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0.03
申請日:2023.05.19
分類號:C02F3/32(2023.01)I;C02F103/36(2006.01)N;C02F101/10(2006.01)N;C02F101/16(2006.01)N
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甾體化合物生產廢水的處理方法,其包括在甾體化合物生產廢水中培養蛋白核小球藻,其中培養溫度為18‑32℃,培養時間為1‑14天,且蛋白核小球藻的質量與廢水的體積之比為5‑50g/L。本發明提供的處理方法操作簡單、耗能低,能夠同時有效去除甾體化合物生產廢水中殘留的甾體化合物、有機物、氨氮和磷等污染物質,從而實現對廢水降解和資源再利用。
權利要求書
1.一種甾體化合物生產廢水的處理方法,其包括在甾體化合物生產廢水中培養蛋白核小球藻,其中培養溫度為18-32℃,培養時間為1-14天,且蛋白核小球藻的質量與廢水的體積之比為5-50g/L。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中,所述培養溫度為25-32℃,優選為28-32℃,最優選為30℃;優選地,所述培養時間為1-7天,例如至少48小時;優選地,所述蛋白核小球藻的質量與廢水的體積之比為10-30g/L。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處理方法,其中,所述處理方法包括在光照條件下在甾體化合物生產廢水中培養蛋白核小球藻;優選地,所述光照條件為自然光照條件。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處理方法,其中,所述甾體化合物生產廢水的氨氮濃度為45-170mg/L,優選為45-108mg/L,最優選為50-60mg/L。
5.根據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處理方法,其中,所述處理方法包括:依次在調節池、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和二沉池中處理所述甾體化合物生產廢水,且在處理期間在調節池、升流式厭氧污泥床或二沉池中一個或多個中加入蛋白核小球藻進行培養;優選地,在處理期間在調節池、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和二沉池中均加入蛋白核小球藻進行培養。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利用微藻來處理甾體化合物生產廢水的方法,其操作簡單、耗能低,能夠同時有效去除甾體化合物生產廢水中殘留的甾體化合物、有機物、氨氮和磷等污染物質,從而實現對廢水降解和資源再利用。
一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甾體化合物生產廢水的處理方法,其包括在甾體化合物生產廢水中培養蛋白核小球藻,其中培養溫度為18-32℃,培養時間為1-14天,且蛋白核小球藻的質量與廢水的體積之比為5-50g/L。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案,所述培養溫度為25-32℃,優選為28-32℃,最優選為30℃。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案,所述培養時間為1-7天,例如至少48小時。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案,所述蛋白核小球藻的質量與廢水的體積之比為10-30g/L,最優選為20g/L。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案,所述處理方法包括在光照條件下在甾體化合物生產廢水中培養蛋白核小球藻。優選地,所述光照條件為自然光照條件。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案,所述甾體化合物生產廢水的氨氮濃度為45-170mg/L。優選地,所述甾體化合物生產廢水的氨氮濃度為45-108mg/L,最優選為50-60mg/L。
根據本發明的一些實施方案,所述處理方法包括:依次在調節池、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和二沉池處理中所述甾體化合物生產廢水,且在處理期間在調節池、升流式厭氧污泥床或二沉池中一個或多個中加入蛋白核小球藻進行培養。優選地,在處理期間在調節池、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和二沉池中均加入蛋白核小球藻進行培養
本發明對調節池、升流式厭氧污泥床和二沉池分別加入的蛋白核小球藻的質量與廢水的體積之比沒有特別的限定,只要使加入的蛋白核小球藻的總質量與廢水的體積之比為5-50g/L即可。
微藻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理污水手段,完全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不僅操作簡單、耗能低,而且能夠同時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氨氮和磷等物質。由于藻類的再利用價值比較高,還可將處理污水后的微藻采集回收,不僅起到了治理污水的作用,而且還能夠將微藻作為飼料、燃料等。利用微藻治理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城市廢水等各類污水促進了淡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造福全人類的生命與健康。然而,對于甾體化合物生產廢水而言,由于其組成與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城市廢水等各類污水存在明顯差異,特別是殘余的甾體化合物的存在,使得其凈化處理成為廢水處理領域中的一項難題。
本發明經研究意外地發現,在眾多種類的用于污水處理的微藻中,蛋白核小球藻具有高效的凈化能力,從而能夠治理含甾體化合物的工業廢水。針對蛋白核小球藻對廢水中的甾體化合物的降解能力以及COD(化學需氧量)、氨氮及磷的去除效果的深入研究表明,該微藻去除磷的效果最強,最高去除率可達99.1%,出水磷小于1mg/L。將處理污水后的蛋白核小球藻回收采集,計算出藻濃度為0.7mg/L(干重),這些蛋白核小球藻回收處理之后可加工成食品添加劑、機肥、飼料等,具有很高的再利用價值。
(發明人:常尚風;王青宇;樊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