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11.21
申請日:2023.09.14
分類號:C02F1/00(2023.01)I
摘要
本發明提供一種動態廢水處理裝置,涉及廢水處理設備技術領域。一種動態廢水處理裝置,包括處理箱體和伺服電機,所述處理箱體的內部設置有調節限位框架,所述調節限位框架與處理箱體的內側壁滑動卡接,所述調節限位框架的內部設置有物料暫存桶,所述物料暫存桶的底部偏心位置固定連接有連接座,所述固定連接座的內部設置有多組傳動齒組,多組所述傳動齒組呈環形陣列分布,在物料暫存桶在做偏心的旋轉運動時,其前后方向的位移會被補償,其左右方向的位移會驅動調節限位框架在左右方向上進行間歇式的周期性往返運動,配合調節處理板開設的小孔,在撥動廢水的同時,也可將廢水進行過濾。
權利要求書
1.一種動態廢水處理裝置,包括處理箱體(1)和伺服電機(6),其特征在于:所述處理箱體(1)的內部設置有調節限位框架(7),所述調節限位框架(7)與處理箱體(1)的內側壁滑動卡接,所述調節限位框架(7)的內部設置有物料暫存桶(3),所述物料暫存桶(3)的底部偏心位置固定連接有連接座(4),所述固定連接座(4)的內部設置有多組傳動齒組(9),多組所述傳動齒組(9)呈環形陣列分布,所述伺服電機(6)的驅動端固定連接有驅動桿(5),所述驅動桿(5)貫穿處理箱體(1)的底部延伸至其內部并延長至固定連接座(4)的內部,所述驅動桿(5)遠離伺服電機(6)驅動端的一端外表面固定連接有一組驅動齒組(8),所述調節限位框架(7)的前后兩側壁均固定連接有調節處理板(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動態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限位框架(7)的形狀為長方形,且其寬度比物料暫存桶(3)比調節限位框架(7)外徑尺寸大5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動態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暫存桶(3)的側壁開設有多個小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動態廢水處理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個所述調節處理板(2)的側壁均開設有多個小孔,且兩個所述調節處理板(2)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與處理箱體(1)的內頂部和內底部的距離為5cm。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動態廢水處理裝置,解決了傳統的廢水處理方式大都是采用靜置加入各種處理劑等待反應,該方式處理效率低,且處理劑很容易沉淀至底部,導致處理效果不佳。
(二)技術方案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動態廢水處理裝置,包括處理箱體和伺服電機,所述處理箱體的內部設置有調節限位框架,所述調節限位框架與處理箱體的內側壁滑動卡接,所述調節限位框架的內部設置有物料暫存桶,所述物料暫存桶的底部偏心位置固定連接有連接座,所述固定連接座的內部設置有多組傳動齒組,多組所述傳動齒組呈環形陣列分布,所述伺服電機的驅動端固定連接有驅動桿,所述驅動桿貫穿處理箱體的底部延伸至其內部并延長至固定連接座的內部,所述驅動桿遠離伺服電機驅動端的一端外表面固定連接有一組驅動齒組,所述調節限位框架的前后兩側壁均固定連接有調節處理板。
優選的,所述調節限位框架的形狀為長方形,且其寬度比物料暫存桶比調節限位框架外徑尺寸大5cm。
優選的,所述物料暫存桶的側壁開設有多個小孔。
優選的,兩個所述調節處理板的側壁均開設有多個小孔,且兩個所述調節處理板的頂部和底部分別與處理箱體的內頂部和內底部的距離為5cm。
工作原理:將廢水置于處理箱的內部,啟動伺服電機,由于連接座是與物料暫存桶的偏心位置固定連接,且固定連接座的內部設置有多組傳動齒組,多組傳動齒組呈環形陣列分布,而驅動桿遠離伺服電機驅動端的一端外表面固定連接有一組驅動齒組,此時伺服電機的驅動端通過驅動桿、驅動齒組和傳動齒組驅動物料暫存桶繞著連接座做間歇性的偏心旋轉運動,在物料暫存桶在做偏心的旋轉運動時,其前后方向的位移會被補償,其左右方向的位移會驅動調節限位框架在左右方向上進行間歇式的周期性往返運動,配合調節處理板開設的小孔,在撥動廢水的同時,也可將廢水進行過濾,與傳統的方式相比,處理效果更佳,且在處理的過程中,物料暫存桶繞著連接座做間歇式偏心旋轉運動時,其內部放置的處理劑受到偏心力會通過側壁的小孔甩出,實現循序漸進的處理效果,配合調節處理板的運動可有效的避免物料和處理劑的沉淀,確保處理效果。
(三)有益效果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動態廢水處理裝置。具備以下有益效果:1、該一種動態廢水處理裝置,在物料暫存桶在做偏心的旋轉運動時,其前后方向的位移會被補償,其左右方向的位移會驅動調節限位框架在左右方向上進行間歇式的周期性往返運動,配合調節處理板開設的小孔,在撥動廢水的同時,也可將廢水進行過濾。
2、該一種動態廢水處理裝置,處理的過程中,物料暫存桶繞著連接座做間歇式偏心旋轉運動時,其內部放置的處理劑受到偏心力會通過側壁的小孔甩出,實現循序漸進的處理效果,配合調節處理板的運動可有效的避免物料和處理劑的沉淀,確保處理效果。
(發明人:張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