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中的砷通常以三價砷的形態存在,當它與石灰作用時,生成難溶的偏亞砷酸鈣[Ca(AsO2)2]或偏亞砷酸鈣的堿式鹽[Ca(OH)AsO2]。當石灰過量時,則生成焦亞砷酸鈣(Ca2As2O5)。
2Ca(OH)2+As2O3→Ca2As2O5+2H2O
其余反應式見上節石灰法處理原理。
三價砷或五價砷與石灰反應生成的難溶鹽類的溶解度仍然很大。同時,形成鹽類的反應速度很慢,因此,單純依靠石灰法使高砷、氟廢水達標排放是較困難的。
石灰-鐵鹽法是利用廢水中的鐵鹽或外加鐵鹽,與砷絮凝并進一步反應,生成更難溶的焦亞砷酸鐵等鹽類,從而達到從廢水中去除砷的目的。
其反應機理如下:
Ca(OH)2+Fe2+→Fe(OH)2↓+Ca2+
3Ca(OH)2+2Fe3+→2Fe(OH)3↓+3Ca2+
As2O3+2Fe(OH)2→Fe2As2O5↓+2H2O
H3AsO4+Fe(OH)3→FeAsO4↓+3H2O
H3AsO3+Fe(OH)3→FeAsO3↓+3H2O
硫酸廢水中鐵與砷的比值是影響脫砷率的重要因素。從不同Fe/As值的除砷試驗中得知,當鐵砷比一定時,處理后出水殘留砷量也基本相同,如表4所示。
表4不同Fe/As值,出水中殘砷量
Fe/As值 |
殘砷量,mg/L |
Fe/As值 |
殘砷量,mg/L |
>4 |
1以下 |
>20 |
0.1以下 |
>10 |
0.5以下 |
>50 |
0.01以下 |
石灰-鐵鹽法是目前國內外除砷的主要方法。對于一般的石灰法,可使含砷低于40mg/L的硫酸廢水一次處理達標,而對于含砷在40mg/L以上,200mg/L以下的廢水,則必須采用石灰-鐵鹽法。也可采取兩級石灰-鐵鹽法處理。根據試驗,第一級控制pH值在6~7,Fe/As為2.5~3,除砷效率可達85-90%,第二級控制pH=9,Fe/As在20~30之間,除砷效率可達95%左右。
五價砷的鹽類比三價砷的鹽類溶解度為小,且砷的鐵鹽溶解度亦很小。如廢水中的砷以三價為主,為減少處理費用,簡化處理流程,有的處理便采用將三價砷氧化成五價砷的方法,這就是氧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