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09.01
申請日:2023.07.10
分類號:C02F11/122(2019.01)I;C02F11/00(2006.01)I
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反沖洗過濾污泥脫水壓濾裝置,包括壓濾箱體,所述壓濾箱體內設置第一壓箱、第二壓箱和第三壓箱,所述第一壓箱、第二壓箱和第三壓箱上方分別設置有第一抽壓機構、第二抽壓機構和第三抽壓機構,所述第一壓箱左側下端設置有聯通管道,所述第一壓箱與所述第二壓箱之間設置有第一抽壓空間,所述第一抽壓空間與所述第一抽壓機構連接,所述第一壓箱內安裝有第一擠壓板,所述第一壓濾板右側設置所述第一抽壓空間,所述第二壓箱左側設置有第二擠壓板,所述第三壓箱右側設置有第三抽壓空間;通過三級抽壓機構將反沖洗污泥進行及時清洗,同時能夠通過分級處理不斷進行水分抽取,達到污泥含水率小于5%的目的,便于污泥的處理。
權利要求書
1.一種反沖洗過濾污泥脫水壓濾裝置,包括壓濾箱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濾箱體內設置第一壓箱、第二壓箱和第三壓箱,所述第一壓箱、第二壓箱和第三壓箱上方分別設置有第一抽壓機構、第二抽壓機構和第三抽壓機構,所述第一壓箱左側下端設置有聯通管道,所述第一壓箱與所述第二壓箱之間設置有第一抽壓空間,所述第一抽壓空間與所述第一抽壓機構連接,所述第一壓箱內安裝有第一擠壓板,所述第一擠壓板通過連桿機構連接于所述第一壓箱內側上,所述第一擠壓板右側設置污泥進口,所述污泥進口連接污泥腔體,所述污泥腔體右側設置有第一壓濾板,所述第一壓濾板右側設置所述第一抽壓空間,所述第二壓箱左側設置有第二擠壓板,所述第二擠壓板右側設置有進泥口,所述進泥口與所述聯通管道連接,所述進泥口右側設置有第二壓濾板,所述第二壓濾板右側設置有第二抽壓空間,所述第二抽壓空間與所述第二抽壓機構連接,所述第二壓箱與所述第三壓箱之間設置有升降裝置,所述第三壓箱右側設置有第三抽壓空間,所述第三抽壓空間與所述第三抽壓機構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反沖洗過濾污泥脫水壓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壓濾箱體為密封結構,所述第一抽壓機構包括抽壓管和抽壓電機,所述抽壓管連接于所述第一抽壓空間,所述抽壓管上端連接真空管,所述真空管后端連接有反向文丘里管,反向所述文丘里管一端密封,反向所述文丘里管上端設置抽吸管,所述抽吸管前側下端設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連接儲水箱,所述抽吸管與所述抽壓電機連接,所述第一抽壓機構與所述第二抽壓機構、第三抽壓機構結構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反沖洗過濾污泥脫水壓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安裝于反向所述文丘里管由收窄段向下擴張處下側管壁上,所述抽壓管安裝于反向所述文丘里管收窄短向上擴張處上側位置管壁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反沖洗過濾污泥脫水壓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桿機構包括雙連桿,所述雙連桿安裝于所述第一壓箱左側壁上,所述雙連桿一端連接于第一擠壓板,所述雙連桿另一端滑動連接于滑動支架上,所述擠壓板與所述第一壓箱密封滑動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反沖洗過濾污泥脫水壓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動支架下端設置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通過限位開關控制,所述限位開關設置于所述污泥進口右側,所述第一擠壓板移動過所述污泥進口后,所述限位開關啟動所述驅動電機轉動帶動所述雙連桿向右側推進。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反沖洗過濾污泥脫水壓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腔體由所述第一擠壓板、第一壓箱、壓濾板組成,所述污泥腔體在擠壓過程中根據所述第一擠壓板的移動逐漸縮小。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反沖洗過濾污泥脫水壓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抽壓機構的抽壓壓力小于所述第二抽壓機構的抽壓壓力,所述第二抽壓機構的抽壓壓力小于所述第三抽壓機構的抽壓壓力。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反沖洗過濾污泥脫水壓濾裝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擠壓板滑動連接于所述第二壓箱內,所述第二擠壓板左側與所述第二壓箱之間設置擠壓空間,所述擠壓空間與所述第二抽壓機構連接,所述第二抽壓機構通過第二抽壓管與所述擠壓空間連接,通過第二抽壓管為所述擠壓空間提供擠壓驅動,所述第二擠壓板與所述第二壓濾板接觸時第二抽壓機構完成抽壓操作。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反沖洗過濾污泥脫水壓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升降臺,所述升降臺安裝于所述第三壓箱上端,所述升降臺包括升降電機,所述升降電機連接升降鏈,所述升降鏈與升降門連接,所述升降門設置于所述第二壓箱與第三壓箱之間,所述第二壓箱與第三壓箱底部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二滑軌和第三滑軌,所述第二滑軌和第三滑軌在所述第二壓箱和第三壓箱之間間隙設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反沖洗過濾污泥脫水壓濾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壓濾板安裝于所述第二滑軌上,所述第二壓濾板下端設置有滑輪,所述滑輪滑動連接于所述第二滑軌上。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反沖洗過濾污泥脫水壓濾裝置,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通過三級抽壓機構將反沖洗污泥進行及時清洗,同時能夠通過分級處理不斷進行水分抽取,達到污泥含水率小于5%的目的,便于污泥的處理。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反沖洗過濾污泥脫水壓濾裝置,包括壓濾箱體,所述壓濾箱體內設置第一壓箱、第二壓箱和第三壓箱,所述第一壓箱、第二壓箱和第三壓箱上方分別設置有第一抽壓機構、第二抽壓機構和第三抽壓機構,所述第一壓箱左側下端設置有聯通管道,所述第一壓箱與所述第二壓箱之間設置有第一抽壓空間,所述第一抽壓空間與所述第一抽壓機構連接,所述第一壓箱內安裝有第一擠壓板,所述第一擠壓板通過連桿機構連接于所述第一壓箱內側上,所述第一擠壓板右側設置污泥進口,所述污泥進口連接污泥腔體,所述污泥腔體右側設置有第一壓濾板,所述第一壓濾板右側設置所述第一抽壓空間,所述第二壓箱左側設置有第二擠壓板,所述第二擠壓板右側設置有進泥口,所述進泥口與所述聯通管道連接,所述進泥口右側設置有第二壓濾板,所述第二壓濾板右側設置有第二抽壓空間,所述第二抽壓空間與所述第二抽壓機構連接,所述第二壓箱與所述第三壓箱之間設置有升降裝置,所述第三壓箱右側設置有第三抽壓空間,所述第三抽壓空間與所述第三抽壓機構連接。
所述壓濾箱體為密封結構,所述第一抽壓機構包括抽壓管和抽壓電機,所述抽壓管連接于所述第一抽壓空間,所述抽壓管上端連接真空管,所述真空管后端連接有反向文丘里管,反向所述文丘里管一端密封,反向所述文丘里管上端設置抽吸管,所述抽吸管前側下端設置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連接儲水箱,所述抽吸管與所述抽壓電機連接,所述第一抽壓機構與所述第二抽壓機構、第三抽壓機構結構相同。
所述回流管安裝于反向所述文丘里管由收窄段向下擴張處下側管壁上,所述抽壓管安裝于反向所述文丘里管收窄短向上擴張處上側位置管壁上。
所述連桿機構包括雙連桿,所述雙連桿安裝于所述第一壓箱左側壁上,所述雙連桿一端連接于第一擠壓板,所述雙連桿另一端滑動連接于滑動支架上,所述擠壓板與所述第一壓箱密封滑動連接。
所述滑動支架下端設置有驅動電機,所述驅動電機通過限位開關控制,所述限位開關設置于所述污泥進口右側,所述第一擠壓板移動過所述污泥進口后,所述限位開關啟動所述驅動電機轉動帶動所述雙連桿向右側推進。
所述污泥腔體由所述第一擠壓板、第一壓箱、壓濾板組成,所述污泥腔體在擠壓過程中根據所述第一擠壓板的移動逐漸縮小。
所述第一抽壓機構的抽壓壓力小于所述第二抽壓機構的抽壓壓力,所述第二抽壓機構的抽壓壓力小于所述第三抽壓機構的抽壓壓力。
第二擠壓板滑動連接于所述第二壓箱內,所述第二擠壓板左側與所述第二壓箱之間設置擠壓空間,所述擠壓空間與所述第二抽壓機構連接,所述第二抽壓機構通過第二抽壓管與所述擠壓空間連接,通過第二抽壓管為所述擠壓空間提供擠壓驅動,所述第二擠壓板與所述第二壓濾板接觸時第二抽壓機構完成抽壓操作。
所述升降裝置包括升降臺,所述升降臺安裝于所述第三壓箱上端,所述升降臺包括升降電機,所述升降電機連接升降鏈,所述升降鏈與升降門連接,所述升降門設置于所述第二壓箱與第三壓箱之間,所述第二壓箱與第三壓箱底部兩側分別設置有第二滑軌和第三滑軌,所述第二滑軌和第三滑軌在所述第二壓箱和第三壓箱之間間隙設置。
所述第二壓濾板安裝于所述第二滑軌上,所述第二壓濾板下端設置有滑輪,所述滑輪滑動連接于所述第二滑軌上。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過第一壓箱、第二壓箱和第三壓箱,完成對污泥的初步水分排出,二次水分抽壓排出,形成干餅,三次抽壓,在負壓過程中形成對干餅的再次高負壓抽吸,同時在負壓作用下降干餅粉碎,形成粉末便于收集,提高污泥水分的去除,使污泥成粉狀排出,不會出現板結情況,實現污泥的較好處理。
2、通過第一抽壓機構完成對將污泥中水分排出,在排出過程中為保證抽壓效率,在真空管后端設置反向文丘里管進行下端水分收集,上端進行抽壓,使第一抽壓空間負壓增加,從而提高壓濾板對水分的過濾效率,同時在進行水分壓濾過程中將第一擠壓板進行擠壓提高水分的排出。
3、通過擴張在進行水分與空氣抽壓中,水分延下壁流出至回流管中,負壓通過上端抽壓管完成抽壓,達到水分與壓力分離的作用,提升水分的收集,同時不干擾抽壓效果。
4、通過第一抽壓機構完成對將污泥中水分排出,在排出過程中為保證抽壓效率,在真空管后端設置反向文丘里管進行下端水分收集,上端進行抽壓,使第一抽壓空間負壓增加,從而提高壓濾板對水分的過濾效率,同時在進行水分壓濾過程中將第一擠壓板進行擠壓提高水分的排出。
5、通過第二抽壓管為所述擠壓空間提供擠壓驅動,所述第二擠壓板與所述第二壓濾板接觸時第二抽壓機構完成抽壓操作;第二擠壓板在在較高負壓過程中前移,將進入第二階段的污泥進行擠壓過濾,由于已進行過第一階段的負壓抽壓,污泥量大大降低,對第二壓箱容量較小,可迅速進行擠壓,水分過濾,在水分抽取后,通過升降裝置將第二壓濾板直接移動支第三壓箱內進行處理。
(發明人:范莉;朱俊杰;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