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氧化技術作為深度處理工藝越來越被廣泛采用,現已成為處理難降解有機物的研究熱點。高級氧化技術是利用芬頓試劑在水中使Fe2+催化H2O2生成·OH自由基,由此獲得較強的氧化能力,可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生成的Fe3+同時具有混凝的沉淀作用,可以去除有機物和磷酸鹽。此過程中Fenton具有強氧化和混凝兩種作用,同時不會造成二次污染。
特異性移動床生物膜反應器(SMBBR)是在傳統MBBR上改進的新型工藝,具有常規流化床和生物接觸氧化的優點,依靠曝氣和水流的提升作用,使懸浮填料處于流化狀態。使生物膜充滿整個反應空間,填料與廢水接觸次數多且頻繁,反應時間長,能耗低。
安徽池州某化工廠要求進一步提高出水標準,實現企業零排放目標。本文對該公司污水站出水進行中試研究,采用芬頓+SMBBR+AMBBR+SMBBR工藝,探究工藝最佳處理參數,為該工藝的投產運行提供技術支持。
1、實驗部分
1.1 材料與儀器
SDC-03型填料(六棱柱狀多孔結構,H=10mm,比表面積約585m2/m3,ρ=0.97g/cm3,比容為0.1cm3/g,一種可降解的塑料生物膜載體);進水水質見表1。
1.2 實驗流程
中試設備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芬頓反應設備,二是生化反應設備(即SMBBR)。設備均采用不銹鋼板制成,其中芬頓反應池有效容積0.432m3,SMBBR1有效容積0.208m3,AMBBR有效容積0.396m3,SMBBR2有效容積0.448m3。原水由污水站調節池經提升泵進入芬頓反應器中,經芬頓反應后上清液通過小型潛水泵打入SMBBR1中,然后從SMBBR1自流到AMBBR中。從AMBBR上端流入,經過水解酸化后,從下端流入東流砂式沉淀池,然后從其上端通過進水孔三通流入SMBBR2底部,最后經SMBBR2上端流入二沉池出水。出水經二沉池,可以使出水SS較低,保證出水水質。
1.3 分析方法
實驗采用國標方法對Fenton及SMBBR反應器的進、出水口處COD、NH3-N、TN等指標進行檢測。
2、結果與討論
2.1 芬頓小試
小試實驗中雙氧水的加藥量按與進水中COD的質量濃度1∶1計算,Fe2+的加藥量按與H2O2摩爾濃度1∶3的比例進行添加。H2O2的濃度為30%,Fe2+試劑選用FeSO4·7H2O。分別取原水5份均為500mL,進行梯度實驗。將原水的pH調至3.5~4,加入芬頓試劑(先加FeSO4·7H2O,后加H2O2),攪拌約40min,調節pH至8~9,加入絮凝劑。結果見表2。
由表2可知,雙氧水添加量加大,COD含量逐漸降低,氨氮含量逐漸升高,說明進水中含有部分有機氮。當雙氧水加藥量大于400mg/L時,氨氮含量上升趨勢不明顯,說明此時廢水中大部分有機氮氧化完成。故H2O2加藥量為400mg/L。
2.2 掛膜階段
該實驗在2017年7月啟動,在啟動階段(1~34d),實驗進水流量為300mL/min,厭氧AMBBR的停留時間為1d,好氧SMBBR1的停留時間為0.5d,好氧SMBBR2的停留時間為1.5d;上清液回流比為1∶1;AMBBR反應器內污泥濃度保持在3000~4000mg/L;溶解氧AMBBR反應器為0.2~0.5mg/L,SMBBR反應器為3~5mg/L;水溫為25~28℃。啟動過程中在AMBBR反應器中加入DNF409菌株,投加量50g/d。
連續進水9~11d后,觀察SMBBR反應器內填料,發現其內表面呈淺褐色斑點,20d后,填料內表面生物膜厚度約為0.5~0.7mm,30d后填料內生物膜厚度約為1.5~2mm。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其內表面附著較大的菌膠團,絲狀菌較多,同時觀察出現大量鐘蟲和輪蟲。AMBBR采用完全厭氧工藝進行掛膜,相對于好氧工藝而言,厭氧降解有機物過程中微生物細胞活性不足,微生物生長緩慢,難以附著在填料表面生長,導致掛膜時間相對較長。此時觀察AMBBR反應器內填料,發現其內表面只存在黃色斑點狀菌膠團,并未發現致密的生物膜。但AMBBR中MLSS較高,而且攪拌器和填料起到了均勻活化污泥的作用,使反應器內污泥活性極強對污染物質去除能力顯著。當出水中各污染物去除率顯著提高,水質趨于穩定時,表明掛膜完成,此時進入穩定運行階段。
2.3 穩定運行階段
2.3.1 Fenton+SMBBR組合工藝對COD的去除效果
Fenton+SMBBR對COD去除效果見圖2。
由圖2可知,控制HRT=5d情況下,穩定運行期間Fenton+SMBBR工藝對COD的平均去除率為91.45%,出水COD濃度為22~120mg/L。20d后出水穩定,期間平均濃度為28.35mg/L。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COD去除率逐漸升高,說明在生化反應器活內性污泥流失的過程中,系統中微生物逐漸適應環境,隨著填料上生物膜厚度的逐漸增加,整個反應器的生物量和生物相也越來越多,出水COD逐漸降低,去除率達到峰值,并趨于穩定。
2.3.2 Fenton+SMBBR組合工藝對NH3-N的去除效果
控制溫度25~28℃,溶解氧分別為AMBBR內3~5mg/L和SMBBR內0.2~0.5mg/L,Fenton+SMBBR對NH3-N的去除效果見圖3。
由圖3可知,在HRT=5d時,NH3-N平均去除率為93.33%,出水NH3-N濃度為0.68~5.45mg/L,平均濃度為2.5mg/L。微生物的同化作用是去除反應器內NH3-N的主要方法。組合工藝取得了較好的硝化效果,主要是因為廢水中的有機氮經芬頓催化氧化后轉變成無機氮,廢水可生化性大大提高。同時,高親水性質填料的加入,有利于增加反應器內微生物的數量和富集脫氮細菌,其上成熟的生物膜富集了大量的硝化菌,其生物量可以高達活性污泥的5~20倍,保證出水NH3-N濃度的穩定。
2.3.3 Fenton+SMBBR組合工藝對TN的去除效果
Fenton和SMBBR對TN去除效果見圖4。
由圖4可知,HRT=5d時,TN的平均去除率為86.85%,出水TN濃度在5~11.5mg/L。穩定期間,平均濃度為7.74mg/L。隨著反應時間的增加,系統內生物量及生物相開始增多,反應器內溶解氧含量相對降低,O2不容易滲透到生物膜內部,填料內表面形成的兼氧環境反而適宜反硝化菌生存。生物膜上的反硝化菌與硝化菌之間的競爭作用加強,不利于硝化菌生長,TN的去除率以平穩趨勢增長。
3、結論
(1)組合工藝對該有機廢水有很好的處理效果,H2O2添加量為400mg/L時,預處理效果相對最好。
(2)工藝穩定運行后20d,SMBBR工藝中生物膜基本成熟。系統中微生物對廢水的適應能力加強,出水逐漸穩定,各污染指標去除率明顯升高。
(3)經芬頓反應預處理后,廢水生化性提高,在HRT=5d,25~28℃時,COD、NH3-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91.45%,93.33%和86.65%。均優于一級A標準。
(4)芬頓+SMBBR組合工藝對有機廢水的處理效果及成本均優于該廠現有工藝,可為以后的升級改造提供技術支持與指導。(來源:內蒙古科技大學 能源與環境學院,中丹康靈( 北京) 生物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