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產之基、生態之要、生命之源,“五水共治”是改革發展的關鍵之策,既擴投資又促轉型,既優環境,更惠民生,全面推進“五水共治”,對促進臺州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為確保治水工作順利開展,特制定臺州市“五水共治”重點項目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黨中央關于建設美麗中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關于“五水共治”的決策部署,按照“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路線圖和“三步走”的時間表,堅持“科學治水、鐵腕治水、項目治水、全民治水”的原則,以項目建設為突破口,統籌水生態保護、水資源開發、水污染治理、水災害防治等各個環節,全面推進“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工作,促進臺州經濟社會轉型升級。
二、目標任務
2014-2016年,全市建設治水重點項目255個,項目總投資402億元,三年內投資243億元,其中2014年投資72億元,2015年投資84億元,2016年投資87億元。實施治污水項目127個,總投資170億元;防洪水項目41個,總投資50億元;排澇水項目35個,總投資101 億元;保供水項目38個,總投資76億元;抓節水項目14個,總投資5億元。
通過三年努力,全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下降,地表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全市水環境功能區達標率達到90%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基本達標,垃圾河、黑臭河全面消除。
三、實施“五水共治”項目三年計劃
(一)實施治污水工程
1、產業轉型升級
大力實施工業企業污染整治,推進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2014年完成黃巖澄江工業園區一期工程截污工程等項目,2016年完成臨海醫化園區污水處理一期工程、仙居城南工業園區搬遷項目等。強化農業面源治理,深入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建設規模化標準養殖場(小區),科學配備養殖治污設施。加強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2014年建成黃巖、臨海等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責任處室:產業處、農經處)
2、污水處理設施及截污工程建設
推進污水處理廠新設、擴建、提標改造工程建設。2014年,實現污水處理廠縣域全覆蓋和中心鎮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完成椒江前所污水處理廠、黃巖沙埠鎮污水處理設施工程、黃巖污水處理廠提標改建工程、臨海白水洋鎮污水處理廠、臨海江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等項目;2015年完成椒江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黃巖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黃巖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三門城市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等項目;2016年完成路橋污水中水回用工程、溫嶺東部新區污水處理廠工程、三門平橋鎮污水處理廠等項目。加強污水管網、污水泵站等配套建設,開展區塊精細化截污和河道沿河截污。2014年實現污水管網建設縣域全覆蓋,完成黃巖區污水主干管線工程、臨海市頭門港新區北洋至南洋污水主干管工程等項目;2015年完成集聚區污水主干管網、椒江區污水泵站工程等項目;2016年完成路橋區沿河截污工程、溫嶺市主城區污水管網改造三期工程、仙居縣城區污水管網工程、三門縣鄉鎮集中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工程等項目。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實施,三年開展3436個村的生活污水治理,其中,2014年完成34.6%,2015年完成32.8%,2016年完成32.6%。(責任處室:投資處)
3、河道綜合整治
按照全市統一部署,開展“十河示范、百河整治、千河截污”工程。十河示范,即三區各選取3條、各縣(市)選取2條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群眾關注度高的河道或河段,開展綜合治理,打造成示范工程、樣板工程,3年后河道實現可游泳。百河整治,即每個縣(市、區)參照市里確定至少10條重點河道或河段開展整治,改變河道臟、亂、臭、塞現象。千河截污,即各鄉(鎮、街道)選擇轄區內流經人口較集中區域的10條河道進行區塊精細化截污,杜絕污水或合流污水直排河道。2014年開工建設東官河綜合整治工程、高閘浦綜合整治工程,完成南官河綜合整治工程黃巖段、黃巖西官河綜合整治等項目,2015年完成路橋上分水河綜合整治工程等項目,2016年完成高閘浦綜合整治工程椒江段、永寧河綜合整治工程路橋段、南官河綜合整治工程路橋段、路橋山水涇綜合整治工程等項目。(責任處室:農經處、基綜處)
4、智慧水務建設
加快“智慧水務”工程建設,做好維護管理、滾動開發、良性運營、提升云中心標準,加大向社會推廣應用。2014建成云中心框架、基本網絡、細化防汛領域工程,開展50%的水利工程和鄉鎮物聯網站點建設。2016年完成各領域業務管理和水服務建設任務的90%。重點建設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自動監測系統,調整完善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面,推進污染源在線監測系統建設,開展高清視頻河道監控系統建設。(責任處室:農經處、投資處、產業處、海經辦)
(二)實施防洪水工程
5、強庫工程
大力實施 “強庫”防洪工程建設,開展全市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和山塘除險加固工程,2014年完成仙居官嶺坑、三門圩岙水庫等水庫除險加固工程,2015年完成臨海龍噴水、三門浮門水庫、三門小嶺水庫等水庫除險加固工程,2016年完成玉環大坑里、玉環上里岙、三門高灣水庫、三門東孔水庫等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責任處室:農經處、投資處、基綜處)
6、固堤工程
扎實開展“固堤”防洪工程建設。繼續開展“強塘工程”建設,2014-2016年建成臨海臨港新城白沙灣標準海塘工程、玉環大麥嶼擋潮工程等項目。加強主要河道堤防安全,2014年建成臨海永安溪小海門段治理工程、臨海始豐溪河頭段治理工程、仙居永安溪大北地溪段治理工程,啟動仙居永安溪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等項目,2015年建成臨海市城市防洪二期工程、天臺始豐溪治理工程等項目,2016年啟動建設靈江治理工程、建成溫嶺金清一期南岸整治工程等項目。(責任處室:農經處、投資處、基綜處)
(三)實施排澇水工程
7、擴排工程
提升改善城市排澇設施能力,重點推進洪家場浦排澇調蓄工程、柵嶺汪排澇調蓄工程、集聚區月湖及周邊水系工程、臨海大田平原排澇一期工程、溫嶺骨干排澇河道整治一期工程、溫嶺江廈排澇泵站工程、玉環河系疏浚整治工程等項目,2014年建成金清漁港航道疏浚工程等項目,2015年建成金清新閘排澇二期工程等項目,2016年建成天臺始豐溪擴排工程等項目。(責任處室:農經處、投資處、基綜處)
8、防澇工程
控制河道水位,重點實施好《溫黃平原低洼地治澇專項規劃》。加強河道疏浚,打通斷頭河,暢通河道水系。強化排水管網、排水泵站新建和改造。實施城鎮積水治理工程,完成部分小區和道路的積水點排水改造。(責任處室:投資處、農經處)
(四)實施保供水工程
9、水源開發
重點開展臺州朱溪水庫工程、臨海方溪水庫工程、仙居縣盂溪水庫工程、三門縣東屏水庫工程等項目建設,2016年建成黃巖城市應急備用水源工程等項目。(責任處室:農經處)
10、引水調水
大力推進供水管網建設,實施臺州三期供水工程、集聚區環線供水工程、溫嶺市大溪水廠遷擴建工程、玉環縣楠溪江引水工程、天臺縣里石門引水工程等。2014年建成臨海東城水廠二期工程、臨海頭門島供水一期工程、仙居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網一期工程等項目,2016年建成椒江椒北供水擴建工程、天臺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三門西水東引工程等項目。要加快椒(靈)江引水工程研究進度,充分挖掘永寧江流域水資源潛力。要充分利用好中水回用,科學調度現有水庫的水資源。(責任處室:投資處、農經處)
11、農村飲水提升
實施農村飲水提升工程,編制《農村飲水提升工程實施方案》,三年改善提升27.5萬人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其中2014提升1.7萬人農村人口的飲水安全。(責任處室:農經處)
(五)實施抓節水工程
12、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
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加強節水管理,做好防滲水、集蓄水、節用水三方面工作,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重點要開展改裝器具、減少漏損,開展城區居民家庭節水器具改造和屋頂集雨收集系統建設。(責任處室:投資處)
13、灌區節水改造
加快長潭灌區、牛頭山灌區兩大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建設,推進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田間排灌渠系工程建設,完成364公里農田渠道改造,新增灌溉面積7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9萬畝。(責任處室:農經處)
四、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五水共治”事關群眾切身利益,事關臺州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全市各縣、市(區)要高度重視,精心組織項目實施。各地發改局要落實分管領導,明確責任處室,推進“五水共治”項目快速推進。
(二)加大資金投入
治水項目工期長、投資大、公益性強,必須多元化籌集資金,按照“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原則,采取“存量擠一塊、新增切一塊、社會集一塊、融資貸一塊”的方式籌集資金。創新“五水共治”項目模式,采用信托基金、BT、BOT、PPP等多種方式,化解短期治水資金投入不足的問題。
(三)做好項目謀劃
重點謀劃、包裝、實施好全局性、戰略性、示范性、綜合性項目,將“五水共治”項目與當前“三改一拆”、“四邊三化”等工作的有效結合。加強發改、國土、建設、環保、水利等部門配合,加快前期推進力度。將重大“五水共治”項目納入全省擴大有效投資“411”重大項目計劃和省重點項目計劃,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和省用地指標。
(四)強化項目督查
要加強“五水共治”建設項目的監管,著力打造優質工程、“陽光”工程、廉潔工程。要及時公布進展情況,主動接受民主監督、群眾監督和媒體監督。嚴格招標、施工、監理、驗收等各個環節。(臺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