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廢水處理中,常用的物化處理工藝主要是混凝沉淀法與混凝氣浮法。此外,膜分離法、電解法、生物活性炭法和化學氧化法等有時也用于印染廢水處理中。混凝法是印染廢水處理中采用最多的方法,有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氣浮法兩種。常用的混凝劑有堿式氯化鋁,聚合硫酸鐵等。混凝法對去除COD和色度都有較好的效果。
混凝法可設置在生物處理前或生物處理后,有時也作為唯一的處理設施。混凝法設置在生物處理前時,混凝劑投加量較大,污泥量大,易使處理成本提高,并增大污泥處理與最終處理的難度。混凝法的COD去除率一般為30%~60%,BOD5去除率一般為20%~50%。作為廢水的深度處理,混凝法設置在生物處理構筑物之后,具有操作運行靈活的優點。當進水濃度較低,生化運行效果好時,可以不加混凝劑,以節約成本;當采用生物接觸氧化法時,可以考慮不設二次沉淀池,讓生物處理構筑物的出水直接進入混凝處理設施。具體聯系污水寶或參見http://www.jianfeilema.cn更多相關技術文檔。
在印染廢水處理中,多數是將混凝法設置在生物處理之后。其COD去除率一般為15%~40%。當原廢水污染物濃度低,僅用混凝法己能達到排放標準時,可考慮只設置混凝法處理設施。膜分離法是利用膜的微孔進行過濾,利用膜的選擇透過性,將廢水中的某些物質分離出來的方法。目前用于印染廢水處理的膜分離法主要是以壓力差作為推動力,如反滲透、超濾、納濾等方式。膜分離法是一種新型分離技術,具有分離效率高,能耗低,工藝簡單,操作方便,無污染等優點。但由于該技術需要專用設備,投資高,且膜有易結垢堵塞等缺點,目前還未能推廣。