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廢液的危害
含氰廢水是一種毒性非常強的工業廢水,長期大量排放低濃度含氰污水,也可造成大面積地下水污染,而嚴重威脅供水水源。氰化物是劇毒物質,特別是當處于酸性PH值范圍內時,它變成劇毒的氫氰酸。含氰廢水必需先經處理,才可排入下水道或溪河中。由于氰化物有劇毒,處理后指標必須絕對達標,若排入水體將造成嚴重污染,而且氰絡合物影響廢水的進一步處理,因此首先要去除廢水中的氰化物,處理后水質測定達標后才能進行下一步處理。
氰化物廢液的處理方法
氰化物廢液的處理原則:主要是根據廢水的來源、性質、水量、氰化物存在形式和氰化物的含量來決定。按處理的原理可分為:化學法、物理法、物理化學法、生化法。在實際生活中,一般根據是否回收廢水中的氰來劃分,即:回收氰化物的方法和凈化氰化物的方法。
1、凈化法
1.1堿氯氧化法
堿氯氧化法是破壞廢水中氰化物的比較成熟的一種方法,在電鍍廠、煉焦廠、金冶煉廠廣泛應用。在PH為11~12條件下,將含氰廢水中的氰化物和金屬絡離子氧化成氰酸鹽,然后再二次加氯將其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氮等。該工藝較為成熟,處理效果較好,應用廣泛,處理過程易實現自動化;但氰化物不能回收,處理成本較高,而且不能去除鐵氰絡合物,存在二次污染。
1.2 二氧化硫-空氣氧化法
SO2空氣氧化法又稱Inco法。在攪拌容器中加入廢液,通入空氣和SO2(液態或氣態、或亞硫酸鹽溶液、或由燃燒元素硫獲得),控制pH為7~10,用石灰中和氧化反應過程中產生的酸,反應過程中需有可溶性銅(作為催化劑)存在。
Inco-SO2/空氣氧化法能使包括鐵氰化物在內的所有氰化物分解,鐵氰化物可用一些安全、廉價的試劑沉淀除去。此法具有投資少、見效快、易掌握、安全可靠的特點,但此法難以氧化SCN-,所以不適合處理SCN-含量高的氰化貧液。
1.3 過氧化氫法
過氧化氫氧化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堿性(pH=10~11)和有銅離子存在條件下,過氧化氫氧化氰化物生成CNO-、NH+4等,同時重金屬離子通過生成氫氧化物沉淀而分離出來,而鐵氰絡離子與其他重金屬離子生成鐵氰絡合物被除去。該工藝適合處理低濃度含氰廢水。處理后的廢水COD低,無二次污染,但過氧化氫價格比較高,處理成本較高;SCN- 難于氧化,處理后的廢水仍具有一定毒性。
1.4 臭氧氧化法
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用于處理含氰廢水比堿氯氧化法更完全,除氰效果更佳。其處理廢水的機制為:在堿性(pH為11~2)條件下,臭氧氧化氰化物生成HCO-3和N2。經臭氧處理后的廢水溶液中溶解氧增多,可返回氰化系統循環利用,有利于金的溶解,提高金浸出效率。
臭氧法操作簡單方便,易控制,生產自動化程度高,可就地制取臭氧,對于交通不便而電源充足的氰化廠具有重要意義;臭氧法凈化效率高,不產生二次污染;但制取臭氧耗電量大,生產成本較高,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1.5 電解氧化法
電解氧化法主要用于處理電鍍含氰廢水,目前還沒有工業應用實例。在氰化貧液中,銅、鋅以Cu(CN)3-4和Zn(CN)2-4形式存在。電解前,首先調整氰化貧液的pH>7,加入少量食鹽,以石墨作陽極、鈦板作陰極,以堿性銅、鋅水溶液為電解液,通直流電,則陰極上產出金屬銅及鋅,同時伴隨氫氣產生;陽極上CN- 氧化成CNO-、CO2、N2,Cl- 被氧化成Cl2,Cl2進入溶液生成HClO。
電解氧化法的特點是電解設備簡單,占地面積小,污泥量小,電解尾液可以回收再用,且電解得到的金屬純度較高,生產過程易實現自動化。但電解過程中,電流效率比較低,電能消耗相對較大,成本較高;而且會產生催淚氣體CNCl,處理后的廢水也難以達到排放標準。
1.6 微生物氧化法
微生物氧化法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化學性質對氰化物、硫氰酸鹽、鐵氰化物進行分解,使其生成氨、二氧化碳和硫酸鹽,或者是將氰化物水解成甲酰胺,同時細菌吸附重金屬離子使其隨生物膜脫落而去除。
用該方法處理過的廢液中,氰化物、硫氰化物、金屬和氨的殘留濃度都很低。該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要始終保持溫度在10℃以上,以維持合理的脫氰速度。
2 、回收法
2.1 酸化法
酸化回收法處理高濃度含氰廢水在國內已有較長歷史,技術最為成熟,我國也是酸化回收法裝置用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國內第一家使用酸化法處理氰化貧液的廠家是新城金礦。該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在氰化廢水中加入硫酸,調pH 至1.5左右,將CN- 轉化為HCN。因為HCN的沸點很低,僅為26.5℃,常溫下即可從溶液中逸出。逸出的HCN氣體導入吸收器中,用堿液(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鈣溶液)吸收,得到20%~30%的氰化物溶液,可循環使用。
此工藝能最大限度回收氰化物,提高氰化物的有效利用率,降低生產成本;但一次性投資成本較大,工藝流程復雜,而且處理后的含氰殘液難以達到排放標準。
2.2 離子交換法
陰離子交換樹脂對氰化廢水中的多種金屬氰化絡離子有很強的親和力,通過吸附解吸可以將廢水中的氰化物和有價金屬去除。
此方法的優點是凈化后的水質好且穩定,但陰離子交換樹脂粒度小,機械強度不夠;工藝較復雜,操作難度較大,成本較高;由于離子交換樹脂對不同離子具有選擇性,針對復雜的多離子體系時工藝較復雜,難度較大。
2.3 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具有豐富的微孔結構和表面憎水性,對水中有毒物質具有極強的親和力,因此,活性炭吸附法一直是去除水中低濃度有毒物質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主要取決于其內部的眾多孔隙和巨大的比表面積,吸附過程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學吸附,去除氰根主要有氧化、水解和吹脫網3種途徑,主要過程是含氰廢水中的氰化物在活性炭表面與雙氧水發生氧化分解反應。
活性炭吸附法處理含氰尾液的最大缺點是活性炭的選擇性較差,當氰化尾液中含有多種金屬氰絡合物時,一般不宜采用這種工藝;并且,隨著氰化液中KSCN濃度增加,活性炭吸附金的能力也逐漸降低。但活性炭的解吸比較經濟,也比較簡單。
2.4 膜法
膜處理技術是近現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分離處理技術。膜分離技術有氣膜法和液膜法。在處理氰化貧液中的應用還不是很廣泛,技術也不是很成熟。
更多氰化物廢液的處理方法,請關注污水寶,工程師一對一解答,解決您的污水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