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皮革工業的迅速發展,制革廢水對環境的危害越來越大。目前,市場環境競爭日益激烈,皮革及其制品的發展潛力不容忽視,全球皮革需求總量約為1.0×108m2,我國有大中小型皮革制造廠20000余家,年廢水排放量可達2×108t以上,皮革產量約占全球的23.33%。制革廢水水質水量波動大、成分復雜、污染負荷重、產泥量大,含有不易生物降解的有機物、無機鹽類以及Cr3+和S2-等有毒化合物,是一種較難治理的工業廢水。因此高效處理皮革廢水,優化生態環境,在環境保護方面具有重大意義。皮革廢水的來源和特點1皮革廢水的來源:皮革廢水主要來源于制革工序中的鞣前工段、鞣制工段和整飾工段。其中,鞣前工段的污水排放量和污染負荷約占整個工藝的60%和70%;鞣制工段和整飾工段的污水排放量分別占廢水總量的5%和30%左右。
皮革廢水的特點:1)皮革在生產加工按工段間歇排放廢水,因此廢水流量及水質在各個時間段內有較大的波動;2)由于有機原料、染料、鞣制劑和助劑的使用,皮革廢水的濃度和色度很高;3)可生化性好,但廢水的生化降解速度較慢,生化時間大于20h后,才有近75%的去除率;4)懸浮物濃度高,易腐敗,污泥量大,這增加了固液分離的難度,使污泥的處理成為又一大難點;5)毒性強,廢水中含有S2-和總鉻等無機化合物;6)在不同的制作工序中,廢水的氨氮質量濃度分布不均,如脫灰軟化工序可達4200~5700mg/L,浸水脫毛和浸酸鞣制工序中氨氮質量濃度分布在60~180mg/L之間,加大了氨氮處理的難度。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術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