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4.04.16
申請日:2024.02.28
分類號:C02F3/30(2023.01)I;C02F1/00(2023.01)I;C02F101/16(2006.01)N;C02F101/10(2006.01)N;C02F101/30(2006.01)N;C02F101/38(2006.01)N
摘要
本發明屬于污水處理技術領域,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于農村分戶式生活污水處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藝。本發明所述生活污水三回流五池法包括污水→固體截留區→缺氧區→好氧區→沉淀區(分離模塊)→清水區,通過固體截留區可以去除沉淀和漂浮物,還承擔消納系統剩余污泥的作用,減少清掏次數;缺氧區和好氧區的設置可達到脫氮除磷、去除有機物的目的;本發明所述生活污水三回流五池法對生活污水的處理效果優異,工藝流程簡單,所需設備簡單,可以顯著降低生活污水的處理成本,適用于大范圍的推廣應用。
權利要求書
1.一種用于農村分戶式生活污水處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結構功能區:五池:通過構建獨特的空間五池結構,在保證罐體強度基礎上,最高效率的實現了功能分區:(1)固體截留區、(2)缺氧區、(3)好氧區、(4)沉淀區(內置分離模塊)、(5)清水區。三回流:一次混合液回流、二次微生物回流、三次固體回流。包括如下工藝步驟:(1)污水經管道收集后進入固體截留區;(2)經固體截留區的污水進入缺氧區;(3)經缺氧區的污水進入好氧區;(4)經好氧區的污水進入沉淀區(分離模塊),得到含有微生物的混合物、污泥和清水;(5)清水進入清水區,經控制系統的優化處理即可達標排放;(6)含有微生物的混合物回流至缺氧區;(7)污泥回流至固體截留區;(8)所述好氧區的出水一部分進入沉淀區(分離模塊),另一部分回流至缺氧區;回流至缺氧區的水量為好氧區的出水總量的20~4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農村分戶式生活污水處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結構功能區:五池:通過構建獨特的空間五池結構,在保證罐體強度基礎上,最高效率的實現了功能分區:(1)固體截留區、(2)缺氧區、(3)好氧區、(4)沉淀區(內置分離模塊)、(5)清水區。三回流:一次混合液回流、二次微生物回流、三次固體回流。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用于農村分戶式生活污水處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藝步驟:(1)污水經管道收集后進入固體截留區;(2)經固體截留區的污水進入缺氧區;(3)經缺氧區的污水進入好氧區;(4)經好氧區的污水進入沉淀區(分離模塊),得到含有微生物的混合物、污泥和清水;(5)清水進入清水區,經控制系統的優化處理即可達標排放;(6)含有微生物的混合物回流至缺氧區;(7)污泥回流至固體截留區;(8)所述好氧區的出水一部分進入沉淀區(分離模塊),另一部分回流至缺氧區;回流至缺氧區的水量為好氧區的出水總量的20~40%。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用于農村分戶式生活污水處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在經管路收集前利用格柵對污水中的懸浮物、漂浮物進行去除;格柵的柵縫≤18mm。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用于農村分戶式生活污水處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固體截留區截留污水的固體物質,并利用厭氧菌進行酸化發酵,提高生化性,并處置系統剩余污泥。所述固體截留區中有機成分較高BOD5/CODcr=0.5,可生化性好,因此采用生物處理方法大幅度降低污水中的有機物含量。污水中氨氮及有機物含量較高,特別是有機氮,在生物降解有機物時,有機氮會以氨氮形式表現出來,氨氮也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控制指標。
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用于農村分戶式生活污水處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區中,在缺氧環境下,利用反硝化細菌去除系統的硝態氮,并降低進水有機負荷。所述缺氧區中,微生物處于缺氧狀態,兼性微生物將污水中有機氮轉化為氨氮,同時利用有機碳源作為電子供體,將一次硝化液回流帶來的NO2--N、NO3--N轉化為N2,而且還利用部分有機碳源和氨氮合成新的細胞物質。所以缺氧區不僅具有一定的有機物去除功能,減輕后續O級生化區的有機負荷,以利于硝化作用的進行。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用于農村分戶式生活污水處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區是指經過缺氧區的污水的生化作用,污水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機物和較高的氮氨存在,為使有機物進一步氧化分解,同時在碳化作用趨于完全的情況下,硝化作用能順利進行,特設置的好氧區。所述好氧區,在好氧環境下,利用好氧細菌去除系統有機物,利用硝化系統去除系統氨氮。并實現一次回流。所述好氧區出水一部分回流至缺氧區進行內循環,即一次回流系統,以達到反硝化的目的。另一部分進入沉淀區(內置分離模塊),進行固液分離。分離后的出水進入清水區。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用于農村分戶式生活污水處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區(內置分離模塊)中,實現微生物和清水的高效分離。沉淀區(內置分離模塊)分離下來的微生物通過二次回流系統回流至缺氧區,補充微生物濃度。通過三次回流系統回流至固體截留區,中和進水波動,維持系統穩定。
9.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用于農村分戶式生活污水處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水區中,經過處理后的達標的清水進行外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為提供一種用于農村分戶式生活污水處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藝,以解決現有的污水處理法所存在的工藝復雜程度高,成本高,不利于大范圍應用;工藝的可控性差,且不穩定,長時間使用造成處理效率下降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農村分戶式生活污水處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藝,包括如下結構功能區:
五池:通過構建獨特的空間五池結構,在保證罐體強度基礎上,最高效率的實現了功能分區:(1)固體截留區、(2)缺氧區、(3)好氧區、(4)內置分離模塊(沉淀區)、(5)清水區。
三回流:一次混合液回流、二次微生物回流、三次固體回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農村分戶式生活污水處理的三回流五池法工藝,包括如下工藝步驟:
(1)污水經管道收集后進入固體截留區;
(2)經固體截留區的污水進入缺氧區;
(3)經缺氧區的污水進入好氧區;
(4)經好氧區的污水進入沉淀區(分離模塊),得到含有微生物的混合物、污泥和清水;
(5)清水進入清水區,經控制系統的優化處理即可達標排放;
(6)含有微生物的混合物回流至缺氧區;
(7)污泥回流至固體截留區;
(8)所述好氧區的出水一部分進入沉淀區(分離模塊),另一部分回流至缺氧區;回流至缺氧區的水量為好氧區的出水總量的20~40%。
作為優選,所述預處理包括如下步驟:在經管路收集前利用格柵對污水中的懸浮物、漂浮物進行去除;格柵的柵縫≤18mm。
作為優選,所述固體截留區截留污水的固體物質,并利用厭氧菌進行酸化發酵,提高生化性,并處置系統剩余污泥。
作為優選,所述固體截留區中有機成分較高BOD5/CODcr=0.5,可生化性好,因此采用生物處理方法大幅度降低污水中的有機物含量。污水中氨氮及有機物含量較高,特別是有機氮,在生物降解有機物時,有機氮會以氨氮形式表現出來,氨氮也是一個重要的污染控制指標。
作為優選,固體截留區設置有出水氣提裝置,重力出水裝置,水容積自累積系統。
其核心技術:水容積自累積系統,實現進水計量。
作為優選,所述缺氧區中,投入生物菌,生物菌在缺氧環境下,利用反硝化細菌去除系統的硝態氮,并降低進水有機負荷。
作為優選,所述缺氧區中,微生物處于缺氧狀態,兼性微生物將污水中有機氮轉化為氨氮,同時利用有機碳源作為電子供體,將一次硝化液回流帶來的NO2--N、NO3--N轉化為N2,而且還利用部分有機碳源和氨氮合成新的細胞物質。所以缺氧區不僅具有一定的有機物去除功能,減輕后續O級生化區的有機負荷,以利于硝化作用的進行。
其技術核心:反硝化菌-酶-填料體系-高效脫氮。
作為優選,所述好氧區是指經過缺氧區的污水的生化作用,污水中仍有一定量的有機物和較高的氮氨存在,為使有機物進一步氧化分解,同時在碳化作用趨于完全的情況下,硝化作用能順利進行,特設置的好氧區。在好氧區投放生物菌。
作為優選,所述好氧區,生物菌在好氧環境下,利用好氧細菌去除系統有機物,利用硝化系統去除系統氨氮。并實現一次回流。
作為優選,所述好氧區,好氧區出水一部分回流至缺氧區進行內循環,即一次回流系統,以達到反硝化的目的。另一部分進入沉淀區(內置分離模塊),進行固液分離。分離后的出水進入清水區。
其技術核心:好氧菌-酶-填料體系-高效除污。
作為優選,所述沉淀區(內置分離模塊)中,實現微生物和清水的高效分離。
作為優選,沉淀區(內置分離模塊)分離下來的微生物通過二次回流系統回流至缺氧區,補充微生物濃度。通過三次回流系統回流至固體截留區,中和進水波動,維持系統穩定。
其技術核心:微生物雙回流系統。
作為優選,所述清水區中,實現將處理過污水達標后的清水進行外送。
經由上述的技術方案可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所述三回流五池法包括污水→固體截留區→缺氧區→好氧區→沉淀區(分離模塊)→清水區,通過固體截留區可以去除沉淀和漂浮物,還承擔消納系統剩余污泥的作用,減少清掏次數;缺氧區和好氧區的設置可達到脫氮除磷、去除有機物的目的;本發明所述三回流五池法對分戶式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效果優異,工藝流程簡單,所需設備簡單,可以顯著降低生活污水的處理成本,適用于大范圍的推廣應用。
(發明人:田園;曲毅;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