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堿性除油:上世紀80年代,國外為了提高表面處理質量,節約能源,改善工人操作條件,保護環境,除油處理主要向低溫、高效、低毒方向發展。為了降低高溫堿性除油的能耗,提高其除油效果,開發了低溫堿性除油工藝。其主要組分是堿、表面活性劑、清洗促進劑和緩蝕劑。其堿性組分與高溫堿性除油相同,表面活性劑選用非離子型和陰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其除油機理并不排除除油溶液中堿對油污的皂化作用和表面活性劑對油污的乳化作用,但主要是借助除油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劑對金屬表面油污的潤濕、滲透、卷離和擴散作用,使金屬表面的油污離開金屬表面并漂浮于液面而除去。依據此機理,可以通過對堿、表面活性劑、清洗促進劑和緩蝕劑的合理選擇和組合,達到最佳的協同效應,使其在低溫(20~50°C)下發揮優良的除油效果。除油劑的發展從皂化型、乳化型到新的卷離型,溶液的穩定性和使用壽命不斷得到提高。由于油污被卷離而懸浮于液面,大部分可被刮除,所以己烷化合物大為減少,COD大大降低,廢水處理量大為減輕。若為除油槽配套油水分離槽或油水分離機,除油槽中的油污幾乎都可被分離除去,一方面可延長除油液使用壽命、提高產品的電鍍質量,另一方面可使廢水中的COD降得更低。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無磷低COD除油粉:這是根據環境保護的新要求,在低溫堿性除油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項電鍍前處理清潔生產產品。其除油機理與低溫堿性除油粉相同,除油槽同樣可以配套油水分離槽或油水分離機將除油溶液中的油污分離除去,而且由于除油溶液無磷、低COD,因此更符合清潔生產的要求。綜上所述,在除蠟方面,因為拋光工件采用剝離型除蠟劑除蠟后,其蠟垢主要由于剝離而沉入槽底,可以通過定期清理槽底或過濾而除去,從而大大降低了對廢水COD的影響。因此拋光工件除蠟應首選剝離型除蠟劑。在除油方面,因為低溫堿性除油粉和無磷低COD除油粉都屬于卷離型除油粉,零件及制品表面的油污在除油過程中被卷離、分散、凝聚后漂浮于溶液表面,容易采用油水分離槽或油水分離機連續過濾除去。既可保持除油溶液潔凈,延長使用壽命,提高電鍍質量,又可避免油污進入廢水。因此,工件除油應該選擇低溫除油粉。當然,最好是選擇低溫無磷低COD除油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