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述
某液晶顯示器高科有限公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中的有關規定,生產廢水廢水需進行有效的處理后才能排放,以保護周圍環境,廢水處理的效果如達不到環保要求,不合格的廢水直接排放會對周圍環境照成嚴重污染。該公司生產廢水排放量為150噸/天。
該公司領導有高度的前瞻性,既重視經濟效益也重視社會效益,同時也符合當前國家政策的協調發展的思路,故決定籌建一套廢水處理設施,嚴格執行“三同時”,實現經處理后達標排放的標準,以達到保護環境的要求。
二、廢水水質水量分析
廢水處理系統 |
廢水處理量t/d |
主要污染物 |
廢水水質 |
建議采取的處理方式 |
處理后水質 |
預計處理效率 |
排放去向 |
% |
通過總排放口接入污水處理廠 | ||||||
酸性廢水處理系統 (工藝酸堿廢水、純水站離子交換再生廢水) |
150 |
pH |
1.7~11 |
中和沉淀 |
6~9 |
| |
COD |
150 |
75 |
50 | ||||
SS |
70 |
28 |
60 | ||||
TP |
2 |
2 |
- | ||||
重金屬廢水 |
總鎳* |
5.5 |
化學沉淀 |
0.83 |
85 | ||
NH3-N |
60 |
60 |
| ||||
含氟廢水處理系統 (包括工藝含氟廢水、廢氣洗滌廢水、含塵廢水) |
pH(無量綱) |
1~4 |
一級化學絮凝沉淀 |
6~9 |
| ||
F- |
250 |
10 |
95 | ||||
COD |
150 |
75 |
50.0 | ||||
NH3-N |
20 |
16 |
20 | ||||
SS |
55 |
33 |
40 |
三、廢水工藝流程選擇及工藝簡介
1、酸性廢水
酸性廢水中污染源主要是酸,水中的懸浮物等其它物質都能達到排放標準,因此因此采用堿中和、然后自然沉淀去除一部分由于中和產生的懸浮物質后,出水即可達到排放要求。其中工藝流程中構筑物包括:PH一級二級調整池、酸性廢水收集池、酸堿廢水PH調整池、豎流式沉淀池。
廢水首先進入PH一級二級調整池,根據進水PH值,人工加入堿液,對廢水的PH值進行預調整,減輕后級系統的負擔。在不同的時間段內,廢水排放的水量、水質極不均勻,為保證后續設備的連續運行,因此設計廢水收集池來貯存廢水和均勻水質。而后廢水進入酸堿PH調整池,在調整池內投加藥劑氫氧化鈉或硫酸,其中采用空氣攪拌,PH調整后進入平流式沉淀池,去除懸浮物質。沉淀污泥由污泥泵排入污泥濃縮池,脫水處理外運處置具體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2、含氟廢水
目前國內外對含氟含磷酸性廢水的處理,一般采用中和、沉淀工藝。經綜合分析比較我們確定采用石灰中和沉淀工藝處理該廢水。含氟含磷污水處理主要工藝設備構筑物由集水井、一級耐酸提升泵、均衡池、二級耐酸提升泵、中和反應器I、調解反應器Ⅱ、沉淀反應器Ⅲ、緩沖池、離心反應器、豎流沉淀池、中和反應器、石灰乳制備添加系統和絮凝劑混凝劑制備添加系統組成。與其他廢水處理系統共用污泥處理系統。
3、含鎳廢水
含鎳廢水中污染源主要是鎳及PH值,因此采用化學沉淀法處理,即先用堿調節PH值至氫氧化鎳最佳沉淀值時,再加PAC及PAM絮凝并沉淀,最后加硫酸調整PH值至排放標準即可。含鎳廢水處理構筑物及設備主要包括:重鎳廢水收集池、含鎳廢水PH調整池、混凝反應池、斜管沉淀池、PH二級調整池。
詳情請下載附件:液晶顯示器廢水處理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