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實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也是鞏固提升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以下簡稱創模)成果的關鍵之年。全區環境保護工作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市委四屆二次全會及區委十二屆三次全會精神,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以鞏固提升創模成果為重點,進一步提升城市品質;以深入開展環保“五大行動”為重點,進一步改善城鄉環境質量;以切實加強環境管理和實施總量控制為重點,進一步提升環保管理水平。為建設“一城、一極、一區”提供堅實的環境支撐和生態保障。
一、工作目標
1.創模工作目標。全面建成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健全落實創模工作長效管理機制,不斷推進創模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進一步鞏固并提升創模成果。
2.環境質量目標。空氣質量滿足優良天數達 318天,PM10年平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保持穩定。長江巴南段在入境滿足Ⅱ類水質標準時總體達到Ⅱ類水質(總磷除外),出境斷面達到Ⅱ類水質標準(總磷除外)。次級河流水質全面達到水體環境功能要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穩定達標,鎮級飲用水源地水質持續好轉。區域環境噪聲和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分別控制在56分貝和68分貝以內。森林覆蓋率達43%,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
3.污染控制目標。完成市政府下達的2013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四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任務。建成區污水集中處理率達9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8%。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合格率達87%,機動車環保定期檢測率達75%,工業固體廢物處置利用率達82%,輻射安全許可證持證率100%;重點工業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穩定達標,工業危險廢物、醫療廢物和放射性廢物依法安全處置。
4.環境安全目標。保障城鄉居民飲用水安全;杜絕重大、特大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確保不發生重大、特大違反環保法律法規的案件和環境污染事件以及因環境污染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
二、工作任務
5.落實鞏固創模成果長效管理機制。把鞏固提升創模成果、持續改進生態環境質量作為民生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作為環境保護一項長期工作任務,進一步健全完善總量減排、次級河流綜合整治、工業企業穩定達標排放、鎮級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城鎮二三級排污管網建設與維護、垃圾收運及處理、藍天行動、寧靜行動、飲用水源保護、環境宣傳教育、重金屬與危險廢物管理等12項長效管理機制,實現創模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把落實鞏固提升創模成果作為黨政一把手環保實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分解落實目標任務,定期開展督查檢查,確保創模成果惠及全民。
6.啟動實施環保“五大行動”,改善城鄉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藍天行動”。編制巴南區“藍天行動”方案并實施。進一步強化PM10、NO2、SO2治理,采取針對性措施開展PM2.5、O3、VOC防治,完善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大力推進多污染因子協同防治,提升空氣污染預警預控及應急處置能力。繼續實施“煤改清工程”,鞏固無煤區創建成果,防止燃煤反彈。加大揚塵污染控制力度,充分發揮數字化城市管理監控平臺作用,建立健全道路揚塵控制考核機制,建成區道路機掃率提升至85%;加速推進渣土運輸車輛一律使用全密閉車型,強化從施工工地到消納場“兩點一線”全覆蓋管理;完成“四山”禁采區內礦山關閉任務,對開采完畢的實施生態修復和治理。實施“碧水行動”。編制巴南區“碧水行動”方案并實施。以流域治理為單元,以水環境功能達標、飲用水源保護、環境監管能力和風險管理能力提升為重點,進一步改善全區水環境質量,確保庫區水環境安全。繼續加強次級河流綜合整治,2013年建成五布河流域場鎮污水截留工程等生活污水治理項目4個、界石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工程等生活垃圾處置項目3個。強化城鄉飲用水源保護,啟動南湖飲用水源保護工程建設,建立健全水環境綜合管理體系。實施“寧靜行動”。編制巴南區“寧靜行動”方案并實施。嚴格執行新修定的《重慶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管理辦法》,開展噪聲污染專項整治。強化交通噪聲控制,推廣使用低噪聲公交車,進一步加強隔離帶綠化建設;規范建筑施工噪聲管理,嚴格夜間施工許可;綜合整治工業噪聲污染,完成重慶宗申通用動力機械有限公司噪聲污染治理;制定居住環境適應性評價工作規定,完成環境噪聲達標區和安靜居住小區創建任務,開展機動車禁鳴執法,嚴查違章機動車,確保城市聲環境質量達標。實施“生態行動”。編制巴南區“生態行動”方案并實施。重點開展生態功能區保護與建設、農村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生物多樣性保護、退化生態系統修復、生態示范創建、生態人居建設、生態監管能力建設等八大工程,切實改善全區生態環境質量。實施“田園行動”。編制巴南區“田園行動”方案并實施。大力實施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實施農村安全飲用水、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和污水管網建設、垃圾收運系統建設、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等項目,完成2013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任務。探索統籌城鄉環保工作長效機制。開展土壤污染綜合整治試點示范,建立土壤污染監控體系,加強城區土地及工業企業原址場地污染防治,開展污染場地治理與修復。
7.大力實施總量減排,促進發展方式進一步轉變。嚴格執行環境準入規定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切實發揮規劃環評參與綜合決策的作用,從決策源頭防止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進一步深化“批項目、核總量”制度,把流域、區域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作為審批項目環評的前置條件。綜合治理推進總量減排。嚴格執行國家和重慶市關于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性文件,全面推進重慶光宇摩托車制造有限公司環保搬遷工作。大力推進農業污染源減排,完成重慶四維科技養殖場、重慶善如水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和巴南區沁鑫良種豬養殖場污染治理工程。加強污水處理廠和工業治污設施運行監管,提高治污效率。推行深化清潔生產。深化工業企業落實環保主體責任標準化建設,加大清潔生產審核力度,督促企業提高生產水平、減少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進一步深化重金屬污染整治工作,實施深度治理,完成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目標,嚴防重金屬污染事件發生。
8.完善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不斷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完成南泉鹿角污水處理廠擴建改造工程、界石生活垃圾二次轉運站工程建設并投入運行;啟動麻柳沿江開發區木洞污水處理廠、東溫泉污水處理廠重建、南湖飲用水源保護等工程建設;完成李家沱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麻柳沿江開發區麻柳污水處理廠工程前期工作,力爭啟動建設;搞好南彭、一品、界石公平等場鎮污水處理廠技術改造,確保達標運行。進一步完善城鎮二、三級排污管網建設,提高城鎮污水收集處理率。加強場鎮污水處理廠運行及管網維護管理,確保設施正常運行。進一步完善生活垃圾收運設施建設,提高城鄉生活垃圾收運能力。
9.鞏固推進環保能力建設,力促環保監管邁上新臺階。完成環境監察二級標準化建設,狠抓環境應急能力建設,確保全區環境應急能力標準化建設通過三級達標驗收。進一步完善政府、部門、園區、企業環境應急管理和污染事故聯防聯控體系,加強環境風險全過程管理,定期開展環境安全大檢查等專項行動,完善環境風險隱患登記建檔、評估分級、治理和跟蹤監督制度。進一步創新監管手段,完善監管體系,加快環境管理“規范化、精細化、網格化、效能化”進程,積極推進環境管理“區—鎮街(園區)—社區(村)”全覆蓋,優化整合環境管理資源,推動環境監督管理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轉變,推動污染防治由被動應付向主動防控轉變,積極探索污染控制與質量改善兼顧的環境管理新模式。
三、保障措施
10.創新環境管理體制機制。印發巴南區國家環保模范城市鞏固和持續改進工作長效機制,進一步創新環境監管手段,完善環境監管體系,加快推進環境管理“規范化、精細化、網格化、效能化”,完善工業企業“12356”環境管理模式,推進城鄉環境管理全覆蓋。
11.強化環境宣傳教育工作。圍繞“6·5”世界環境日、“4·22”地球日等環境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環境宣傳活動。廣泛運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手機報、微博等媒體進行環境宣傳,拓寬環境信息公開渠道。進一步鞏固和深化全民環境教育,加大黨政干部環境教育力度,強化中小學環境教育,各中小學每學年安排環境教育12課時以上。開展環境友好型學校、社區建設試點,積極探索環境新聞、輿情、微博、手機報、教育、培訓等宣傳教育工作新機制,積極構建大宣教工作格局,提高環保公眾參與,促進環境信息公開。
12.加強隊伍建設。深化思想、作風、組織、業務和制度五大建設,打造一支素質過硬的環保隊伍,不斷提升環保隊伍整體形象和素質。(重慶市巴南區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