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某污水處理廠目前現有設計規模為10×104m3/d,現處理水量為10×104m3/d,采用以A2O為主體的脫氮除磷工藝。由于該污水處理廠已滿負荷運行,因此采用MBR工藝進行擴能提標改造使總處理水量達到20×104m3/d
工藝特點
1進水方式:A2/O在脫氮除磷處理中有著非常好的效果,在大型污水處理廠中為了能夠滿足水資源脫氮除磷的要求,一般MBR生物反應池會采用兩點進水的方式,即為將進水分配渠道設置在生物池前,將污水分配設置在渠道之后,將原水按照一定的比例通過兩套調節堰門進入到厭氧區和缺氧區前端。
2回流方式:在MBR污水處理過程中,將硝化液和污泥回流綜合運用,比傳統的污水處理工藝有著更高的回流效果。改污水處理廠采用的是三段回流的方式,也就是從膜池回流混合液至好氧區前端的第一段,好氧區末端的硝化液回流至缺氧區前端的第二段和缺氧區末端的反硝化液回流至厭氧區前端的第三段。在回流過程中,大量的氧氣摻雜在混合液中,為了避免這些氧破壞缺氧區的環境造成難以充分進行反硝化反應,需要避免膜池硝化液直接回流,所以三段回流的方式具有良好的優勢,并且需要做好參數的確定。
3提升方式:混合液回流提升的主要方式包括前提升系統和后提升系統。具體來講,前提升系統是通過泵將好氧池出水提升到膜池后讓混合液在重力作用下流到生物池中,后提升系統主要是根據水深淺,有效水深比生化池要淺,所以好氧池出水會流到膜池中,通過回流泵混合液再流到生物池中。兩種方式相比,后提升系統有著更小的流量和更少的能耗,所以該工廠采用的是后提升系統。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4好氧區形式:好氧區混合液的D0濃度比較高,所以為了減小污泥顆粒破碎,將充氧速率提高,應當快速混合,保證混合液能夠處于良好的懸浮和紊流狀態。
設計參數:1污泥濃度
膜池按污泥濃度值10g/L進行設計,厭氧區MLSS4.8g/L,缺氧區MLSS6.4g/L,好氧區MLSS8.0g/L。
2泥齡:脫氮是污水處理廠一項重要的工作,所以一般需要采用較長的MBR工藝的泥齡。應當根據硝化泥齡和反硝化泥齡計算并且確定SRT。本工程將泥齡設計為18.6d。
3污泥負荷:根據MBR工藝生物處理中的MLSS和SRT計算得到了污泥負荷。該處理廠污水處理中具有較強的抗進水水質沖擊的能力。
4水力停留時間(HRT):由于HRT是保證硝化和反硝化效果的重要參數,因此這兩個工程中,應適當加大系統的HRT,設計值為10.5h。
結語:在實際工程中,MBR需要較高的成本,所以大型污水處理廠在處理污水過程中要綜合考慮技術的經濟性和污水處理的可行性,從而確定污水處理方案。本文主要就MBR膜處理工藝的應用進行了探討,希望本文的提出能夠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