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中國污水處理廠處理量的快速增長,傳統的污泥處理處置方法已經不能完全解決污泥的出路問題,污泥過程減量技術已成為解決剩余污泥難題的最佳方法。根據污水生物處理過程中的減量機制,污泥過程減量技術可歸納為溶胞- 微生物隱性生長、代謝解偶聯、微型動物捕食和維持代謝四大類。對各類技術的對比分析可知,通過污水處理工藝革新實現污泥減量要明顯優于外加化學氧化劑、解偶聯劑、微生物制劑和原后生動物的方法,這將成為今后污泥過程減量技術研發的熱點。
關鍵詞: 污泥; 過程減量; 污水處理
活性污泥法以其高效低耗的突出優點被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中,并在水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自從活性污泥法提出以來,剩余污泥的處理處置問題就成為困擾其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傳統的末端處理處置技術( 濃縮+ 脫水+最終處置) 投資和運行費用巨大,約占整個污水處理廠投資及運行費用的25% ~ 65%,己成為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沉重財政負擔。而且,最終處置無論是填埋還是焚燒,均遭遇場址選擇和公眾支持難題,同時還存在二次污染問題。隨著中國環保事業的進一步推進,污水處理事業將逐步從現有的661 座城市拓展到2 萬多座建制鎮。據住建部預測,全國總污水處理能力至少達到17 500萬m3 /d,污水處理廠數量將超過5 000座。在現有污水處理工藝條件下,污水處理量的增加和污水排放標準的提高,將促使污泥產生量提升至5 000萬噸/年以上。如何從根本上解決剩余污泥的處理處置出路,已成為中國城市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重大環境問題,也是當今世界環保產業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附件:附件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