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揮園區優勢,加強園區合作:化工園區建設的本意就是促進化工生產的集約化和可持續發展,在合理的政策和管理條件下,它同樣可以成為促進環保達標甚至環境資源共享的平臺。目前我國已有化工園區390家,但園區建設上普遍規劃不夠合理,園區的公共服務功能也有待進一步強化,園區可以在特征污染物的檢測、環保宣傳、環保技術指導和推廣等方面發揮園區行業集中的自身優勢;使同行業的污染治理方法手段相互影響顯著。可以通過樹立典型等方法來引導同行業企業相互交流學習,改進污染治理水平,促進清潔生產手段的推廣,進而提高整個園區的污染治理水平。
2園區建立“以廢治廢”的平臺,降低治污成本:必要的治污成本對污染治理至關重要,但治污成本過高也未必和治污效果成正比關系,反而不利于企業的發展。目前園區還可以進一步發揮園區合作的優勢,在園區建立“以廢治廢”的平臺。化工行業的某些副產品,如酸、堿、強氧化劑等本身就是環保設施運行的調劑之一,某些企業的副產品葡萄糖、尿素等可作為微生物運行的營養之一,改善其他企業廢水生化性能。在合適的科學的政策調控下實現產品、副產物、“三費”的相互調配預回收利用,將為企業減輕治理成本,提高治理的效率。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3.重視清潔生產,落實循環經濟:部分企業步入誤區,完全依賴增加環保投入來確保達標排放,而環保資金壓力是其繞不過去的痛。事實上,清潔生產的實施可以實現不需要增加投入,而改善污染狀況。與末端治理相比,清潔生產則強調通過提高資源利用率來減少污染的排放。本次調研,也發現部分化工企業內部,存在一些簡單樸質的廢棄物再利用。如廠內廢酸,常被利用到鐵碳微電解或Fenton塔的pH值調節上,部分業主能主動利用本廠副產品小分子有機物改善廢水的生化性;利用廠內廢蒸汽改善廢水處理溫度環境、提高生化降解速率等。但這遠遠不夠,無論是企業內部還是園區之間,還存在較大的節能減排上升空間。事實上,在基本環保設施滿足的前提下,通過園區內資源調節及企業內工藝調整、資源利用等手段,完全可能實現通過以廢治廢,進而降低環保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