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法電解法是基于金屬材料的電化學氧化還原反應的原理,產生電極反應和由此所引起的一系列作用,改變廢水中污染物的性質,從而達到廢水處理的目的。一般電解法主要用于處理含鉻、含氰廢水,去除水中油、懸浮物、重金屬離子及水的脫色處理等。
采用不同的陽極和陰極材料對電解法處理廢水的效果有直接的影響,這也是目前電解法的研究熱點。如AbdulJChaudhary等使用不銹鋼板和鈦金屬網作為陰極,從合成溶液和工業廢水中去除Cr(Ⅵ)。工藝是在高酸性的條件下將Cr(Ⅵ)電解還原為Cr(Ⅲ),然后在堿性條件下將Cr(Ⅲ)電化學沉淀。并對比了電解還原、電化還原和化學還原,表明電解還原是一種清潔生產技術,即不添加任何化學試劑,且Cr(Ⅲ)可以在Cr(Ⅵ)還原之后循環利用。
我國在這方面也有一定研究。耿振香等以聚丙烯腈碳氈作電極,石墨板作雙極板,以陽離子交換膜為隔膜,組裝出氧化還原電池系統處理含鉻廢水,電池系統的平均電流效率達92.29%,處理后廢水中鉻含量小于10-5mol/L,達到國家排放標準。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趙麗等采用電解還原方法模擬工業含鉻廢水的處理,以普通鐵極板作陰陽極,在直流電的作用下,鐵陽極溶解生成的Fe2+和硫酸亞鐵中的Fe2+把廢水中的Cr(Ⅵ)離子還原成Cr(Ⅲ)離子,去除率為94%。
有將光電催化氧化的方法應用到電解法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去除效果。如Paschoala[14]等研究了光電催化氧化電解法處理含鉻廢水,在pH值2.0和0.1mol/L的硫酸鈉溶液,納米多孔的Ti/TiO2作為光陽極,通過光電催化氧化,采用陰離子表面活性劑(Tamol),將Cr(Ⅵ)還原到Cr(Ⅲ),并研究了對皮革染料中有機物的降解。研究發現,總有機碳和Cr(Ⅵ)的去除率達到95%以上。
電解法處理時使用低壓直流電源,不耗費大量化學藥劑,操作簡易,管理方便,占地面積小。但電解法能耗大,電極金屬耗量大,且分離的沉淀物不易處理利用,有一定的二次污染。在當代提倡綠色節能的主題下需對其工藝進行較大的改進,以減少其能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