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09.29
申請日:2023.08.28
分類號:C02F11/122(2019.01)I;C02F11/127(2019.01)I;C02F11/00(2006.01)I
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污泥脫水消毒裝置,涉及污泥脫水消毒技術領域,包括攪拌組和脫水組,攪拌組設置于脫水組上方,攪拌組設置有能夠混合石灰和污泥的攪拌裝置,脫水組設置有污泥脫水裝置;污泥脫水裝置設置有外殼,外殼底部設置有支撐架,支撐架由外殼底部邊緣設置的多組豎直支腿構成;外殼之上則設置攪拌裝置,攪拌裝置能夠將石灰和污泥攪拌均勻后將攪拌的消毒污泥通入到外殼之內,并通過外殼之內的設置的筒殼脫水;本發明通過設置攪拌組和脫水組,使本裝置能夠很好的混合污泥和石灰,并通過石灰的充分摻混對污泥進行高效的消毒。
權利要求書
1.污泥脫水消毒裝置,包括攪拌組和脫水組,其特征在于,攪拌組設置于脫水組上方,攪拌組設置有能夠混合石灰和污泥的攪拌裝置,脫水組設置有污泥脫水裝置;污泥脫水裝置設置有外殼(5),外殼(5)底部設置有支撐架(8),支撐架(8)由外殼(5)底部邊緣設置的多組豎直支腿構成;外殼(5)之上則設置攪拌裝置,攪拌裝置能夠將石灰和污泥攪拌均勻后將攪拌的消毒污泥通入到外殼(5)之內,并通過外殼(5)之內設置的筒殼(10)脫水;筒殼(10)之內設置有同軸線的第一轉軸(17),第一轉軸(17)之上套設有管軸(20),第一轉軸(17)在錐形內腔的軸段上固定有錐形螺旋葉(18),管軸(20)之上固定有脫水卷(15),脫水卷(15)由過濾片層沿徑向繞設形成,過濾片層在軸向上繞設形成渦旋形狀,過濾片層之間設置有間隙,間隙在徑向朝向上由內到外逐步縮小,過濾片層最外側尾端的豎直邊沿與倒數第二層的過濾片層之間設置有邊沿間隙,邊沿間隙形成豎直的甩泥口(37);筒殼(10)橫向傾斜設置于外殼(5)之內,筒殼(10)兩端分別設置有上封板(12)和下封板(13),筒殼(10)的傾斜上端側內部設置有錐形內殼(9),錐形內殼(9)和筒殼(10)同軸線、且其縮口朝向筒殼(10)的傾斜下端側,錐形內殼(9)通過穿過筒殼(10)的管道與錐形攪拌腔(4)連通,筒殼(10)底部還設置有隔泥板(11),隔泥板(11)將筒殼(10)在軸向上劃分為兩段,其中,筒殼(10)的傾斜上端側為污泥脫水段,筒殼(10)的傾斜下端側為溢水段,筒殼(10)內部設置有與其同軸線的第一轉軸(17)和管軸(20),第一轉軸(17)在筒殼(10)軸向上貫穿筒殼(10)兩端、且其兩端與筒殼(10)兩端設置的鉸接柱(16)連接,第一轉軸(17)能夠相對于筒殼(10)旋轉,管軸(20)套設于第一轉軸(17)之上,并能夠相對于第一轉軸(17)旋轉,管軸(20)在軸段上設置于筒殼(10)的溢水段之上、且其朝向筒殼(10)的傾斜下端穿過筒殼(10)的下封板(13);第一轉軸(17)、管軸(20)與設置于筒殼(10)傾斜下端外側底部的反轉驅動組件(14)連接;反轉驅動組件(14)設置有齒輪組,齒輪組設置有主動傘齒(21),主動傘齒(21)的軸線垂直于第一轉軸(17)的軸線,主動傘齒(21)對應嚙合設置有第一從傘齒(24)和第二從傘齒(25),第一從傘齒(24)和第二從傘齒(25)同軸線、且其朝向相反,同時第一從傘齒(24)和第二從傘齒(25)的軸線與筒殼(10)的軸線相同,主動傘齒(21)旋轉能夠帶動第一從傘齒(24)和第二從傘齒(25)旋轉,第一從傘齒(24)和第二從傘齒(25)旋轉方向相反;第一從傘齒(24)在筒殼(10)朝向上靠近筒殼(10)下封板(13),第二從傘齒(25)在筒殼(10)朝向上遠離筒殼(10)下封板(13),第一從傘齒(24)同軸線固定于管軸(20)之上,第二從傘齒(25)同軸線固定于第一轉軸(17)之上,主動傘齒(21)與第二電機轉軸(23)連接,第二電機轉軸(23)設置于主動傘齒(21)的軸線之上,第二電機(36)能夠帶動第一轉軸(17)和管軸(20)同時在相反的旋轉方向上旋轉;錐形螺旋葉(18)契合設置于錐形內腔之內,第一轉軸(17)在錐形螺旋葉(18)的下側軸段還固定有離心葉輪(19),離心葉輪(19)處于錐形內腔之外,離心葉輪(19)的圓周外側還設置有脫水卷(15),脫水卷(15)底部設置有緊固環(28),脫水卷(15)在筒殼(10)軸向上穿過隔泥板(11)設置的通口后并通過底部設置的緊固環(28)固定于管軸(20)之上,第一轉軸(17)能夠帶動錐形螺旋葉(18)和離心葉輪(19)旋轉,管軸(20)能夠帶動脫水卷(15)旋轉。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脫水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污泥攪拌裝置設置有錐形攪拌腔(4),錐形攪拌腔(4)豎直設置,錐形攪拌腔(4)的縮口朝下,錐形攪拌腔(4)的上邊沿通過封板封閉,錐形攪拌腔(4)內設置有同軸線的攪拌轉子,攪拌轉子的攪拌轉軸(33)之上設置有攪拌螺旋葉(34),攪拌螺旋葉(34)的外側圓周設置有攪拌桿(35),封板之上還設置有第一電機(1),第一電機(1)的轉軸與攪拌轉子的攪拌轉軸(33)連接,封板還設置有污泥輸入口(2)以及石灰投入口(3);錐形腔底部通口通過管道連通污泥脫水裝置。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脫水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脫水卷(15)上端設置有管口(27),管口(27)套設絞接于錐形內腔的縮口之上,脫水卷(15)下端還固定有緊固件,緊固件在脫水卷(15)的朝向上呈圓形,緊固件中間設置有軸孔,緊固件固定于管軸(20)之上,管軸(20)能夠帶動緊固件旋轉,進而帶動脫水卷(15)旋轉。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污泥脫水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過濾片層由內側帶孔隙的過濾片(31)和實心片(30)構成,過濾片(31)和實心片(30)之間設置有間隙,形成出水夾層(32),出水夾層(32)連通脫水卷(15)底部設置的封板,出水口(29)在豎直朝向上契合過濾片層的繞設形成的渦旋形狀形成出水口(29),過濾片(31)能夠過濾污泥中的水分。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污泥脫水消毒裝置,其特征在于,污泥脫水段的傾斜底部設置有排泥通口,排泥通口對應設置有滑泥槽(6),滑泥槽(6)由縱向凹形板構成、且其傾斜設置,污泥段的污泥能夠通過滑泥槽(6)輸出污泥;溢水段傾斜底部設置有排水口,排水口連接有排水管(7)。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污泥脫水消毒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
總體的,污泥脫水消毒裝置,包括攪拌組和脫水組,攪拌組設置于脫水組上方,攪拌組設置有能夠混合石灰和污泥的攪拌裝置,脫水組設置有污泥脫水裝置;通過設置攪拌裝置和脫水裝置,使本發明污泥能夠先進行石灰摻混消毒,而后攪拌裝置將污泥和石灰的混合物通入脫水裝置進行脫水處理;
污泥脫水裝置設置有外殼,外殼底部設置有支撐架,支撐架由外殼底部邊緣設置的多組豎直支腿構成;外殼之上則設置攪拌裝置,攪拌裝置能夠將石灰和污泥攪拌均勻后將攪拌的消毒污泥通入到外殼之內,并通過外殼之內設置的筒殼脫水;通過設置外殼和支撐架使脫水裝置能夠很好的放置;
筒殼之內設置有同軸線的第一轉軸,第一轉軸之上套設有管軸,第一轉軸在錐形內腔的軸段上固定有錐形螺旋葉,管軸之上固定有脫水卷,脫水卷由過濾片層徑向圓周繞設形成,過濾片層在豎直朝向上繞設形成渦旋形狀,在豎直朝向上過濾片層之間設置有間隙,間隙在徑向朝向上由內到外逐步縮小,繞設的過濾片層在的外側豎直外沿與內一側繞設之間設置有間隙,邊沿處間隙形成豎直的甩泥口;通過將管口套設于錐形縮口之上,使錐形內腔推送過來的污泥不會溢出到筒殼當中,同時將過濾片層螺旋形狀盤旋,并且過濾片層之間留有間隙,使得脫水卷旋轉時,污泥能夠進入到過濾片層渦旋繞設形成的間隙中。
進一步的,污泥攪拌裝置設置有錐形攪拌腔,錐形攪拌腔豎直設置,錐形攪拌腔的縮口朝下,錐形攪拌腔的上邊沿通過封板封閉,錐形攪拌腔內設置有同軸線的攪拌轉子,攪拌轉子的攪拌轉軸之上設置有攪拌螺旋葉,攪拌螺旋葉的外側圓周設置有攪拌桿,封板之上還設置有第一電機,第一電機的轉軸與攪拌轉子的攪拌轉軸連接,封板還設置有污泥輸入口以及石灰投入口;錐形腔底部通口通過管道連通污泥脫水裝置;通過設置石灰和污泥通入口,以及攪拌轉子,是污泥和石灰在通入攪拌裝置時能夠高效混合。
進一步的,筒殼橫向傾斜設置于外殼之內,筒殼兩端分別設置有上封板和下封板,筒殼的傾斜上端側內部設置有錐形內殼,錐形內殼和筒殼同軸線、且其縮口朝向筒殼的傾斜下端側,錐形內殼通過穿過筒殼的管道與錐形攪拌腔連通,筒殼底部還設置有隔泥板,隔泥板將筒殼在軸向上劃分為兩段,其中,筒殼的傾斜上端側為污泥脫水段,筒殼的傾斜下端側為溢水段,筒殼內部設置有與其同軸線的第一轉軸和管軸,第一轉軸在筒殼軸向上貫穿筒殼兩端、且其兩端與筒殼兩端設置的鉸接柱連接,第一轉軸能夠相對于筒殼旋轉,管軸套設于第一轉軸之上,并能夠相對于第一轉軸旋轉,管軸在軸段上設置于筒殼的溢水段之上、且其朝向筒殼的傾斜下端穿過筒殼的下封板;通過設置筒殼,并將筒殼劃分為污泥脫水段和溢水段,是污泥脫水段的筒殼接受脫水后的污泥(底含水率污泥),使溢水段的接收污泥脫水中分離出的水分并排出,同時通過設置;
第一轉軸、管軸與設置于筒殼傾斜下端外側底部的反轉驅動組件連接,通過反轉驅動組件驅動第一轉軸和管軸反向旋轉。
優選的,反轉驅動組件設置有齒輪組,齒輪組設置有主動傘齒,主動傘齒的軸線垂直于第一轉軸的軸線,主動傘齒對應嚙合設置有第一從傘齒和第二從傘齒,第一從傘齒和第二從傘齒同軸線、且其朝向相反,同時第一從傘齒和第二從傘齒的軸線與筒殼的軸線相同,主動傘齒旋轉能夠帶動第一從傘齒和第二從傘齒旋轉,第一從傘齒和第二從傘齒旋轉方向相反;第一從傘齒在筒殼朝向上靠近筒殼下封板,第二從傘齒在筒殼朝向上遠離筒殼下封板,第一從傘齒同軸線固定于管軸之上,第二從傘齒同軸線固定于第一轉軸之上,主動傘齒與第二電機轉軸連接,第二電機轉軸設置于主動傘齒的軸線之上,第二電機能夠帶動第一轉軸和管軸同時在相反的旋轉方向上旋轉;通過設置反轉驅動組件及其嚙合齒輪組,使第二電機通過驅動主動傘齒旋轉就能夠驅動第一轉軸和管軸反向旋轉。
優選的,錐形螺旋葉契合設置于錐形內腔之內,第一轉軸在錐形螺旋葉的下側軸段還固定有離心葉輪,離心葉輪處于錐形內腔之外,離心葉輪的圓周外側還設置有脫水卷,脫水卷通過過濾片層卷設而成,脫水卷底部設置有緊固環,脫水卷在筒殼軸向上穿過隔泥板設置的通口后并通過底部設置的緊固環固定于管軸之上,第一轉軸能夠帶動錐形螺旋葉和離心葉輪旋轉,管軸能夠帶動脫水卷旋轉;通過設置錐形螺旋葉,使通入錐形內腔的污泥能夠在錐形螺旋葉的推壓作用下進入下方設置的脫水卷當中,同時通過在脫水卷當中設置固定于第一轉軸的離心葉輪,并將脫水卷固定于管軸之上,使離心葉輪和脫水卷反向旋轉。
優選的,脫水卷上端設置有管口,管口套設絞接于錐形內腔的縮口之上,脫水下端還固定有緊固件,緊固件在脫水卷的朝向上呈圓形,緊固件中間設置有軸孔,緊固件固定于管軸之上,管軸能夠帶動緊固件旋轉,進而帶動脫水卷旋轉;通過在脫水卷下方設置緊固件,使脫水卷能夠很好的固定有管軸之上,使管軸能夠帶動脫水卷旋轉。
優選的,過濾片層有內側帶孔隙的過濾片和實心片構成,過濾片和實心片之間設置有間隙,形成出水夾層,出水夾層連通脫水卷底部設置的封板,出水口在豎直朝向上契合過濾片層的繞設形成的渦旋形狀形成出水口,過濾片能夠過濾污泥中的水分;通過過濾片和實心片疊加形成過濾片層,并且二者之間留有間隙,形成出水夾層,使處于過濾片一側的污泥能夠在受到擠壓時將污水排水到出水夾層當中。
進一步的,污泥脫水段的傾斜底部設置有排泥通口,排泥通口對應設置有滑泥槽,滑泥槽由縱向凹形板構成、且其傾斜設置,污泥段的污泥能夠通過滑泥槽輸出污泥;溢水段傾斜底部設置有排水口,排水口連接有排水管;通過設置滑泥槽使脫水后的污泥能夠按照制定的外部位置排出,同時通過設置排水管排出污水。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的優點和有益效果:
1、本發明通過設置攪拌裝置,并在攪拌裝置之上設置污泥輸入口以及石灰投入口,在污泥輸入口和石灰投入口分別將污泥和石灰投入當攪拌裝置中時,攪拌裝置通過攪拌兩者使二者混合,利用石灰的消毒殺菌特性殺滅污泥中的細菌或病毒,同時,在污泥和石灰混合物進入到筒殼當中后,污泥首先經過螺旋葉在進入離心葉輪的旋轉攪拌,進一步的提高了石灰的混合均勻程度,使石灰能夠充分且有效的殺滅筒殼當中的細菌;
2、本發明通過設置固定于管軸之上的脫水卷,以及設置于脫水卷之內,第一轉軸之上的離心葉輪,使二者反向旋轉,通過離心葉輪的旋轉,使進入到脫水卷之內的污泥能夠被離心葉輪圓周擴散,并配合反向旋轉的脫水卷,使污泥能夠順利的進入到脫水卷的過濾片層在內側的豎直邊沿和其外一側的過濾片層形成的進泥口中,并在脫水卷的旋轉過程中,污泥在過濾片層的徑向由內向外逐漸收縮的間隙當中,持續的被旋轉擠壓到外層,污泥擠壓的壓力隨逐漸縮小的間隙而逐漸增大,在污泥逐漸升壓擠壓的過程當中,污泥中的水分會被擠壓到過濾片層的出水夾層當中,當污泥從甩泥口甩出時,污泥的含水率將得到有效的降低。
(發明人:毛勇;王翔;任凱;稂時光;盧丹;白莎;盧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