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工業是高能耗、高水耗的產業之一。目前,我國鋼鐵工業年耗水量約32億m3。為了節約水資源,與工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相適應,對鋼鐵工業廢水進行深度處理后再生回用,以降低噸鋼耗新水量,減少污水外排。選擇合理的廢水深度處理工藝,保障生產過程和回用水使用設備的安全是鋼鐵工業廢水回用的關鍵之一。
目前,很多鋼鐵企業已經進行了污水回用的工作,大部分是采用傳統的處理技術,如生化降解、混凝沉淀、氣浮、過濾等,但因鋼鐵工業廢水成分復雜,經傳統工藝處理后的水不能有效去除其中的污染物,無法滿足生產用新水要求,限制了回用的范圍。
因此,針對企業排污水的水質狀況,采用有效的深度處理工藝,可以使回用水滿足各用水點的要求,最終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這一需求促進了更多、更新的水處理技術的發展。而將膜分離技術與傳統處理工藝結合的膜集成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污水回用的深度處理問題,從而拓展了污水回用的深度和廣度,并使膜分離技術得到了大規模的推廣應用。廢水深度處理是指城市污水或工業廢水經一級、二級處理后,為了使污水作為凈水資源回用于生產或生活的進一步水處理過程。國內外常用的深度處理的方法有絮凝沉淀法、砂濾法、活性炭法、臭氧氧化法、膜分離法、離子交換法、電解處理、濕式氧化法、蒸發濃縮法等物理化學方法與生物脫氮、脫磷法等。深度處理方法費用昂貴,管理較復雜。目前國內應用最多的深度處理方法是膜分離法,其他多種深度處理方法也是目前研究的熱點。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徐銅文等把雙極膜和單級膜結合使用并應用于冶金工業酸性廢液中回收酸和堿性廢液中回收堿,以及含氟廢液中氟離子及其他金屬離子的回收。結果表明,在KOH的回收,鐵、鉻的分離等方面雙極膜均有其他過程不可替代的作用。田博以五礦營口中板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經過預處理達到相應標準后作為原水水源,以超濾膜組件為核心,建立超濾處理單元的試驗裝置,研究了超濾膜技術在冶金廢水深度處理中的應用,結果表明,超濾膜對廢水濁度的去除率在94%以上;對膠體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產水SDI小于3;對有機物去除率在49%以上;出水的余氯在0.1mg/L以下,對余氯的去除率大于99%。劉楠薇對超濾-反滲透雙膜法在鋼鐵工業綜合污水處理回收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證明了雙膜法在鋼鐵工業廢水處理回收應用中是可行性。確定了超濾膜的通量為40L/min,濃縮液外排量為0,回流為7.5L/min時超濾產水濁度小于0.1NTU,電導率小于30μs/cm,脫鹽率大于98%。趙輝等對多介質過濾-超濾-反滲透法的廢水深度處理工藝進行了改進。針對MMF-UF-RO廢水深度處理工藝易發生污堵的問題,采用在MMF裝置前加入NaOH混凝沉淀工藝代替加入聚合氯化鋁絮凝劑的原工藝。結果表明,原工藝過濾后膜通量下降35%,改進后的工藝膜通量基本無變化。改進工藝UF裝置出水中除SiO2,其他物質的質量濃度遠小于原工藝UF裝置出水,可有效改善RO裝置的進水水質。翟建文等對膜裝置深度處理鋼鐵廢水做了改進,及在超濾膜前在線投加粉末活性炭-三氯化鐵混合絮凝劑,對促進系統穩定運行效果明顯,有效解決了膜污染的發生。徐竟成等研究了采用錳砂填料人工濕地深度處理鋼鐵企業的達標排放廢水,并與礫石填料人工濕地的處理效果進行對比。結果表明,錳砂填料人工濕地具有持續而穩定的鐵、錳去除效果,對其去除率均在90%以上,當進水總鐵和Mn2+濃度分別為0.3~1.2mg/L和0.2~1.1mg/L時。相應的出水濃度基本保持在0.05mg/L以下,達到了回用水水質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