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絮凝工藝作為制藥廢水的好氧/厭氧生物法或酸析法的后續處理工藝,用來去除污染物在厭氧生物降解和酸析法中產生的粒徑較大、絮凝性能好的懸浮態和膠體態雜質,從而實現廢水處理目標,是化學絮凝在該領域應用的典型。采用UASB-生物接觸氧化-絮凝沉淀處理高濃度皂素生產廢水,絮凝反應池進水COD的質量濃度約600mg/L,投加硫酸亞鐵絮凝劑為30mg/L,絮凝沉淀1.5h后,COD去除率在60%以上。孫劍輝等將絮凝工藝作為厭氧生物處理的后續處理工藝進行了研究,試驗中,Zn5-ASA制藥廢水砂濾后經UBF復合式厭氧反應器厭氧處理后出水的色度仍達到3000倍左右,當在出水中加入聚合硅酸鋁鐵絮凝劑后快速生成沉降性能良好的黃綠色絮凝物,出水清澈透明,COD的質量濃度遠低于1000mg/L,色度小于10倍,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別在20%和99.8%,系統出水水質遠小于GB8978-1996《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三級排放標準;青霉素和頭孢類抗生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含低級醇酯、抗生素、發酵酸、藥物殘渣等有害物的高濃度有機廢水。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曲宏偉等依據廢液在酸性條件下雜質的溶解度降低并析出沉淀的原理,采用酸析-絮凝組合工藝對其進行處理,原水COD的質量濃度約960g/L,投加氯化鐵絮凝劑500mg/L,反應3h,處理后廢水水質澄清,COD去除率達89.3%,再結合其它工藝適當處理即可做到達標排放,取得明顯的經濟效益;肖潔松采用相同的方法對抗生素釜底殘液進行處理同樣取得了良好的處理效果,原水COD的質量濃度約360g/L,投加氯化鐵絮凝劑500mg/L,反應2h,COD去除率高達91%以上。將絮凝法作為制藥廢水的后續處理工藝是一種全新的水處理思路,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采用該工藝可以產生顯著效益。但目前的重視程度和研究開發都遠遠不夠,因而要引起足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