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1.07
申請日:2023.06.28
分類號:C02F9/00(2023.01)I;C05F7/00(2006.01)I;C05G3/80(2020.01)I;C02F101/16(2006.01)N;C02F1/40(2023.01)N;C02F1/52(2023.01)N;C02F1/00(2023.01)N;C02F1
/24(2023.01)N;C02F3/30(2023.01)N;C02F1/56(2023.01)N;C02F1/66(2023.01)N;C02F1/28(2023.01)N
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COD和氨氮混合液的處理方法,處理步驟為廢水經隔油池沉淀過濾后通入厭氧池發酵,發酵后的厭氧出水進入氣浮池曝氣過濾,然后通入好氧池,經好氧池中的微生物反應處理后再通入沉淀池,沉淀出水過濾后達標排放,剩余污泥回流至污泥干化池,經干化脫水后濾餅進行填埋或堆肥處理,濾液回流至厭氧池再次循環處理排放。本發明以生化處理手段有效解決精細化工廢水高COD、高氨氮的難題,且廢水經處理后可以回收再利用,減少資源浪費。
權利要求書
1.一種COD和氨氮混合液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S1:將廢水通入隔油池中,收集油水混合液,然后往油水混合液中加入沉淀劑一,攪拌10-30min后過濾;S2:將隔油池中剩余廢水和步驟S1中所得過濾液通入厭氧池,調節厭氧池中混合液的pH值為7-9,然后于20-40℃下厭氧處理30-80h,再將厭氧處理后的廢水通入氣浮池中;S3:往氣浮池加入沉淀劑二,攪拌10-30min,再氣浮曝氣10-20h,然后過濾;S4:調節步驟S3所得過濾液的pH值為7-9、含氧量為0.5-2mg/L,然后將其通入設置有生物膜反應器的好氧池中進行好氧處理,好氧處理溫度為15-35℃,過濾液在生物膜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6-24h;再將好氧處理后的廢水通入沉淀池中;所述生物膜反應器的生物膜上附著有好氧細菌,好氧細菌與好氧池中廢水的質量比為3-12:100;S5:調節沉淀池中廢水的pH值為9-11,再加入沉淀劑三,攪拌10-30min后靜置10-20h,然后過濾,過濾液排放,污泥送往污泥干化池;S6:污泥經干化脫水后濾餅進行填埋或堆肥處理,濾液回流至厭氧池再次循環處理排放。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COD和氨氮混合液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級處理池中的固液比為10%-4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COD和氨氮混合液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劑一為氫氧化鈣、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或碳酸鈉,沉淀劑一與油水混合液的質量比為1:40-60。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COD和氨氮混合液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劑二包括聚合氯化鐵、聚硅酸硫酸鐵和聚硅酸硫酸鋁,聚合氯化鐵、聚硅酸硫酸鐵和聚硅酸硫酸鋁的質量比為2-3:2-5:1-3,沉淀劑二與氣浮池中廢水的質量比為1:50-10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COD和氨氮混合液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劑三為鋁鹽、聚丙烯酰胺或接枝淀粉,沉淀劑三與沉淀池中廢水的質量比為1:35-100。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COD和氨氮混合液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細菌包括復合菌種和硝化菌種,復合菌種和硝化菌種的質量比為2-7:1-5。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COD和氨氮混合液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膜反應器的生物膜上還設置有陶粒、粉末活性炭、無煙煤、多孔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或多孔海綿。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COD和氨氮混合液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5中過濾所用裝置為活性炭吸附過濾器或纖維吸附過濾器。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COD和氨氮混合液的處理方法,以解決COD和氨氮去除率不高、處理過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技術問題。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COD和氨氮混合液的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廢水通入隔油池中,收集油水混合液,然后往油水混合液中加入沉淀劑一,攪拌10-30min后過濾;
S2:將隔油池中剩余廢水和步驟S1中所得過濾液通入厭氧池,調節厭氧池中混合液的pH值為7-9,然后于20-40℃下厭氧處理30-80h,再將厭氧處理后的廢水通入氣浮池中;
S3:往氣浮池加入沉淀劑二,攪拌10-30min,再氣浮曝氣10-20h,然后過濾;
S4:調節步驟S3所得過濾液的pH值為7-9、含氧量為0.5-2mg/L,然后將其通入設置有生物膜反應器的好氧池中進行好氧處理,好氧處理溫度為15-35℃,過濾液在生物膜反應器中的水力停留時間為6-24h;再將好氧處理后的廢水通入沉淀池中;生物膜反應器的生物膜上附著有好氧細菌,好氧細菌與好氧池中廢水的質量比為3-12:100;
S5:調節沉淀池中廢水的pH值為9-11,再加入沉淀劑三,攪拌10-30min后靜置10-20h,然后過濾,過濾液排放,污泥送往污泥干化池;
S6:污泥經干化脫水后濾餅進行填埋或堆肥處理,濾液回流至厭氧池再次循環處理排放。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各級處理池中的固液比為10%-40%。
進一步,沉淀劑一為氫氧化鈣、氫氧化鉀、氫氧化鈉或碳酸鈉,沉淀劑一與油水混合液的質量比為1:40-60。
進一步,沉淀劑二包括聚合氯化鐵、聚硅酸硫酸鐵和聚硅酸硫酸鋁,聚合氯化鐵、聚硅酸硫酸鐵和聚硅酸硫酸鋁的質量比為2-3:2-5:1-3,沉淀劑二與氣浮池中廢水的質量比為1:50-100。
進一步,沉淀劑三為鋁鹽、聚丙烯酰胺或接枝淀粉,沉淀劑三與沉淀池中廢水的質量比為1:35-100。
進一步,好氧細菌包括復合菌種和硝化菌種,復合菌種和硝化菌種的質量比為2-7:1-5。
進一步,生物膜反應器的生物膜上還設置有陶粒、粉末活性炭、無煙煤、多孔泡沫塑料、聚氨酯泡沫或多孔海綿。
進一步,步驟S5中過濾所用裝置為活性炭吸附過濾器或纖維吸附過濾器。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發明結合生物及化學方式對高COD、高氨氮廢水進行處理,無需使用電化學方式,單位廢水處理成本大大降低,經濟效益好;
2.廢水先經過固液分離,經除油處理后直接進入脫氮除磷步驟,避免了油脂負荷對厭氧消化過程和對好氧菌種產生抑制、造成微生物流失的不良反應,提高厭氧和好氧過程的穩定性與持續性;
3.產生的油脂沉淀富含N、P等養分和活性物質,可作為生產脂類產品的原料,實現資源再利用;
4.污泥經干化脫水后泥餅外運填埋或作堆肥化處理,可制成高質量的有機肥料和土壤改良劑,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發明人:胡水明;羊德文;郭元春;楊躍;周強;張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