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廢水中含有很多難降解的有機物,通常經過預處理和生化處理后,仍然有一些生物不能降解的有機物殘留在廢水中,這些難降解的有機物會使廢水出水的COD、色度或者一些主要污染物難以達到排放標準,所以有必要進行深度處理。深度處理是指為保證出水達標排放或者達到回用標準而采取的技術措施。深度處理法通常有電化學法、催化濕式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Fenton法和活性炭吸附法等。電化學法是在電場的作用下,在特定的電化學反應裝置中,由于電極表面官能團活性強,發生電化學反應,從而電極表面產生大量的具有強氧化性的自由基團,降解處理廢水中污染物的過程。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電化學法處理廢水,以電子為反應劑,無需添加化學試劑,處理量大、降解速度快,無二次污染,設備簡單且占地面積小,易于操作并可準確控制,環境兼容性強、操作與維護費用較低。常見的電化學處理法有:電化學催化氧化法、電化學還原法、電化學絮凝法、微電解法、電氣浮法和電滲析法等。其中電化學氧化法在煤化工廢水這類復雜的高濃度廢水方面有很大潛力,電化學氧化法可以針對性地解決如煤化工廢水類的焦油深加工廢水、焦化廢水等一系列難生物降解的廢水,有很好的發展前景。Chiang等用實驗室自制的PbO2/Ti電極對焦化廢水進行降解處理。實驗研宄得出:電解t=2h后,廢水的COD從2143mg/L降為226mg/L,而且同時NH3-N值也從原來的760mg/L降到幾乎全部去除。研宄還發現,在電化學反應過程中,電極材料、Cl—濃度、電流密度和pH值對電流效率和COD去除率都有顯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