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日2015.10.16
公開(公告)日2016.02.24
IPC分類號C02F9/14
摘要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生活污水處理人工濕地系統,解決了污水處理系統由于其各個功能模塊結構不能很好的銜接,容易出現排水堵塞,污水處理效率低,空間占用高的問題,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依次相連的調節池、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中間池、人工濕地池,且厭氧池、好氧池、二沉池、中間池四者圍成一個圈形;所述調節池通過收集管網接收生活污水;所述好氧池與缺氧池之間設有混合液回流通路;二沉池上設有污泥回流通路,用以將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和厭氧池,達到了空間利用率高,污水處理效率高的生活污水處理人工濕地系統的效果。
權利要求書
1.一種生活污水處理人工濕地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連的調節池、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中間池、人工濕地池,且厭氧池、好氧池、二沉池、中間池四者圍成一個圈形;
所述調節池通過收集管網接收生活污水;
所述好氧池與缺氧池之間設有混合液回流通路;
二沉池上設有污泥回流通路,用以將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和厭氧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人工濕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池的進水口設有格柵,所述格柵采用不銹鋼材料,所述格柵傾斜設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人工濕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調節池內填充有微生物載體纖維膜,所述厭氧池內還設置有潛水攪拌器,所述調節池和中間池內均設有一用一備的兩臺撕裂式提升泵。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人工濕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好氧池內設置有與風機連通的可變微孔曝氣器,二沉池內設置有斜管填料,二沉池與中間池相鄰設置,之間設有鋸齒形溢流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人工濕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濕地池包括由下至上的防水土工膜層、鵝卵石層、砂層和水生植物層,所述鵝卵石層中的鵝卵石采用粒徑25-35mm,所述鵝卵石層與砂層的厚度比的范圍為4:1至5:1。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生活污水處理人工濕地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鵝卵石層與砂層設置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設置有上下兩排。
說明書
生活污水處理人工濕地系統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生活污水處理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生活污水處理人工濕地系統。
背景技術
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是有機物和氮、磷等營養物質,其水質特征是水質穩定但渾濁、色深切具有惡臭,呈微堿性,一般不含有毒物質,含有大量的細菌、病毒和寄生蟲卵。現有技術中通常采用人工濕地的方式進行污水處理,而現有的人工濕地系統常采用地表流的方式,其缺點是負荷小,冬季北方表面會結冰,夏季會繁殖蚊子,還會有臭味。
其他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由于其各個功能模塊結構不能很好的銜接,容易出現排水堵塞,污水處理效率低,空間占用高、土地資源浪費的問題,因此需要一個改進之后的生活污水處理系統以適應政府部門對環境保護,環境設施建成后,長久使用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空間利用率高,污水處理效率高的生活污水處理人工濕地系統。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生活污水處理人工濕地系統,包括依次相連的調節池、厭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中間池、人工濕地池,且厭氧池、好氧池、二沉池、中間池四者圍成一個圈形;
所述調節池通過收集管網接收生活污水;
所述好氧池與缺氧池之間設有混合液回流通路;
二沉池上設有污泥回流通路,用以將污泥回流至缺氧池和厭氧池。
優選的,所述調節池的進水口設有格柵,所述格柵采用不銹鋼材料,所述格柵傾斜設置。
優選的,所述調節池內填充有微生物載體纖維膜,所述厭氧池內還設置有潛水攪拌器,所述調節池和中間池內均設有一用一備的兩臺撕裂式提升泵。
優選的,所述好氧池內設置有與風機連通的可變微孔曝氣器,二沉池內設置有斜管填料,二沉池與中間池相鄰設置,之間設有鋸齒形溢流槽。
優選的,所述人工濕地池包括由下至上的防水土工膜層、鵝卵石層、砂層和水生植物層,所述鵝卵石層中的鵝卵石采用粒徑25-35mm,所述鵝卵石層與砂層的厚度比的范圍為4:1至5:1。
優選的,所述鵝卵石層與砂層設置有布水器,所述布水器設置有上下兩排。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按照一個個處理池依次處理過來,而各個處理池的排布呈矩形,寫圍城一個圈性流向,各個處理池之間沒有過多的土地間隔和管路鋪設,直接采用隔板分離,采用溢流的方式流動,從而可以有效節省空間,對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有效節約土地資源,同時也能高效凈化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