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日2015.10.19
公開(公告)日2016.04.06
IPC分類號C02F3/00
摘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污水處理用高效掛膜填料系統,上述填料系統包括預培養裝置、填料裝置、輸送裝置,控制器。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污水處理用高效掛膜填料系統的掛膜方法,包括菌液準備,微生物預培育,適應性生長,高效掛膜四個步驟。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污水處理用高效掛膜填料系統和掛膜方法,解決現有技術填料系統的填料結構無法調整,填料系統在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無法根據污水成分而人工控制和干預來改變掛膜形態,微生物掛膜在新填料或更換填料的過程中,存在掛膜和污水處理空白期,安裝更換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的問題。
權利要求書
1.污水處理用高效掛膜填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系統包括預培養裝置、填料裝置、輸送裝置,控制器;
預培養裝置,包括設置在污水處理池旁的輸送車(5),所述輸送車(5)上設有培育或輸送微生物菌液的掛膜倉(51);
填料裝置,包括設于污水處理池(6)中的支架(1),所述支架(1)上設有多個用于掛膜的填料單元(2);所述填料單元(2)包括緩釋件(21),所述緩釋件(21)內部設有緩釋腔(22),所述緩釋件(21)側壁上設有菌液緩釋孔,側壁外側軸向層疊設有多個可張開收攏的傘面結構(23),所述傘面結構(23)由多個竹絲件(231)沿緩釋件(21)外壁水平環周陣列構成,所述竹絲件(231)一端鉸接在緩釋件(21)上,多個所述竹絲件(231)的另一端通過環形彈力繩(232)相連;
輸送裝置,包括橫跨污水處理池的可往復移動的移動平臺(3),固定在污水處理池旁的工作臺(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用高效掛膜填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緩釋
腔(22)內設有海綿套(24),所述海綿套(24)內設有內膽(25),所述內膽(25)上設有緩釋微孔,所述內膽(25)與帶電磁開關閥的供水支管(26)相連,所述供水支管(26)匯攏于主管,所述主管設置于污水處理池岸邊,所述電磁開關閥與控制器電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處理用高效掛膜填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
上設有電動泵和壓力表,所述電動泵通過可拆卸式管路與所述掛膜倉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用高效掛膜填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
平臺橫跨污水處理池的兩端底部均設有第一導軌(7),所述移動平臺(3)頂部設第二導軌(8),所述第二導軌(8)上設有軌道車(9),所述軌道車(9)上設有整體提升和下放支架(1)和填料單元(2)的電葫蘆。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污水處理用高效掛膜填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
處理池(6)的一側還設有用于輸送軌道車(9)和填料單元(2)的第三軌道(10),所述第三軌道(10)垂直于所述第一軌道(7),并與所述第二軌道(8)水平對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用高效掛膜填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
器設置于所述輸送車(5)上,所述輸送車(5)上還設有觸控屏。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處理用高效掛膜填料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
單元(2)上還設有貫穿連接多個傘面結構(23)的拉索(27),所述拉索(27)一端與套在所述緩釋件(21)上端的環形氣囊(28)相連,所述氣囊(28)通過供氣管(29)與供氣主管相連,所述供氣主管上設有氣泵,所述氣泵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
說明書
污水處理用高效掛膜填料系統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填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污水處理用高效掛膜填料系統。
背景技術
污水處理池或污水處理倉中經常用到填料,通過在填料上生成生物膜來達到凈化水體的目的。現有技術填料的品種和形態多樣,但是,現有技術的填料和填料系統存在下列技術缺點:
首先,現有技術的填料和填料系統其結構通常都是固定的,無法調整,無法根據掛膜的多少來進行調整;
其次,現有技術的填料系統,一般放置進入污水處理池或者污水處理倉后,其掛膜狀態無法進行有效干預,不能夠根據污水的成分而人工調整,只能通過長時間微生物自然生長來緩慢改變,這嚴重影響了掛膜和污水處理的效率;
再次,將新的填料或更換填料投入污水處理池中,到微生物自然生長到微生物掛膜形成,其過程較長,存在一段時間的掛膜和污水處理空白期;
最后,現有技術的填料系統,其填料的放置和填料的更換過程均采用人工方式,整個安裝過程緩慢,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同時污水處理池存在惡臭,嚴重影響工人工作效率和健康,而隨著勞動力成本的逐年增加,迫切需要開發一種能夠自動完成填料系統的裝載和更換的系統。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污水處理用高效掛膜填料系統和掛膜方法,解決現有技術填料系統的填料結構無法調整,填料系統在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無法根據污水成分而人工控制和干預來改變掛膜形態,微生物掛膜在新填料或更換填料的過程中,存在掛膜和污水處理空白期,安裝更換效率低下,人力成本高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污水處理用高效掛膜填料系統,上述填料系統包括預培養裝置、填料裝置、輸送裝置,控制器。
預培養裝置,包括設置在污水處理池旁的輸送車,上述輸送車上設有培育或輸送微生物菌液的掛膜倉。
填料裝置,包括設于污水處理池中的支架,上述支架上設有多個用于掛膜的填料單元;上述填料單元包括緩釋件,上述緩釋件內部設有緩釋腔,上述緩釋件側壁上設有菌液緩釋孔,側壁外側軸向層疊設有多個可張開收攏的傘面結構,上述傘面結構由多個竹絲件沿緩釋件外壁水平環周陣列構成,上述竹絲件一端鉸接在緩釋件上,多個上述竹絲件的另一端通過環形彈力繩相連。
輸送裝置,包括橫跨污水處理池的可往復移動的移動平臺,固定在污水處理池旁的工作臺。
作為優選,上述緩釋腔內設有海綿套,上述海綿套內設有內膽,上述內膽上設有緩釋微孔,上述內膽與帶電磁開關閥的供水支管相連,上述供水支管匯攏于主管,上述主管設置于污水處理池岸邊,上述電磁開關閥與控制器電連接。
作為優選,上述主管上設有電動泵和壓力表,上述電動泵通過可拆卸式管路與上述掛膜倉相連。
作為優選,上述移動平臺橫跨污水處理池的兩端底部均設有第一導軌,上述移動平臺頂部設第二導軌,上述第二導軌上設有軌道車,上述軌道車上設有整體提升和下放支架和填料單元的電葫蘆。
作為優選,上述污水處理池的一側還設有用于輸送軌道車和填料單元的第三軌道,上述第三軌道垂直于上述第一軌道,并與上述第二軌道水平對齊。
作為優選,上述控制器設置于上述輸送車上,上述輸送車上還設有觸控屏。
作為優選,上述填料單元上還設有貫穿連接多個傘面結構的拉索,上述拉索一端與套在上述緩釋件上端的環形氣囊相連,上述氣囊通過供氣管與供氣主管相連,上述供氣主管上設有氣泵,上述氣泵與上述控制器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方法是,一種污水處理用高效掛膜填料系統的掛膜方法,上述掛膜方法步驟如下:
第一步,菌液準備:制造上述掛膜倉,并在上述掛膜倉內添加或培育多種適用于污水微生物掛膜的濃縮型菌液,再將掛膜倉移動到需要添加掛膜填料的污水處理池旁;
第二步,微生物預培育:將多個上述填料單元浸沒在掛膜倉的菌液中小時,填料單元的緩釋腔中充滿菌液,微生物開始在填料單元中開始預培育或接種;
第三步,適應性生長:將經過第二步處理后的填料單元利用輸送裝置裝配到污水處理池中,同時緩釋腔中的菌液緩慢釋出,并在竹絲件上開始掛膜;
第四步,高效掛膜:緩釋腔中的菌液釋放完畢,進入穩定高效快速掛膜階段。
作為優選,上述第四步中還包括菌劑補充過程,根據目測觀察污水填料單元的掛膜效果,往填料機構中補充不同類型的微生物菌種。
作為優選,上述第四步中還包括掛膜間隙調整過程,當掛膜增加到一定程度,控制器控制上述氣泵往氣囊中充氣,氣囊充氣后,向上浮起來,帶動拉索上升,拉索拉動層疊在一起的傘面結構擴張,使得填料單元掛膜間隙增加,增加填料單元的掛膜率。
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污水處理用高效掛膜填料系統和掛膜方法,具有以下優點:
優點一,與現有技術的固定不可調整結構的填料單元相比,本實用新型可調節填料單元密度,以及根據掛膜的階段,自動控制并調整掛膜空間的大小。
優點二,填料單元放置到污水處理池后,根據污水的狀態和成分,通過補充或更換緩釋腔中的菌液,通過人工調整干預,改變污水處理微生物膜的種類,以適應污水成分的改變。
優點三,通過人工添加高濃度菌液,縮短微生物轉換時間,加快微生物掛膜的形成,使得新的填料或更換填料投入污水處理池中,減少掛膜和污水處理空白期或消除空白期;
優點四,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填料系統,其填料的放置和填料的更換過程均采用自動方式,整個安裝過程簡單,效率高,大大降低人力和時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