酚類物質實際上是一大類相似化合物的總稱,包括苯酚的取代物、多元酚、氯酚、硝基酚及苯氧基酸等〔1〕。酚類物質是一類重要的基本有機合成材料,大量應用于工業制造中。與之相關的如煤氣、焦化、石油、化工、制劑制藥、油漆等行業均會排放大量含酚廢水〔2〕。含酚廢水不僅能造成農業和漁業的損失,若長期飲用被酚污染的水,還會危害人體健康。含酚廢水處理技術的研發是目前污水處理領域的熱點之一。
Fenton試劑是一種通過Fe2+和H2O2之間的鏈式反應,催化生成羥基自由基(•OH)的試劑,•OH的氧化還原電位為2.8V,是一種強氧化劑〔3〕。由于•OH具有氧化性強、反應速度快等特點,其在給水和廢水高級氧化處理中的研究較多〔4,5,6〕。在動力學的研究中,目前大都以單一有機物濃度作為測定對象,Fenton氧化目標物質過程會產生很多中間物質,而•OH氧化又沒有特異性〔7,8,9〕,因此采用COD這種綜合指標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動力學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未見關于此類研究的報道。
采用Fenton法處理廢水時,普遍存在H2O2利用率不高的現象,從而造成H2O2的大量浪費,提高了該技術的應用成本并限制了其應用范圍。研究發現,當Fenton試劑的投加量不足以氧化掉廢水中所有的COD時,H2O2的利用率相對較高,因此分批投加Fenton試劑理論上可有效提高H2O2的利用率,降低其應用成本,但目前缺乏關于分批投加反應終點的研究。因此,通過試驗采用幾種典型模擬含酚廢水對此進行了系統探討,研究了ORP與COD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及相關性,分析了ORP作為Fenton試劑分批投加在線控制參數的可行性,同時就不同廢水COD氧化動力學進行了對比研究,其結果可為下一步進行實際廢水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并為Fenton技術的應用提供基礎參數。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研究采用批式試驗進行,所用裝置為六聯攪拌機(MY3000-6J,潛江梅宇儀器有限公司)。試驗用水為模擬配水,3種模擬配水的苯酚、間甲酚、鄰甲酚的初始質量濃度均為100mg/L。試驗所用H2O2為分析純30%H2O2溶液。
1.2試驗方法
在3個燒杯中分別放入配制好的苯酚廢水各1L,將其置于六聯攪拌機上,恒定溫度20℃,攪拌轉速300r/min。用0.1mol/L的NaOH和H2SO4調節水樣初始pH至4,分別加入一定量的FeSO4•7H2O,待攪拌均勻后迅速加入定量的H2O2。試驗所用Fenton試劑按n(H2O2)∶n(Fe2+)=15∶1的比例混合,并根據理論計算投加去除廢水中50%、100%、200%COD所需H2O2的量〔10〕。以加入H2O2時刻為t=0時刻,每分鐘記錄一次ORP值,并在3、10、20、30、45、60min取樣進行測定分析。鄰甲酚和間甲酚廢水試驗步驟同苯酚廢水。
試驗主要測定指標為COD和ORP。COD采用CTL-12型化學需氧量速測儀(承德市華通環保儀器有限公司)測定,ORP采用pH/Oxi340i測定儀(德國WTW公司)測定。
2結果和討論
2.1不同Fenton試劑理論投加量的COD處理效果比較
不同Fenton試劑投加量下處理3種廢水的試驗結果如圖1所示。從圖1可以看出,不同Fenton試劑投加量對3種酚類廢水均有一定的處理效果,且Fenton試劑的投加量大小對處理效果有較大影響,投加量越高,COD去除率越高。在維持n(H2O2)∶n(Fe2+)=15∶1不變的條件下,當投加可氧化掉廢水50%COD的H2O2理論投加量時,苯酚、間甲酚和鄰甲酚廢水中的COD在60min內可分別由238.3、251.9、251.9mg/L降到106.3、94.3、125.9mg/L;而當投加可氧化掉廢水200%COD的H2O2理論投加量時,苯酚、間甲酚和鄰甲酚廢水中的COD在60min內可分別降低到37.1、22.4、41.4mg/L。研究表明,H2O2是影響Fenton氧化反應的主要因素,體系中H2O2作為反應中的氧化劑,投加量較小時,•OH產生的數量相對較少;同時H2O2又是•OH的捕捉劑,H2O2投加過量時會捕捉新生成的•OH從而造成淬滅。因此當Fenton試劑的理論投加量從可氧化掉50%的COD增加到可氧化掉100%和200%的COD時,COD的去除率并未出現線性增加,其增加幅度逐漸變緩。
不同H2O2理論投加量下H2O2的實際利用率如表1所示。從表1可以看出,當H2O2投加量理論上可氧化掉廢水中50%的COD時,3種廢水的H2O2實際利用率均大于100%。Fenton氧化過程中會產生醌類物質,有研究表明,醌類物質發生氧化還原反應會產生大量的活性氧,進而導致氧激化反應的發生,從而產生額外的•OH,而•OH可以進一步氧化廢水中的有機物,所以出現了H2O2利用率大于100%的現象〔11〕。其具體的反應機理還有待深入研究。
當H2O2理論投加量分別為可氧化掉100%和200%的COD時,3種廢水的H2O2利用率均不足80%和50%。這是由于Fe2+對•OH有捕捉作用,Fe2++•OH→Fe3++OH-,并且•OH還可以自身反應,•OH+•OH→2H2O+O2,從而使•OH并不能完全被利用,同時H2O2投加量過高還會引起R•+•OH→ROH(R•為一個有機基團)的出現,使最初產生的•OH泯滅〔12,13〕,由此可見過量的H2O2投加雖然可提高COD去除率,但會造成Fenton試劑的大量浪費,從實際廢水處理角度上看并不經濟。所以在研究Fenton反應的過程中,可以考慮將Fenton試劑不足量分批投加。在反應過程中如能快速找到每次反應的終點,則可實現實時分批投加Fenton試劑,這將大幅度提高Fenton試劑的利用率。
2.2ORP在反應過程中的變化規律
在Fenton試劑投加量理論上可氧化掉廢水中50%的COD時,3種含酚廢水的ORP和COD隨時間的變化如圖2所示。
氧化還原反應實質上就是電子的轉移。反應物中,接受電子能力強的,其氧化性就強,稱其為強氧化劑。標準氫電極的電位規定為0,所以,氧化還原電位就是指在消除液接電位(即液體接界電勢差)的條件下,氧化還原電對組成的電極電位與標準氫電極電位之間的差值〔14〕,也稱作ORP。應用ORP作為污水處理過程控制參數的研究已有近20年的歷史,且仍是現階段研究的熱點之一。Fenton反應中,首先是Fe2+被H2O2氧化成Fe3+,同時生成了具有強氧化能力的羥基自由基(•OH),新生成的Fe3+一部分發生了水解,還有一部分繼續在反應中被中間產物HO2•還原為Fe2+,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主要進行的就是氧化還原反應。在有機物降解的過程中,起著分解有機物重要作用的羥基自由基(•OH),即是由氧化還原電位決定的。
由圖2可以看出,當H2O2加入后,ORP瞬間有了很大的提升。這是由于隨著H2O2的加入,有大量的Fe2+被氧化成Fe3+,此時Fe2+的含量迅速減少,具有強氧化性的•OH大量產生,所以反應中氧化態物質(主要是•OH和Fe3+)和還原態物質(主要是Fe2+)的比值會不斷地升高,根據能斯特方程,氧化態物質與還原態物質比值的升高使得氧化還原電位值不斷升高。但隨著反應的進行,Fenton氧化還原反應達到動態平衡,ORP的變化也逐漸趨于平緩,此時有機物的降解也趨于緩慢。從圖2可以看出,當ORP的變化達到平臺期時,廢水中的COD在隨后幾乎沒有明顯的降低,因此當Fenton試劑的投加不過量時,ORP和COD之間有很好的相關關系,可利用ORP的平臺期來實時判斷COD的變化情況,從而作為再次投加Fenton試劑的依據。
2.3動力學研究及比較
將H2O2投加量為1.6mL/L、FeSO4•7H2O投加質量濃度為292mg/L條件下苯酚、間甲酚、鄰甲酚廢水COD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分別與零級、一級、二級動力學方程進行擬合,結果表明,其均與二級動力學方程擬合后的相關系數最高。其動力學擬合曲線如圖3所示,動力學方程及參數如表2所示。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由Fenton試劑氧化苯酚、間甲酚、鄰甲酚廢水的動力學結果可知,Fenton試劑處理這些廢水的半衰期都很短,平均在26min左右,并且呈現降解速度間甲酚>苯酚>鄰甲酚的現象。這是由于3種酚類苯環都含有—OH,而—CH3是供電子基團,共軛作用使得苯環的電子云密度增大,根據親電加成規律,電子云密度越大越有利于羥基自由基的進攻,從而易于發生氧化反應;另外供電子基團還可以令苯環的活性增大,使羥基自由基的進攻變得容易,而且供電子基團的供電性越強越容易發生反應〔15〕,但由于鄰甲酚的“鄰位效應”使得其空間結構和基團的活性發生改變,穩定性增加,氧原子電荷密度變小,反應速率呈現間甲酚>苯酚>鄰甲酚的規律,所以出現了上述反應現象。
3結論
(1)Fenton氧化法對含苯酚、間甲酚和鄰甲酚廢水均具有較高的處理效果,H2O2投加量對含酚廢水的處理效果有很大影響,其直接影響廢水中污染物的降解程度。但過量投加H2O2,H2O2利用率并不高,造成H2O2大量浪費。
(2)Fenton反應中,當Fenton試劑投加不過量時,ORP的變化呈現先升高而后趨于平緩的規律,此時ORP和COD之間的變化可呈現良好的相關性,可將ORP作為Fenton試劑分批投加的控制參數。
(3)Fenton氧化處理苯酚、間甲酚、鄰甲酚廢水均符合二級動力學模式,其氧化速率順序為間甲酚>苯酚>鄰甲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