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錫焦實際運行情況為例,懸浮物在預處理階段,經過加藥劑和沉淀過程,就基本被去除了;而無機組分中的CN-、S2-等會有一部分在預處理階段被去除,SCN-、N02。則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COD的總量在預處理階段大約會被去除約30%,所以大部分的COD仍要在生化處理單元被去除,而去除率僅為85%左右。長鏈分子如何打碎是一個重難點,多環芳烴、雜環芳烴太多了,這些環是造成難降解的一個最大的原因。現在比較常見的有利用兼性微生物的水解酸化作用,將大分子降解為小分子化合物,將環狀分子降解為鏈狀分子化合物,總而言之就是將難生物降解物質轉化為易生物降解物質,提高廢水的可生化性,以利于后道工序(好氧生物處理)進一步降解廢水中的COD。但實際運行中,厭氧池的兼性微生物水解酸化作用并不是很明顯,而且不耐沖擊,一旦含酚化合物或硫化物濃度波動較大,厭氧池很容易出現污泥松散上浮現象,兼性微生物中毒,降解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所以,兼性微生物對復雜分子的降解作用有限,仍有一部分難生物降解物質進入后道工序,并且好氧微生物不能利用降解,最終導致污水處理系統出水COD超標,形成焦化廢水COD難降解這一難題。此外,國家要求焦化企業的水循環利用率要在80%以上,這就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難以生物降解的COD在水循環中,持續累積,難生物降解的COD量越來越多,給污水處理帶來了更大的難度。經過生化處理后的污水中還存在著一些對微生物作用穩定的有機化合物,這些化合物多為多環芳烴,其中大多數為致癌物質。可以再生化處理后面加上深度處理,在該階段少部分多環芳烴可以通過絮凝作用去除,也可考慮活性炭吸附,或是使用強氧化劑臭氧、高錳酸鉀等,一般運行及投資費用均較高。目前我公司的污水處理設施只包括預處理及生化處理兩部分,沒有深度處理,但在搬遷項目中,新的污水處理系統中已經包括了,在深度處理中采用了FEN-TON氧化技術,這在焦化廢水處理中還是首次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