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08.18
申請日:2023.06.19
分類號:C02F11/00(2006.01)I;C02F11/18(2006.01)I;C02F11/122(2019.01)I;B01J2/20(2006.01)I;C05F7/00(2006.01)I
摘要
本發明涉及污泥處理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綜合處理系統,包括:污泥接收罐,用以對城市污水管網內的污泥進行接收;污泥調配罐,連接污泥接收罐,用以對污泥的含水率進行調配;高溫高壓反應罐,連接污泥調配罐,用以對調配至預設含水率的污泥進行熱處理;固液分離裝置,連接高溫高壓反應罐,用以對熱處理后的污泥進行固液分離處理;干化罐,連接固液分離裝置,用以對分離出的污泥進行干化處理。本發明的一種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綜合處理系統,可與城市污水管網連接,對城市污水管網排出的污泥進行無害化及資源化處理,提高污泥回收利用效果。
權利要求書
1.一種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綜合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污泥接收罐(1),用以對城市污水管網內的污泥進行接收;污泥調配罐(2),連接污泥接收罐(1),用以對污泥的含水率進行調配;高溫高壓反應罐(4),連接污泥調配罐(2),用以對調配至預設含水率的污泥進行熱處理;固液分離裝置(5),連接高溫高壓反應罐(4),用以對熱處理后的污泥進行固液分離處理;干化罐(6),連接固液分離裝置(5),用以對分離出的污泥干化處理;所述固液分離裝置(5)包括底面設有篩孔的分離箱(11),分離箱(11)左右兩側的下方均為斜板結構;分離箱(11)中部滑動配合壓塊機構(12),壓塊機構(12)左右兩側均設有傾斜壓面,位于同一側的傾斜壓面與斜板結構平行設置;壓塊機構(12)與裝設在分離箱(11)上的驅動機構(13)連接,以在驅動機構(13)的控制下在分離箱(11)內進行滑動;分離箱(11)和壓塊機構(12)左右兩側之間形成兩個污泥投入區,污泥投入至污泥投入區后,將驅動機構(13)驅動,驅動機構(13)啟動后帶動壓塊機構(12)在分離箱(11)內進行左右方向的往復式滑動運動,從而對污泥投入區內的污泥進行往復式的擠壓脫水,污泥中的水液通過分離箱(11)底面的篩孔排出;每個斜板結構下方均設多個二級過濾孔,斜板結構中部設有貫穿式的傾斜滑道;兩個擋板機構(14)位于壓塊機構(12)左右兩側,在壓塊機構(12)的傳動控制下在傾斜滑道內向上滑動;每個斜板結構上方均設有一個污泥排出孔,污泥排出孔外側固定有傾斜導泥口(15);所述壓塊機構(12)包括左右往復式滑動在分離箱(11)內側面的壓塊本體(16),兩個傾斜壓面相對設置在壓塊本體(16)兩側;壓塊本體(16)左右兩側的橫向滑道內分別滑動一個設有上斜面的導流滑塊(17),兩個導流滑塊(17)分別通過多根復位壓簧(18)與壓塊本體(16)中心的豎板連接;豎板上固定聯動架(19),聯動架(19)一端與驅動機構(13)連接,聯動架(19)位于兩個擋板機構(14)之間;當壓塊本體(16)向一側的斜板結構滑動運動時,導流滑塊(17)起到阻擋限位的作用,導流滑塊(17)運動至與分離箱(11)側壁的豎直面接觸時,分離箱(11)、壓塊本體(16)和導流滑塊(17)之間的污泥投入被封閉,從而形成封閉式的污泥擠壓過濾區,壓塊本體(16)運動時通過篩孔將水液壓出,防止污泥在擠壓過程中向上運動;所述擋板機構(14)包括下端滑動在傾斜滑道內的擋板本體(20),擋板本體(20)側部的限位柱滑動在斜板結構側部的限位滑道內,擋板本體(20)上端轉動連接傾斜連桿(21)上端,傾斜連桿(21)下端轉動在聯動滑塊(22)下端,聯動滑塊(22)滑動在分離箱(11)外側面的橫向滑道內,聯動滑塊(22)與橫向滑道的一端通過多根壓縮彈簧(23)固定連接;聯動滑塊(22)靠近聯動架的一端與聯動架(19)頂壓配合;聯動架(19)常規狀態下不與兩個擋板機構(14)接觸,兩個擋板機構(14)與聯動架(19)之間存在一定距離,在擠壓脫水達到一定程度時,聯動架(19)運動一定距離后,聯動架(19)運動至與聯動滑塊(22)接觸,頂壓傳動聯動滑塊(22)向外側滑動,從而通過聯動滑塊(22)帶動傾斜連桿(21)的一端向外側運動,傾斜連桿(21)另一端帶動擋板本體(20)向上運動,從而控制擋板本體(20)向上逐漸解除對傾斜滑道的封堵,逐漸解除對多個二級過濾孔的封堵,在進一步脫水至一定幅度時,擋板本體(20)向上運動逐漸解除對污泥排出孔的封堵,此時污泥在壓塊機構(12)的擠壓下進入至污泥排出孔,并通過污泥排出孔外側的傾斜導泥口(15)排出,在脫水完成后,壓塊機構(12)帶動聯動架(19)向遠離聯動滑塊(22)的方向運動時,聯動滑塊(22)在多根壓縮彈簧(23)的彈力作用下向中心運動,聯動滑塊(22)運動時通過傾斜連桿(21)帶動擋板本體(20)重新封堵在傾斜滑道內;所述壓塊本體(16)的兩個縱向滑道內分別滑動一塊縱向滑板(24),兩個縱向滑板(24)底部頂壓滑動在兩個導流滑塊(17)上;兩個縱向滑板(24)側部的橫板與兩個縱向滑道底面之間均通過張緊拉簧(25)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綜合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生物反應罐(3),生物反應罐(3)連接在污泥調配罐(2)和高溫高壓反應罐(4)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綜合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反應罐(3)上連接菌種供應裝置(8),以通過菌種供應裝置(8)向生物反應罐(3)內投入用于降解污泥中有機物質的菌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綜合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溫高壓反應罐(4)上設有氣體收集裝置(9),以對含水污泥在高溫高壓反應罐(4)內進行熱處理時產生的氣體進行收集。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綜合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接收罐(1)的接收口處設有過濾格柵,以對污泥中的雜物進行阻擋過濾。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綜合處理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循環管路裝置(10),循環管路裝置(10)兩端分別與固液分離裝置(5)和污泥調配罐(2)連接,以將固液分離裝置(5)分離出的部分濾液回送至污泥調配罐(2)內。
發明內容
在發明內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簡化形式的概念,這將在具體實施方式部分中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發明的一種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綜合處理系統,可與城市污水管網連接,對城市污水管網排出的污泥進行無害化及資源化處理,提高污泥回收利用效果。
為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綜合處理系統,包括:
污泥接收罐,用以對城市污水管網內的污泥進行接收;
污泥調配罐,連接污泥接收罐,用以對污泥的含水率進行調配;
高溫高壓反應罐,連接污泥調配罐,用以對調配至預設含水率的污泥進行熱處理;
固液分離裝置,連接高溫高壓反應罐,用以對熱處理后的污泥進行固液分離處理;
干化罐,連接固液分離裝置,用以對分離出的污泥進行干化處理。
可選地,所述的一種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綜合處理系統,還包括生物反應罐,生物反應罐連接在污泥調配罐和高溫高壓反應罐之間。
可選地,所述生物反應罐上連接菌種供應裝置,以通過菌種供應裝置向生物反應罐內投入用于降解污泥中有機物質的菌種。
可選地,所述高溫高壓反應罐上設有氣體收集裝置,以對含水污泥在高溫高壓反應罐內進行熱處理時產生的氣體進行收集。
可選地,所述污泥接收罐的接收口處設有過濾格柵,以對污泥中的雜物進行阻擋過濾。
可選地,所述的一種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綜合處理系統,還包括循環管路裝置,循環管路裝置兩端分別與固液分離裝置和污泥調配罐連接,以將固液分離裝置分離出的部分濾液回送至污泥調配罐內。
可選地,所述固液分離裝置包括底面設有篩孔的分離箱,分離箱左右兩側的下方均為斜板結構;分離箱中部滑動配合壓塊機構,壓塊機構左右兩側均設有傾斜壓面,位于同一側的傾斜壓面與斜板結構平行設置;壓塊機構與裝設在分離箱上的驅動機構連接,以在驅動機構的控制下在分離箱內進行滑動。
可選地,每個斜板結構下方均設多個二級過濾孔,斜板結構中部設有貫穿式的傾斜滑道;兩個擋板機構位于壓塊機構左右兩側,可在壓塊機構的傳動控制下在傾斜滑道內向上滑動;每個斜板結構上方均設有一個污泥排出孔,污泥排出孔外側固定有傾斜導泥口。
可選地,所述壓塊機構包括左右往復式滑動在分離箱內側面的壓塊本體,兩個傾斜壓面相對設置在壓塊本體兩側;壓塊本體左右兩側的橫向滑道內分別滑動一個設有上斜面的導流滑塊,兩個導流滑塊分別通過多根復位壓簧與壓塊本體中心的豎板連接;豎板上固定聯動架,聯動架一端與驅動機構連接,聯動架位于兩個擋板機構之間。
可選地,所述擋板機構包括下端滑動在傾斜滑道內的擋板本體,擋板本體側部固定的限位柱滑動在斜板結構側部的限位滑道內,擋板本體上端轉動連接傾斜連桿上端,傾斜連桿下端轉動在聯動滑塊下端,聯動滑塊滑動在分離箱外側面的橫向滑道內,聯動滑塊與橫向滑道的一端通過多根壓縮彈簧固定連接;聯動滑塊靠近聯動架的一端可與聯動架頂壓配合。
可選地,所述的一種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綜合處理系統,還包括干料破碎裝置,干料破碎裝置連接在干化罐出口處,以對經干化罐干化處理的污泥進行破碎處理。破碎后的污泥顆粒可與燃料混合,作為輔助燃料使用,也可作為有機肥使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一種污泥無害化及資源化的綜合處理系統,內部設有污泥接收罐,可對城市污水管網內的污泥進行接收,并對污泥進行初步過篩處理,去除污泥中的大體積垃圾等固體廢棄物;內部設有污泥調配罐,可對污泥的含水率進行調配,便于將污泥調配至含水率87%-90%的泥漿,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污泥處理工藝的效率和水平;內部還設有高溫高壓反應罐,在高溫高壓條件下,污泥中的有機物質能夠被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從而實現污泥的還原處理,便于形成可再循環利用的有機材料,并且污泥經過熱化學處理后,污泥的體積相對于原來會大大縮減,這不僅節省了處理成本,同時也方便了污泥后續的處置和運輸。
(發明人:歐宏森;辛永光;康兆雨;辛檸灼;陳惠婷;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