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區委提出的建設美麗余杭為目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以治水為突破口加快轉型升級,按照治理污水、安全飲水、科學調水、有效節水的要求,堅持依法治水、科學治水、全民治水的理念,動員全鎮人民參與水環境綜合治理,積極打造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夯實“江南佳麗地,塘棲品質城”人水和諧的環境基礎。
二、組織領導
鎮“清水治污”工作領導小組調整充實為鎮“五水共治”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書記袁水良同志任組長,鎮其他相關領導任副組長,各科辦負責人為成員。原二個領導小組人員調整充實為鎮“五水共治”工作指揮部,負責協調推進全鎮“五水共治”行動。同時,把以“治污水、防洪水”為重點的“五水共治”工作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牢牢把握“河長制”這一主抓手,明確路線圖、時間表,精心組織、落實責任、完善措施、扎實推進。
三、工作目標
通過“五水共治”三年行動,全力治污水,消滅黑、臭、垃圾河道;科學防洪水,除險加固水利工程;快速排澇水,建設塘棲防洪排澇工程;全民抓節水,合理利用水資源。具體要達到以下目標:
治污水 。力爭2015年底前、確保2016年,城鄉居民、企事業單位截污率、納管率及處理率均達80%以上;全面消除全鎮范圍內所有垃圾、黑、臭河道,主要出境斷面水質達到省、市、區三級考核要求,實現“小河清大河凈”的目標。根據區委要求全面啟動6條區級以上河道及我鎮52條鎮級河道的治理工作。根據美麗鄉村建設和目前河道水質情況,計劃在2014年全面清除塘棲鎮范圍內所有河道的河岸垃圾,明顯改善黑臭河道水質;
排澇水。力爭2015年底前、確保2016年,全鎮達到10年一遇排澇標準。其中,2014年要在主汛期前實現建成區短時強降雨積水及時排除、道路交通不中斷的目標。待塘棲圩區防洪工程建成后,達到20年一遇排澇標準。
防洪水。2014年啟動塘棲圩區防洪工程,力爭2016年全面完成,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以上,其它圩區外圍圩堤標準達到20年一遇。
抓節水。到2016年,健全節水制度,推行節水設備,減少用水漏損,再生利用示范,合理利用水資源。其中,2014年,節水型村(社區)覆蓋率5%以上,萬元GDP用水量年降低率5%以上,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不高于12%,改善農村排灌渠系工程15公里。
四、工作任務
(一)大力推進治污水工程
1.全面推行“河長制”,建立鎮、村(社區)兩級全覆蓋的“河長制”管理網絡,對全鎮范圍內長500米以上、寬5米以上的所有河道開展“一河一方案”治理。
2. 加快污水管網建設,提高污水截污納管收集處理率。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做好邵家壩、宏畔、三星、莫家橋、河西埭、西河、塘北、柴家塢8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企事業單位、個體工商戶治理工作。完成在5年內不列入征遷范圍內的西苑、塘棲村剩余農戶及廣濟路社區船廠居民區部分的污水收集處理任務,對具備納管條件的沿河排水單位進行雨污分流改造、截污納管工作。。
3. 完善產業轉型升級倒逼機制,推進重污染行業整治提升,強化執法監管,關停搬遷工業污染企業,加快淘汰落后產能。
4. 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扎實推進農業減排工作;深化生態水產、畜牧業污染治理建設,大力發展高效生態農業。
5. 鞏固“清潔綠化余杭”長效管理,完善垃圾規范收集和無害化處理,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直運。
6. 實施河道綜合整治,開展河道清網、清沉船、清垃圾、加強河道保潔的“三清一保”工作,溝通水系、調活水體,加大水生態修復力度,確保河道長效保潔全覆蓋,進一步完善河道長效保潔機制。
7. 加大航運與道路交通污染防治力度,完善安全護欄。開展沿線碼頭環境綜合整治,推行船舶垃圾、污水收集上岸處理。
(二)大力推進防洪、排澇建設工程
1. 提高城市建設規劃排水標準,實施塘棲鎮圩區防洪工程。
2. 修復受“菲特”臺風影響的水毀工程。
3. 完成積水嚴重區塊的積水點治理,實施建成區內排水薄弱區塊的整治,加強排澇設施維護與管理。
4. 實施以疏浚為重點的河道清淤、清障工程,提升河道容量。
5. 結合河道整治,修復部分防洪堤塘。
(三)大力推進抓節水工程
1. 建立健全節水制度,優化水資源配置,落實計劃用水管理,完善節水統計指標體系,加強再生水和非常規水項目建設。
2. 運用經濟杠桿推進節水工作,嚴格實施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推行階梯式水價調節制度。
3. 應用節水科技,更新推廣節水型用水設備,實施中水回用工程,減少使用自來水。
4. 加大全社會節水宣傳力度,鼓勵企業開展節水技改,倡導市民節約用水,建設節水型社會。
五、行動階段
(一)動員部署(2013年12月——2014年2月中旬)
開展調查摸底,制定鎮“五水共治”行動三年行動方案。召開全鎮“五水共治”暨污水治理專項工作動員會,部署落實全鎮“五水共治”行動。鎮政府與各責任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時間節點、目標任務、職責分工。
(二)全面實施(2014年2月下旬——2016年9月)
根據區委、區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按照“五水共治”三年行動目標和分年度目標,結合我鎮實際組織實施。
(三)總結驗收(2016年10月——2016年12月)
做好“五水共治”掃尾和總結,迎接上級考核驗收。由鎮黨委、鎮政府對“五水共治”三年行動成效進行全面驗收考核,對工作突出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
六、職責分工
1. 綜合協調辦公室。負責全鎮“五水共治”(“河長制”)工作的日常組織、協調工作。
2. 截污納管與節水工程工作組。牽頭負責全鎮污水管網的規劃與建設工作;負責美麗鄉村以外的其他農村及城鎮的污水納管工作,以及具備納管條件的美麗鄉村的納管點和主、支干管的規劃與建設;負責全鎮節水工作;牽頭實施全鎮排水單位截污納管與雨污分流改造工作。
3. 農村生活污水及農業面源整治工作組。負責美麗鄉村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漁業清潔養殖,監管畜禽養殖環節、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依法查處違規漁業行為,負責農家樂和小作坊污水治理工作。
4. 防洪排澇與河道整治工作組。牽頭負責全鎮防洪、排澇、河道綜合整治。
5. 工業企業污染整治及關停工作組。牽頭實施污染物的排放大、安全隱患大、群眾投訴強烈的工業企業的關停;推進化工、印染行業的整治提升;規范沿河企業的污水排放,對列入區重點以上企業實施刷卡排污;完善淘汰落后產能,推進企業清潔生產。
6. 垃圾規范化收集處置組。負責指導、監督各村垃圾規范收集、無害化處置工作;負責鎮、村兩級的垃圾中轉站、點建設工作。
7. 航運與道路交通污染控制組。負責指導、監督航道整治、疏浚,以及道路交通和水上運輸船舶、港口碼頭污染防治。
8. 監督檢查與宣傳工作組。負責河長、河長單位、村等組織實施“五水共治”專項考核;負責“五水共治”行動的宣傳發動和新聞報道;負責牽頭“五水共治”行動落實情況的督查、推進、驗收等工作。
其他各有關單位要按照各自工作職責,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進全鎮“五水共治”行動。
七、工作要求
(一)切實提高認識
水環境是生態環境保護的落腳點,能夠綜合反映一個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與社會發展水平。抓好“五水共治”是貫徹落實省、市、區三級黨委、政府決策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塘棲小城市的內在要求。各單位、部門要把治水作為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必須高度重視、統一思想,深刻認識到治水的極端重要性,切實增強“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主動撲下身子、甩開膀子苦干實干,確保治水工作任務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全面打贏治水攻堅戰。
(二)強化資金保障
鎮財政統計與審計辦公室要按照區委、區政府明確的資金分擔相關政策,統籌協調各建設項目資金預算安排,把資金整合好、調度好,提升資金使用效率,重點保障“五水共治”工作。
(三)嚴格獎懲考核
把“五水共治”行動納入年度目標綜合考評范圍,定期組織開展專項督查,對行動遲緩、嚴重影響全鎮進度的村和有關單位予以通報,對發生一次新聞媒體曝光整改行動緩慢或二次曝光的村實行一票否優;對扎實推進“五水共治”工作、成效突出的單位和人員予以表彰。
(四)完善工作機制
1、例會機制。重點圍繞工作進展和存在的問題,各工作組每周召開一次例會,指揮部辦公室半月一次例會,指揮部一個月一次例會。
2、公示機制。鎮政府設立公示牌,對每條河道的基本情況、保潔考核得分排名情況、項目推進排名情況進行定期公示。
3、河道一體化保潔機制。 進一步完善河面、河岸一體化考核機制,在各村實行每條河道每月一次考核的前提下,由鎮組織抽查考核,各占得分的50%。按實際得分給予獎勵。
(五)廣泛宣傳發動
要充分發揮公示牌、政府網站、政府微博等新聞媒介的作用,大力宣傳“五水共治”的重大意義,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深入開展“尋找可游泳的河、關注五水共治” 專項行動,關注治水行動進展,樹立示范河道標桿,營造有利的輿論聲勢。鎮級相關部門及村要發揮各自優勢,凝聚社會力量,構建全民參與治水的社會行動體系,構筑共建共享、共同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的良好氛圍,把治水工作引向深入。(杭州市余杭區塘棲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