地表水重點控制區及地下水富藏區不得新增排污口。年內轄區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面達到100%。
㈡ 氨氮:績效考核控制目標為0.34公斤/萬元。其中地表水重點控制區及地下水富藏區不得新增排污口。年內轄區規模化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面達到100%。
㈢ 二氧化硫:績效考核控制目標為8.21公斤/萬元。其中大氣重點控制區內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3081噸以內。
㈣ 氮氧化物:績效考核控制目標為10.77公斤/萬元。其中大氣重點控制區內氮氧化物排放量控制在1147噸以內。
三、總量控制重點減排項目
2014年計劃實施減排項目32個(包括上年未完成項目16個,其中自治區項目8個,自治州項目8個),實現削減化學需氧量6185.4 噸、氨氮412.46噸、二氧化硫1196.51噸、氮氧化物2851.75 噸。
㈠ 廢水主要污染物減排項目。2014年計劃實施化學需氧量、氨氮減排項目22個,預計可削減化學需氧量6185.4 噸,氨氮412.46噸。
1.工程治理減排項目7個。督促博樂市博源肉類聯合加工有限公司生產廢水接入博樂市污水管網,排入博樂市污水處理廠集中處理;督促博樂市家樂油脂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廢水接入達勒特鎮氧化塘集中處理;督促阿拉山口藍普膠業有限公司二級生化污水處理設施年內投入使用并穩定運行;督促溫泉縣金星亞麻原料有限責任公司和新疆福鑫糧油有限公司采用二級生化、溫泉縣金坤兔業有限公司采用沉淀分離處理污水;督促新疆金天海工貿有限公司完成提標改造治理工作。預計可削減化學需氧量2575.89噸、氨氮49.1噸(詳見附表1)。
2.污水綜合利用工程減排項目4個。督促精河縣污水處理廠及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建成并穩定投入運行;溫泉縣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完成驗收工作;督促博樂市、溫泉縣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將處理后污水用于城區綠化。預計削減化學需氧量3270噸、氨氮335.88噸(詳見附表3)。
3.關停企業減排項目7個。做好新疆綠牧源肉業有限公司、精河縣興達油脂加工有限責任公司、精河縣富達油脂加工有限責任公司、溫泉縣蒙新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溫泉縣明源牧業肉制品有限責任公司、溫泉縣釀酒廠、溫泉銅源礦業有限公司等關停資料的收集整理,發揮減排效益。預計削減化學需氧量63.81噸(詳見附表5)。
4.農業源減排項目4個。督促博樂市齊國強養豬場、博樂市趙祥在養豬場、博樂市青得里鄉顧里木圖路三村肉牛育肥廠通過干清糞+農業綜合利用方式、博樂市小營盤鎮哈熱根特托哈村養殖小區通過干清糞+生產有機肥方式處理養殖廢棄物。預計削減化學需氧量259.36噸、氨氮27.48噸(詳見附表7)。
5.監督管理減排。加大對已投入運行的博樂市污水處理廠、中糧屯河博州糖業有限責任公司、新疆博圣酒業釀造有限公司等國控、區控企業廢水處理設施日常監測監察力度,確保廢水處理設施正常穩定運行。鼓勵轄區重點排污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工作,減少污染物排放。督促未安裝在線監測設備的重點污染源完成在線監測設施安裝,已安裝在線監測設備的重點污染源保障設備正常穩定運行。
㈡ 廢氣主要污染物減排項目。2014年計劃實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減排項目10個,預計可削減二氧化硫1196.51噸、氮氧化物2851.75噸。
1.工程治理減排項目4個。督促新疆騰博熱力公司、精河縣環城熱力供熱站采用雙堿法煙氣脫硫,并完善重力除塵系統、循環水池加裝流量計、PH計等設施,預計削減二氧化硫831.01噸;督促中博水泥有限公司、精河縣昆侖水泥有限公司建設脫硝工程。預計削減氮氧化物1020.3噸(詳見附表4)。
2.淘汰落后產能減排。2012年應淘汰而至今未淘汰的精河縣旭和鑄造有限公司、精河縣新始源鑄造有限公司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高爐及燒結設施,結轉到2014年淘汰。預計可削減二氧化硫198.5噸、氮氧化物17.45噸(詳見附表6)。
3.機動車減排。開展機動車尾氣檢測、發放機動車“黃綠標”及“黃標車”限行,對淘汰車輛予以注銷證明。預計可削減機動車氮氧化物1779噸(詳見附表2)。
4.關停企業減排項目3個。督促精河縣精電熱力有限責任公司、精河縣供熱公司、精河縣新合力供熱有限責任公司等企業做好關停資料收集整理。預計削減二氧化硫167噸、氮氧化物35噸(詳見附表5)。
四、保障措施
㈠ 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各縣市人民政府對轄區污染物總量控制和污染減排工作負總責,排污單位為污染減排實施主體。
州環保局要加強對各縣市污染減排工作的督查、指導,對落實減排不力的,提出處理意見,并將檢查結果及時向州人民政府匯報,向各縣市及責任單位通報;對排污單位及減排項目進行環境監察和監測,督促超標、超總量排污單位及時進行治理,對違法排污單位依法進行處罰。
州住建局負責天然氣入戶、集中供熱、城市污水設施、建筑節能等節能減排工程,重點督促博樂市、精河縣、溫泉縣污水處理廠穩定達標排放。
州公安局負責對達到年限的營運車輛進行強制報廢,推動機動車尾氣檢測、機動車“黃綠標”發放及“黃標車”限行等工作。督促各縣市對轉入的車輛做環保檢測。
州畜牧獸醫局負責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工作,督促各縣市及畜禽養殖企業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開展污染治理。
五臺工業園區(湖北工業園)管委會要落實園區環境整治的主體責任,會同環保部門和博樂市、精河縣繼續抓好五臺工業園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確保園區企業排放持續降低、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州發改委要嚴把國家產業政策關口,提高門檻,防止能耗高、污染重的落后項目落地。
州經信委要組織對工業企業落后產能、工藝清查,對列入國家、自治區關閉淘汰名單的工業企業實施關閉,杜絕死灰復燃。
州招商局要注重招商引資質量,提高招商門檻,嚴禁引入污染嚴重、資源浪費和高能耗企業。
州財政局要積極協助企業爭取減排項目和治理資金,為減排重點工程提供資金支持。
州統計局要建立綠色GDP統計核算機制,對不能落實污染治理設施、資源浪費大、污染嚴重的企業產值不納入各縣市GDP統計,并對全州及各縣市GDP能耗情況進行內部通報。
國土資源、工商、電力部門對新建企業排污不達標或排污企業整改不到位的,不批地、不發證、不供電,對實施關閉的企業吊銷相關證照、停止電力供應。
㈡ 嚴格控制新增污染物排放量。把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作為環評審批前置條件,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保護“三同時”制度。把好項目準入關,狠抓建設項目環境保護“三同時”管理,確保新建項目污染物達標排放。按照分區控制的要求,嚴格新建項目選址,優化工業結構及工業園區布局。
㈢ 加強重點環境控制區保護力度。大氣控制區保持現有污染物排放水平;水環境重點控制區不得新建排放污染物的項目,污染物排放總量只減不增;地表水重點控制區及地下水富藏區不得設置廢水排放口,“十二五”期間逐步取締地下水控制區內所有污水排放口,實現污染物零排放。
㈣ 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繼續完善和落實鼓勵、支持企業治理、整合、技改、淘汰落后產能的財稅政策。將城鎮環;A設施建設及運行納入重要民生工程,加大財政支持;加快制定促進發展循環經濟的政策措施,鼓勵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從源頭削減污染物;對產業政策明確的限制類、淘汰類高耗能、高耗水企業實施懲罰性電價、水價政策;加強排污費征收管理,實現足額征收。
㈤ 完善污染減排資金投入機制。加大對污染減排和環保監管能力建設資金投入,逐步形成結構合理的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體系。鼓勵和支持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特許經營;鼓勵商業銀行積極開展污染治理信貸活動。
㈥ 加強自動監控系統運行管理。加快在線監測儀比對監測驗收,實行在線監測運行統一管理、第三方運營維護、費用由排污單位和財政分擔的運行機制。加快建立各縣市污染監控子平臺,切實做到污染源動態管理。
㈦ 加大排污單位執法督查力度。重點督查減排工程、違反建設項目“三同時”規定的企業、超標及超總量排污企業和列入關閉計劃的單位。對建設項目環評“未批先建”、“久試不驗”,長期以試生產為名規避竣工環保驗收、污染治理設施未建成就擅自投入生產等違法行為,堅決查到底、罰到位。對超標排污、私設暗管偷排偷放、污染物直排、超標排入下水道危及城鎮污水處理廠安全運行的,一律予以高限處罰,加倍征收排污費,并嚴肅處理企業責任人,直至追究刑事責任。對不能穩定達標、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務,或擅自閑置污染治理設施的排污企業,必須嚴厲打擊,嚴肅查處。對列入“十二五”總量減排計劃的單位,要督促其早日開工建設;對污染治理設施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污染減排工程,要加強后續督查管理力度,確保正常穩定運行;對己安裝的在線監測設施,要加強日常管理,確保在線監測數據真實有效;對已關閉的項目,要加強后續執法檢查力度,防治死灰復燃。
㈧ 加強社會輿論監督。動員全社會力量,大力開展形式多樣的總量控制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全社會對污染減排工作的認識,努力使污染減排成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為;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建立、健全環境污染有獎舉報制度,鼓勵社會各界依法有序監督環保工作。(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