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絮凝劑按金屬鹽可分為鋁鹽系及鐵鹽系兩大類;鋁鹽以硫酸鋁、氯化鋁為主,鐵鹽以硫酸亞鐵、氯化鐵為主。后來在傳統的鋁鹽和鐵鹽的基礎上發展合成出聚合氯化鋁(PAC)、聚合硫酸鐵(PFS)等新型的高分子水處理劑,它的出現不僅降低了處理成本,而且提高了功效。這類絮凝劑中存在多羥基絡合離子,以OH-為架橋形成多核絡合離子,從而變成了巨大的無機高分子化合物,相對分子質量高達1×105。無機聚合物絮凝劑之所以比其他無機絮凝劑能力高、絮凝效果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提供大量的如上述的絡合離子,能夠強烈吸附膠體微粒,通過粘附、架橋和交聯作用,從而促使膠體凝聚。同時還發生物理化學變化,中和膠體微粒及懸浮物表面的電荷,降低了Zeta電位,使膠體粒子由原來的相斥變成相吸,破壞了膠團的穩定性,促使膠體微粒相互碰撞,從而形成絮狀混凝沉淀,而且沉淀的表面積可達200~1000m2/g,極具吸附能力。也就是說,聚合物既有吸附脫穩作用,又可發揮黏附、橋聯以及卷掃絮凝作用。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唐劍、邱運綜述了聚合硫酸鐵的幾種制備方法并比較了各自的優缺點,同時還介紹了改性聚合硫酸鐵在工業污水凈化處理方面的研究進展。該綜述指出,改性聚合硫酸鐵及其分子設計方面的研究還比較欠缺,如何加強對聚合硫酸鐵的改性研究,以進一步提高其絮凝性能,仍是尚待攻克的課題。戴竹青、張金輝采用均勻設計法以聚合氯化鋁為絮凝劑處理煉鐵廠廢水,得到定量描述試驗內在規律的多元非線性回歸方程。考察了影響COD去除效果的主要因素。結果表明,在一定試驗條件下,COD去除量、去除率均與pH值有關,pH值的最佳值在6~8之間。當pH值一定時,COD去除量、去除率存在最佳值;COD去除效率隨著PAC投入量的增加而降低。興虹、田亞賽[4]研究了以煉鋼污泥為原料制備聚合硫酸鐵(PFAS)的方法,確定了合理的生產工藝和制備條件,用該絮凝劑處理焦化廢水,并與聚合硫酸鐵(PFS)的處理效果比較,結果表明,出水的CODcr、總氰化物、揮發酚、色度去除率分別提高約16.9%、12.5%、5.1%和5.3%。無機高分子絮凝劑具有價格便宜、原料易得、脫色效率高等優點,其中聚合氯化鋁和聚合硫酸鐵被廣泛應用于各大鋼鐵廠的廢水處理中。在武鋼,聚合硫酸鐵和聚合氯化鋁被用來處理煤氣洗滌水和焦化廢水,除去大量的懸浮物和部分金屬離子;包鋼總排污水處理中心加藥系統也同時用到了聚合硫酸鐵和聚合氯化鋁,投藥地點分別是沉淀池和過濾工藝進水管。美中不足的是,大多數無機絮凝劑對COD的去除率偏低,藥劑用量大,沉渣多,而且會引入二次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