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4.03.22
申請日:2023.12.26
分類號:C02F3/34(2023.01)I;C12N1/20(2006.01)I;C02F3/28(2023.01)I;C12R1/01(2006.01)N;C02F101/16(2006.01)N;C02F101/10(2006.01)N
摘要
本發明公開一種城市污水病原菌生態處理方法,具體為將乳酸菌、光合細菌和反硝化細菌混合后形成復合菌液,將所述復合菌液直接投放于城市污水系統中。本發明操作步驟簡單,通過復合益生菌劑生態抑制城市污水病原菌。三種益生菌種均適宜在城市污水中進行生長繁殖,三者可以分工協作,同時又可對其他菌種產生有益增益,三者有機結合,對城市污水中的病原菌和氮磷等有害物質進行抑制去除。
權利要求書
1.一種城市污水病原菌生態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乳酸菌、光合細菌和反硝化細菌混合后形成復合菌液,將所述復合菌液直接投放于城市污水系統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城市污水病原菌生態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光合細菌以及反硝化細菌的體積比例為(1~2):1:1。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城市污水病原菌生態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復合菌液的濃度為1*106~5*106CFU/mL。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城市污水病原菌生態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污水中包含氨氮、磷酸鹽、硫化物、弧菌、螺旋菌以及單胞菌中的至少兩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城市污水病原菌生態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的培養過程為將乳酸菌置于乳酸菌液體培養基中,進行恒溫發酵,完成所述乳酸菌的培養;培養后,所述乳酸菌的濃度為1*106~5*106CFU/mL。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城市污水病原菌生態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合細菌的培養過程為將光合細菌置于HCH培養基中,光照下恒溫培養;培養后,所述光合細菌的濃度為1*106~5*106CFU/mL。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城市污水病原菌生態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硝化細菌的培養過程為將反硝化細菌加入異養-反硝化培養基中,恒溫培養;培養后,所述反硝化細菌的濃度為1*106~5*106CFU/mL。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城市污水病原菌生態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乳酸菌培養基的制備方式為,將碳源、氮源、礦物質、檸檬酸氫二銨、乙酸鈉、硫酸鎂、硫酸錳以及吐溫-80溶于水中,滅菌后制得所述乳酸菌培養基。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城市污水病原菌生態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異養-反硝化培養基的制備方式為,將NH4Cl以及檸檬酸鈉加入K2HPO4、MgSO4、FeSO4以及MnSO4的混合溶液中,定容后,調節體系pH,滅菌后制得所述異養-反硝化培養基。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城市污水病原菌生態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HCH培養基的制備方式為,將檸檬酸鈉溶液、硫酸鎂溶液、硫酸銨溶液、氯化鈣溶液、磷酸二氫鉀溶液、磷酸氫二鉀溶液、Na2EDTA溶液、酵母膏溶液以及微量元素儲備液混合后,調節體系pH值,定容滅菌后,制得所述HCH培養基。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城市污水病原菌生態處理方法,從而解決現有技術中在處理城市污水時,厭氧細菌和兼性細菌處理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時,容易中毒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城市污水病原菌生態處理方法,將乳酸菌、光合細菌和反硝化細菌混合后形成復合菌液,將所述復合菌液直接投放于城市污水系統中。
優選的,所述乳酸菌、光合細菌以及反硝化細菌的體積比例為(1~2):1:1。
優選的,所述復合菌液的濃度為1*106~5*106CFU/mL。
優選的,所述城市污水中包含氨氮、磷酸鹽、硫化物、弧菌、螺旋菌以及單胞菌中的至少兩種。
優選的,所述乳酸菌的培養過程為將乳酸菌置于乳酸菌液體培養基中,進行恒溫發酵,完成所述乳酸菌的培養;培養后,所述乳酸菌的濃度為1*106~5*106CFU/mL。
優選的,所述光合細菌的培養過程為將光合細菌置于HCH培養基中,光照下恒溫培養;培養后,所述光合細菌的濃度為1*106~5*106CFU/mL。
優選的,所述反硝化細菌的培養過程為將反硝化細菌加入異養-反硝化培養基中,恒溫培養;培養后,所述反硝化細菌的濃度為1*106~5*106CFU/mL。
優選的,所述乳酸菌培養基的制備方式為,將碳源、氮源、礦物質、檸檬酸氫二銨、乙酸鈉、硫酸鎂、硫酸錳以及吐溫-80溶于水中,滅菌后制得所述乳酸菌培養基。
優選的,所述異養-反硝化培養基的制備方式為,將NH4Cl以及檸檬酸鈉加入K2HPO4、MgSO4、FeSO4以及MnSO4的混合溶液中,定容后,調節體系pH,滅菌后制得所述異養-反硝化培養基。
優選的,所述HCH培養基的制備方式為,將檸檬酸鈉溶液、硫酸鎂溶液、硫酸銨溶液、氯化鈣溶液、磷酸二氫鉀溶液、磷酸氫二鉀溶液、Na2EDTA溶液、酵母膏溶液以及微量元素儲備液混合后,調節體系pH值,定容滅菌后,制得所述HCH培養基。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術效果:
本發明公開一種城市污水病原菌生態處理方法,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乳酸菌、光合細菌和反硝化細菌混合后形成復合菌液,將所述復合菌液直接投放于城市污水系統中,其中乳酸菌、光合細菌和反硝化細菌均是厭氧型細菌,適宜在厭氧環境中增殖生長,適宜于污水的厭氧環境;其次三者可以分工協作,乳酸菌可以產生乳酸,降低污水的pH,抑制病原菌生長,而光合細菌有利于改善污水環境,促進物質代謝,光合細菌無法去除污水中存在大量的高級脂肪酸類物質,在此過程中加入共生的乳酸菌群才可分解。反硝化細菌在厭氧環境下增殖能力強,對污水中的氮磷有降解作用,協同凈化水體,改變病原菌繁殖環境。最后,三種菌群互相可帶來正向增益,乳酸菌的低pH環境不會抑制光合細菌和反硝化細菌的增殖與生長,且光合細菌代謝產生的營養物質也會供給乳酸菌和反硝化細菌的大量增殖。
進一步的,乳酸菌、光合細菌以及反硝化細菌的體積比為(1~2):1:1,三種益生菌在處理城市污水過程中分別出于不同的生態位,該體積比盡量可使得環境自然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進一步的,所述復合菌液的濃度為1~5*106CFU/mL,可使得有效達到細菌生長的對數期,具有更高的活性,有利于更好的繁殖。。
進一步的,所述城市污水中包含氨氮、磷酸鹽、硫化物、弧菌、螺旋菌以及單胞菌中的至少兩種,可使得三種益生菌更有針對性,反硝化細菌針對氨氮、磷酸鹽和硫化物,益生菌可以抑制病原菌,光合細菌顯著降低氨氮、磷酸鹽和硫化物,使水質變好。
(發明人:翟月;劉隨心;張超鋒;詹建國;王鵬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