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實現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1〕26號)、《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四川省“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川府發〔2011〕40號)和《廣元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廣元市“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廣府辦函〔2011〕244號)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降低能源消耗強度、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相結合,強化責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強監管相結合,優化產業結構、推動技術進步、加強工程管理相結合,建立健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倒逼機制、有效激勵和約束機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排放,進一步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驅動,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節能減排工作格局,確保我縣實現“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二、主要目標
2015年,全縣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6%,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21%;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分別比2010年減少11.0%、7.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0年減少15.0%、0.5%,凈削減化學需氧量1166噸、氨氮91噸、二氧化硫117噸和氮氧化物4噸,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化學需氧量9439噸、氨氮1122噸、二氧化硫657噸和氮氧化物863噸以內。
三、主要任務
(一)加快構建節能型產業體系
1.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調整優化三次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逐步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向三次產業協同發展轉變,從主要依賴數量擴張向提高要素效率轉變。大力發展適應市場需求的綠色農業、生態農業,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能源利用效率。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積極發展低能耗、高附加值產業,依托重點產業基地、重點園區、重點企業,加快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壯大第三產業,努力提高第三產業占全縣國民經濟的比重。(牽頭單位:縣發改局;責任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縣財政局、縣國土資源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林業和園林局、縣農業局、縣文化體育旅游新聞出版局、縣水務局、縣環保局、縣旅游產業發展辦、各鄉鎮人民政府)
2.調整優化能源結構。一是推進電力節能調度。按照能效和環保指標排序,優化資源配置,實施節能調度。二是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完善電力需求側管理標準和規劃,提高終端用電效率。三是大力發展清潔和可再生能源。因地制宜發展水電,積極開發風能,加大城鄉太陽能開發利用力度,利用城市生活垃圾發電,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工程。(牽頭單位:縣發改局;責任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環保局、縣財政局、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林業和園林局、縣農業局、縣城市行政執法局、縣水務局、蒼溪供電公司)
3.有效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發展。認真執行產業政策、市場準入標準、項目備案或核準程序、用地預審、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節能評估審查等六項必要條件,把好新上項目準入關。把節能評估審查和環境影響評價作為項目核準、審批和開工建設的前置條件,把污染物總量指標作為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牽頭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縣環保局、縣發改局、縣國土資源局、縣財政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工商局、蒼溪質監局、蒼溪供電公司、縣城市行政執法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4.健全落后產能淘汰機制。建立淘汰落后產能公布制度,明確淘汰內容、進度和主要責任單位,并在主要媒體公布相關信息,接受公眾監督。列入國家和省政府明令淘汰關停的落后設備,一律不得出租、轉讓、出售或異地轉移生產。嚴格執行差別電價政策。(牽頭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環保局、縣國土資源局、縣國稅局、縣地稅局、縣工商局、蒼溪質監局、人行蒼溪支行、蒼溪供電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
5.促進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快發展旅游、文化、商貿、現代物流和網絡信息等能耗低、污染少的現代服務業。加快旅游項目開發建設,優化旅游發展環境,加強旅游市場開拓,擴大旅游產業規模;形成一批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主導產業,打造一批有活力、有實力、有競爭力的文化企業(集團),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基地,樹立一批文化品牌;加強物流基礎設施、管理體制和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發展網絡信息服務業;著力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努力加快我縣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步伐,進一步提高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在我縣經濟中的比重和水平。(牽頭單位:縣發改局;責任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縣文化體育旅游新聞出版局、縣財政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交通運輸局、縣廣電局、縣工商局、人行蒼溪支行、電信蒼溪分公司、四川廣電網絡公司蒼溪分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
(二)突出抓好工業節能減排
1.重點行業節能減排。強力推進化工、建材、農產品加工、畜禽養殖等我縣“十二五”發展新型工業化重點產業節能減排工作。
(1)建材。提升水泥、磚、瓦、砂石等傳統建材業科技含量,發展新型墻體材料、非金屬及深加工制品等新型建筑材料,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和工藝,提高建材行業整體水平。
(2)天然氣綜合利用。優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有機原料、化工新材料和精細化學品,降低高能耗產品在行業中的比重。開發和引進先進技術、工藝和裝備,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嚴格執行化工行業重點能耗產品的消耗定額標準。
(3)農產品加工。加強畜禽養殖業污染治理,提高能耗低、污染少農產品加工業在全縣工業中的比重。以市場網絡建設和標準化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為突破口,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提高農產品加工深度。結合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加快發展以梨、兔、豬為骨干的特色產業和紅心獼猴桃、蠶桑、馬鈴薯深加工產業。(牽頭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環保局、縣國土資源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畜牧食品局、縣林業和園林局、縣農業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2.重點企業節能減排。著力抓好年綜合能耗在5000噸標準煤以上重點耗能企業節能減排工作。實行重點耗能企業能源審計和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重點用能單位每年向節能主管部門報告上年度能源利用狀況,包括能源消費情況、能源利用效率、節能目標完成情況和節能效益分析、節能措施等內容。重點企業要加強對節能減排工作的組織領導,開展與國內同行業能耗、物耗和排放先進水平“對標”活動,提高企業節能減排管理水平。強化清潔生產審核,督促企業按上級有關部門要求完成清潔生產審核工作。(牽頭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縣環保局、縣發改局、縣畜牧食品局、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縣財政局、縣統計局、蒼溪質監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三)著力加強重點領域節能減排
1.加快推進建筑和民用節能減排。重點抓好新建建筑節能設計管理,對新建建筑按照節能50%以上的設計標準從嚴審批。強化新建建筑執行能耗限額標準全過程監督管理,實施建筑節能環保專項測評,對達不到標準的建筑,不得辦理開工和竣工驗收備案手續,不準銷售使用。新建住宅小區要按照有關規定同步建設污水處理和中水回用設施。所有新建商品房銷售時在買賣合同等文件中要載明耗能量、節能措施等信息。加強對大型公共建筑節能管理,對現有不節能建筑進行節能改造。執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統計、能源審計、能效公示、能耗定額制度。“十二五”末城鄉居民太陽能熱水器利用普及率達到30%以上;居民住宅高效節能燈具使用率達到50%以上。大力推廣新型建筑節能環保材料。(牽頭單位: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財政局、縣環保局、縣統計局、蒼溪質監局、縣城市行政執法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2.大力加強交通運輸節能減排。“十二五”末營業性公路運輸載客、載貨汽車綜合能耗下降到8公升/百噸公里。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控制高耗油、高污染機動車發展,加快淘汰老舊汽車,嚴格實施機動車尾氣排放國家標準,加大尾氣超標車輛治理工作力度。加快乙醇汽油、生物柴油等交通替代能源的推廣應用。加強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改造路網和農村公路條件,提高車輛實載率。加強車輛監督管理,建立完善能耗指標體系。(牽頭單位:縣交通運輸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公安局、縣財政局、縣環保局、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統計局、蒼溪質監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3.積極引導商業節能減排。“十二五”末,公用設施、賓館、商廈、寫字樓、娛樂場所等高效節能燈具使用率達到85%以上。加強對公用設施、賓館、商廈、寫字樓、娛樂場所等的節能監管,實施綠色照明工程,推廣商業節能設備。積極創建節能型“綠色酒店”、“綠色社區”和“綠色學校”,創建環保模范城市和綠色城鎮。(牽頭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縣財政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環保局、縣文化體育旅游新聞出版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4.切實抓好農村節能減排。把節能減排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十二五”期間新增沼氣工程4處、農村戶用沼氣池12500口、節柴改灶5000口、太陽能熱水器5500臺。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和集約化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推進農業機械節能,更新淘汰老舊農業機械和裝備;推進小水電代燃料和太陽能利用示范。大力推廣節約型生態農業生產模式和環保農業生產新技術,科學合理施用化肥、農藥,控制農業面源污染。因地制宜治理分散的生產生活污染源,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村容村貌整治。通過多種有效途徑,培養提高農村居民節能減排意識,改變落后的生產生活習俗,倡導綠色文明的生活方式。(牽頭單位:縣農能局;責任單位:縣林業和園林局、縣農業局、縣發改局、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縣財政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水務局、縣城市行政執法局、縣環保局、縣扶貧開發辦、各鄉鎮人民政府)
(四)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1.建設生態型工業園區。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以天然氣綜合利用工業園區,紫云工業集中發展區和文煥、歧坪、元壩專業工業園區為載體,構建以工業共生和物質循環為特征的區域產業體系,充分發揮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延長產業鏈,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牽頭單位:縣天然氣綜合利用工業園區管委會、縣工業集中發展區管委會;責任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發改局、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縣財政局、縣國土資源局、縣環保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2.深化循環經濟試點示范。做好循環經濟試點工作,爭取在項目上取得突破,對試點示范企業加強指導。推進冶金、建材、化工、農林、養殖業、服務業重點領域循環經濟工作。(牽頭單位:縣發改局;責任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財政局、縣農業局、縣林業局、縣畜牧食品局、縣水務局、縣環保局、縣文化體育旅游新聞出版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3.推進資源綜合利用。推進工業“三廢”綜合利用,提高固體廢棄物利用率,“十二五”末,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積極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合理布局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加強廢舊金屬、廢舊家電和廢棄電子產品的回收再利用,推進廢物回收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廢舊物資回收再利用循環系統。(牽頭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縣財政局、縣國土資源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林業和園林局、縣國稅局、縣地稅局、縣環保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4.抓好工業用水節約利用。“十二五”末,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到4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2%。加強對工業用水定額執行情況的指導檢查,建立重點耗水企業節水情況報告制度。抓好高耗水企業節水示范,重點支持高耗水行業節水改造項目、礦井水利用和企業中水回用等廢水資源化項目、工業節水示范園區建設和節水器具推廣示范項目。(牽頭單位:縣水務局;責任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發改局、縣環保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5.促進垃圾資源化利用。積極推進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廢舊資源,鼓勵垃圾焚燒發電和填埋氣體發電,加強垃圾發電示范推廣工作。積極推進醫療廢物、危險廢物集中處理設施建設。(牽頭單位:縣發改局;責任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縣財政局、縣國土資源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林業和園林局、縣衛生局、縣國稅局、縣地稅局、縣環保局、縣城市行政執法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6.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繼續以工業企業為重點推行和實施清潔生產,“十二五”末,力爭全縣1/3以上的工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多層次推進清潔生產審核,組織一批清潔生產示范項目,落實清潔生產審核方案,試行清潔生產標識管理。開展清潔生產表彰獎勵活動。(牽頭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環保局、縣財政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五)加快節能減排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
1.加快先進節能減排技術產品研發和推廣應用。加快先進節能減排技術產品研發,在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專項時,把節能減排作為政府科技投入、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重點,大力支持節能減排共性、關鍵性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示范項目。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節能減排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體系。加快節能減排新技術、新產品推廣應用,在重點行業推廣一批潛力大、應用面廣的重大節能減排技術。鼓勵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牽頭單位: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財政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交通運輸局、縣農業局、縣林業和園林局、縣環保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2.加快建立節能服務體系。培育節能服務市場,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進節能服務產業發展。重點支持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為企業以及黨政機關辦公樓、公共設施和學校實施節能改造提供診斷、設計、融資、改造、運行管理一條龍服務。(牽頭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縣財政局、縣環保局、縣統計局、蒼溪質監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3.推進環保產業健康發展。積極推進環保服務產業發展,推進污染治理市場化,鼓勵排污單位委托專業化公司承擔污染治理或設施運營。(牽頭單位:縣發改局;責任單位:縣環保局、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統計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組織領導和監督管理
1.建立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制定全縣節能減排目標評價考核辦法,把節能減排指標完成情況列入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凡與縣人民政府簽訂節能減排目標責任書的鄉鎮、部門、企業都要進一步細化分解目標,并制定實施方案,確保完成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牽頭單位:縣監察局;責任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統計局、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交通運輸局、縣環保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2.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體系。根據國家和省節能減排統計、監測、考核體系實施方案的要求,對全縣主要耗能單位進行調查摸底。建立健全涵蓋全社會的能源生產、流通、消費、區域間流入流出及利用效率的統計指標體系和調查體系,實施全縣單位GDP能耗指標定期核算制度。加強能源統計檢查,對能源統計數據進行監測。(牽頭單位:縣統計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財政局、縣監察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林業和園林局、縣農業局、縣環保局、縣天然氣綜合利用工業園區管委會、縣工業集中發展區管委會、縣政府辦公室、各鄉鎮人民政府)
3.健全規章和標準體系。嚴格執行節能減排有關法律法規,研究制定我縣配套政策措施。蒼溪質監局要會同縣級有關部門,認真執行高耗能產品能耗限額強制性標準、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限額標準、主要耗能行業節能設計規范、主要用能產品(設備)能效標準及節水、節材、廢棄物回收與再利用等標準,清潔生產審核標準和重點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水污染治理技術規范,推行綠色產品、綠色企業標準體系。(牽頭單位:蒼溪質監局;責任單位:縣環保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發改局、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司法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4.建立節能減排部門聯動機制。縣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要定期召開聯席會議,研究分析部署我縣節能減排工作。縣級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協調推進節能減排工作。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部門負責綜合協調節能工作;縣環保部門負責減排工作;縣統計部門負責節能減排統計指標體系的建立和核算;縣監察部門要對不認真履行節能減排職責造成嚴重后果的有關單位和責任人進行責任追究;縣財政部門要及時、足額撥付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項目專項資金;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保障節能減排工作機構、人員落實到位;縣國土資源部門要抓好節約集約用地措施的落實;縣水務、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發展改革、環保等部門要相互配合,督促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加快建設,確保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轉,達標排放;縣工商部門要對被關閉企業依法責令其限期變更、注銷或吊銷工商營業執照;蒼溪供電部門要對被依法關閉的企業、生產線和停產治理企業停止供電。(牽頭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縣環保局、縣水務局、縣監察局、縣財政局、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發改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交通運輸局、縣工商局、蒼溪質監局、縣國土資源局、縣統計局、縣林業和園林局、縣農業局、蒼溪供電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
5.建立健全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制度,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按照規定實行審批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項目建設單位必須在項目核準或備案前進行項目節能評估審查。強化節能審查、環評審批向上級備案制度和向社會公布制度。抓好工程項目論證工作,加強節能環保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運行和節能減排計劃到位、目標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到位的管理,嚴把項目驗收關。對建設項目未經驗收擅自投運、久拖不驗、超期試生產等違法行為,嚴格依法處罰。(牽頭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國土資源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交通運輸局、縣環保局、縣統計局、縣工商局、縣司法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6.開展重點企業節能減排目標管理。對年綜合能耗5000噸標準煤以上重點耗能企業啟動節能減排對標管理活動,按照企業節能減排對標管理技術指南,從重點耗能行業中確定有代表性的“領跑者”率先啟動實施,推動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加快技術改造、強化管理。(牽頭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縣財政局、縣環保局、縣統計局、蒼溪質監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7.加強能源計量管理。督促用能單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合理配備能源計量器具,加強能源計量管理。引導企業建立和完善計量管理體系,保證能源計量器具的量值準確可靠。(牽頭單位:蒼溪質監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縣財政局、縣環保局、縣統計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8.加強企業能源審計。按計劃要求推進年綜合能耗5000噸標準煤以上的重點耗能企業的能源審計。實施能源審計的企業要組織編制節能規劃,制定實現節能目標的具體方案。對未完成節能目標任務的企業,實行強制能源審計。(牽頭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財政局、縣環保局、縣統計局、蒼溪質監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9.加強節能減排執法監督檢查。組織開展節能減排專項檢查,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污染源的日常監督檢查,對違反法律、法規的單位公開曝光,依法查處,對重點案件掛牌督辦。開設節能環保違法行為和事件舉報電話和網站,充分發揮社會公眾監督作用。建立節能環保執法責任追究制度,對行政不作為、執法不力、徇私枉法、權錢交易等行為,依法追究有關主管部門和執法機構負責人的責任。(牽頭單位:縣監察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交通運輸局、縣農業局、縣環保局、縣統計局、蒼溪質監局、縣司法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10.加強節能減排管理能力建設。加強縣鄉兩級節能減排工作管理機構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在節能減排工作中的作用。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環保局要設立專門節能減排工作機構,縣統計局要設立專門節能減排統計機構,配備專人負責節能減排相關工作。各重點領域節能減排行業主管部門、鄉鎮要設立節能減排工作機構和人員。縣節能減排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由縣統計局牽頭,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發改局參與,成立工作機構,專門從事全縣萬元GDP能耗、萬元GDP能耗降低率、GDP電耗和規模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監測、核算、評估工作。(牽頭單位:縣發改局;責任單位: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統計局、縣財政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環保局、縣交通運輸局、縣農業局、縣林業和園林局、縣政府辦公室、各鄉鎮人民政府)
(二)建立激勵和約束機制
1.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按照國家價格政策,完善電力豐枯、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實施有利于節能減排的電價政策。鼓勵可再生能源發電以及利用余熱余壓、煤矸石和城市垃圾發電,并實行相應的電價政策。合理調整各類用水價格,加快實行階梯式水價、超計劃超定額用水加價制度,大力實施城市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工程,推進公共建筑、生活小區、居民住宅的節水設施建設。加大節水設備和器具的使用推廣力度;加快供水管網改造,降低管網漏失率。推進城市供水和污水處理市場化改革,積極推行污水處理收費制度。運用價格杠桿,加大洗車、洗浴等行業的節水力度。對國家產業政策明確的限制類、淘汰類高耗水企業實施懲罰性水價,加強對高耗水行業和用水大戶的管理,強化工業廢水綜合治理,加大中水和礦井水開發利用。加強建設項目節水審查,從源頭進行控制。加大以水的重復利用率、循環使用為重點的工業技改力度,實施差別水價政策。(牽頭單位:縣發改局;責任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財政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環保局、縣水務局、蒼溪供電公司、各鄉鎮人民政府)
2.加大節能減排投入力度。加快建立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的節能減排投入機制。充分利用各類科技資金,加大對節能減排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的支持力度。縣財政部門要積極支持節能減排工作,每年安排一定的節能減排專項資金,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同時積極爭取國家、省、市資金,支持節能減排重點工程、高效節能產品和節能新技術推廣、節能管理能力建設及污染減排監管體系建設等。引導金融機構和社會資金,加大對節能減排項目的支持力度。加強資本市場融資工作,鼓勵和支持企業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對節能減排的投入力度。企業開展資源節約、綜合利用、污染治理等獲得的優惠資金和減免稅(費),要專項用于節能減排的再投入。(牽頭單位:縣財政局;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國土資源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交通運輸局、縣國稅局、縣地稅局、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縣環保局、人行蒼溪支行、各鄉鎮人民政府)
3.落實鼓勵節能減排的稅收政策。落實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和環保產品、設備、技術相應稅收優惠政策。實行節能環保項目減免企業所得稅及節能環保專用設備投資抵免企業所得稅政策。對節能減排設備投資給予增值稅進項稅抵扣。用足用活對廢舊物資、資源綜合利用產品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對企業綜合利用資源,生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規定的產品取得的收入,在計征企業所得稅時實行減計收入的政策,實施鼓勵節能環保型車船的稅收優惠政策 (牽頭單位:縣國稅局、縣地稅局;責任單位:縣財政局、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環保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4.加強節能環保領域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循環經濟、環境保護及節能減排技術改造項目的信貸支持,優先為符合條件的節能減排項目、循環經濟項目提供融資服務。(牽頭單位:人行蒼溪支行;責任單位:縣發改局、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國土資源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交通運輸局、縣國稅局、縣地稅局、縣環保局、縣財政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三)加大節能環保宣傳力度
1.將節能減排宣傳納入重大主題宣傳活動。制定全縣節能減排宣傳方案,縣內主要新聞媒體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進行系列報道,刊播節能減排公益性廣告,廣泛宣傳節能減排的重要性、緊迫性以及我縣采取的政策措施,宣傳節能減排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大力弘揚“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社會風尚,提高全社會的節約環保意識,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牽頭單位:縣發改局、縣廣電局;責任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縣財政局、縣國土資源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交通運輸局、縣農業局、縣文化體育旅游新聞出版局、縣環保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2.廣泛深入持久開展節能減排宣傳。配合組織好每年的全國節能宣傳周、全國城市節水宣傳周及世界環境日、地球日、水日宣傳活動。組織企事業單位、機關、學校、社區等開展經常性的節能環保宣傳,廣泛開展節能環保科普宣傳活動。選擇若干節能先進企業、機關、學校、商廈、社區等,作為節能宣傳教育基地,面向全社會開放。(牽頭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發改局;責任單位: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縣財政局、縣國土資源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交通運輸局、縣農業局、縣文化體育旅游新聞出版局、縣環保局、縣廣電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4.加大節能環保教育培訓力度。將節能環保納入中小學教育、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內容。把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觀念滲透在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活動中,從小培養兒童的節約和環保意識。加強節能環保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崗位操作人員的培訓工作。(牽頭單位: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責任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縣環保局、縣廣電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5.實施節能減排表彰獎勵。加大節能減排獎勵力度,制定獎勵辦法,對在節能減排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和獎勵。組織媒體宣傳節能先進典型,揭露和曝光浪費能源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的反面典型。(牽頭單位:縣經濟商務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縣環保局、縣統計局、縣發改局、縣教育和科學技術局、縣財政局、縣國土資源局、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縣交通運輸局、縣農業局、縣廣電局、各鄉鎮人民政府)
(四)發揮政府機構節能表率作用
1.政府機構率先垂范。全縣各級政府機構“十二五”期間要實現節電、節水20%的目標;建設崇尚節約、厲行節約、合理消費的機關文化。建立科學的政府機構節能目標責任和評價考核制度,制定并實施政府機構能耗定額標準,積極推進能源計量和監測,實施能耗公布制度,實行“獎節罰超”。縣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等系統,要制定和實施適應本系統特點的節約能源資源工作方案。(牽頭單位:縣直機關工委;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級各部門)
2.抓好政府機構辦公設施和設備節能。凡新建或改造辦公建筑必須采用節能材料及圍護結構;加強日常管理,及時淘汰高耗能設備,合理配置并高效利用辦公設施、設備;嚴格控制公務車數量、排量和使用量,推廣實行一車一卡定點加油制度;開展政府機構辦公區和住宅區節能改造示范項目。(牽頭單位:縣政府辦公室、縣城鄉規劃建設和住房保障局;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級各部門)
3.加強政府機構節能和綠色采購。認真落實國家節能環保產品政府采購規定,進一步完善政府采購節能和環境標志產品清單制度、不斷擴大節能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范圍。對空調機、計算機、打印機、顯示器、復印機等辦公設備和照明產品、用水器具,由同等優先采購改為強制采購高效節能、節水、環境標志產品。建立節能和環境標志產品政府采購評審體系和監督制度,保證節能和綠色采購工作落到實處。(牽頭單位:縣財政局;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縣級各部門) (蒼溪縣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