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08.25
申請日:2023.06.13
分類號:B01D21/24(2006.01)I;B01D21/02(2006.01)I;B01D21/00(2006.01)I
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裝配式污水沉淀池,包括依次連通的前模塊池、中間模塊池和后模塊池;前模塊池、所述中間模塊池和所述后模塊池均包括用于形成池體的框架,各所述框架的一端均設置有布水槽以使連通所述布水槽以將污水導流至框架下部的導流結構;各框架的中部均設置有用于沉降污水中污泥顆粒的沉降結構,導流至框架下部的污水由下至上進入各所述沉降結構;各框架還設置有用于將沉降結構下部的污泥顆粒提升至所述框架上部設置的污泥槽內的污泥氣提裝置;框架的另外一端設置有用于沉降結構上部的上清液排出的出水槽。本申請的裝配式污水沉淀池能夠實現模塊化的生產以及裝配,施工方便,且所需要的的施工人員以及器械少,降低成本以及施工時間。
權利要求書
1.一種裝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連通的前模塊池、中間模塊池和后模塊池;所述前模塊池、所述中間模塊池和所述后模塊池均包括用于形成池體的框架,各所述框架的一端均設置有布水槽以及連通所述布水槽以將污水導流至框架下部的導流結構;各所述框架的中部均設置有用于沉降污水中污泥顆粒的沉降結構,導流至框架下部的污水由下至上進入各所述沉降結構;各所述框架還設置有用于將沉降結構下部的污泥顆粒提升至所述框架上部設置的污泥槽內的污泥氣提裝置;所述框架的另外一端設置有用于沉降結構上部的上清液排出的出水槽。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塊池、所述中間模塊池和所述后模塊池均包括固定密封設置在所述框架的兩端的端板,所述前模塊池的前側和所述后模塊池的后側均密封設置有側板,各所述端板與各所述側板依次密封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結構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框架的兩側的支撐架以及多個均勻間隔固定在所述支撐架上的斜板,多個所述斜板均平行且向框架的一端傾斜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結構的底部還設置有用于沖洗所述沉降結構的曝氣反沖洗裝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氣反沖洗裝置包括多個交叉固定連接在所述框架邊緣的穿孔管,多個所述穿孔管相互連通且與高壓氣源連通;各所述穿孔管上部均設置有多個與所述斜板相對的氣孔。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上部的框架內靠近所述出水槽的一端的還設置有多個三角溢流堰。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底部設置有多個用于儲存污泥的泥斗。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裝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結構下部的框架內設置有用于收集污泥的污泥收集管,所述污泥收集管設置于所述泥斗內;所述污泥氣提裝置包括多個豎直布置的污泥氣提管以及連通在各所述污泥氣提管下部的氣管,各所述氣管均與高壓氣源連通;各所述污泥氣提管的底部均與所述污泥收集管連通,所述框架的沉降結構的上部還設置有污泥槽,各所述污泥氣提管均向上延伸,且各所述污泥氣提管的上部出口均連通至所述污泥槽。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裝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氣管上均設置第二閥門;各所述氣管同時連通一個第二供氣支管,所述第二供氣支管與第二供氣主管連通,所述第二供氣主管與高壓氣源連通。
10.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配式污水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流結構為豎直設置在所述框架的靠近所述布水槽一端的導流板。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裝配式污水沉淀池,以解決技術問題:現有的沉淀池一般都是以混凝土結構形式建造而成,需要在施工現場進行混凝土的施工,施工不便;并且每一個沉淀池均需要單獨進行設計以及加工,不能實現模塊化的生產以及裝配。
本發明一種裝配式污水沉淀池的技術方案,包括依次連通的前模塊池、中間模塊池和后模塊池;
所述前模塊池、所述中間模塊池和所述后模塊池均包括用于形成池體的框架,各所述框架的一端均設置有布水槽以及連通所述布水槽以將污水導流至框架下部的導流結構;
各所述框架的中部均設置有用于沉降污水中污泥顆粒的沉降結構,導流至框架下部的污水由下至上進入各所述沉降結構;
各所述框架還設置有用于將沉降結構下部的污泥顆粒提升至所述框架上部設置的污泥槽內的污泥氣提裝置;
所述框架的另外一端設置有用于沉降結構上部的上清液排出的出水槽。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前模塊池、所述中間模塊池和所述后模塊池均包括固定密封設置在所述框架的兩端的端板,所述前模塊池的前側和所述后模塊池的后側均密封設置有側板,各所述端板與各所述側板依次密封連接。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沉降結構包括固定設置在所述框架的兩側的支撐架以及多個均勻間隔固定在所述支撐架上的斜板,多個所述斜板均平行且向框架的一端傾斜布置。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沉降結構的底部還設置有用于沖洗所述沉降結構的曝氣反沖洗裝置。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曝氣反沖洗裝置包括多個交叉固定連接在所述框架邊緣的穿孔管,多個所述穿孔管相互連通且與高壓氣源連通;
各所述穿孔管上部均設置有多個與所述斜板相對的氣孔。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斜板上部的框架內靠近所述出水槽的一端的還設置有多個三角溢流堰。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框架的底部設置有多個用于儲存污泥的泥斗。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沉降結構下部的框架內設置有用于收集污泥的污泥收集管,所述污泥收集管設置于所述泥斗內;
所述污泥氣提裝置包括多個豎直布置的污泥氣提管以及連通在各所述污泥氣提管下部的氣管,各所述氣管均與高壓氣源連通;
各所述污泥氣提管的底部均與所述污泥收集管連通,所述框架的沉降結構的上部還設置有污泥槽,各所述污泥氣提管均向上延伸,且各所述污泥氣提管的上部出口均連通至所述污泥槽。
作為優選方案,各所述氣管上均設置第二閥門;
各所述氣管同時連通一個第二供氣支管,所述第二供氣支管與第二供氣主管連通,所述第二供氣主管與高壓氣源連通。
作為優選方案,所述導流結構為豎直設置在所述框架的靠近所述布水槽一端的導流板。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申請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請的裝配式污水沉淀池,包括依次連通的前模塊池、中間模塊池和后模塊池;前模塊池、中間模塊池和后模塊池均包括用于形成池體的框架,各框架的一端均設置有布水槽以使連通布水槽以將污水導流至框架下部的導流結構;各框架的中部均設置有用于沉降污水中污泥顆粒的沉降結構,導流至框架下部的污水由下至上進入各沉降結構;各框架還設置有用于將沉降結構下部的污泥顆粒提升至框架上部設置的污泥槽內的污泥氣提裝置;框架的另外一端設置有用于沉降結構上部的上清液排出的出水槽。利用模塊化的前模塊池、中間模塊池和后模塊池能夠實現沉淀池的模塊化設置,并且前模塊池、中間模塊池和后模塊池均包括用于形成池體的框架,框架內設置有布水槽、沉降結構以及污泥氣提裝置,用于實現沉淀池對的基本的沉淀要求,同時中間模塊能夠布置為一個或者多個,用于根據使用需求布置沉淀池的結構,且前模塊池、中間模塊池和后模塊池能夠在工廠里加工完成,在施工現場直接進行裝配施工,實現模塊化的生產以及裝配,施工方便,且所需要的施工人員以及器械少,降低成本以及施工時間。
本申請的裝配式污水沉淀池將污水處理廠所需要的二沉池處理單元設計為設備模塊,實現全模塊化、工廠化和標準化的目的,現場只需要少量的安裝工作和較低的機具投入就能拼裝出一個大型的二沉池單元模組。
(發明人:呂政;劉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